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6章 诗礼堂中,唇枪舌剑

作者:依云在青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千年传承的衍圣公府正门大开,随着当代衍圣公孔传庭步出,那股无形的文道气运,竟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不再是之前那种弥漫天地、无处不在的镇压,而是骤然收敛,化作一道肉眼可见的、由无数淡金色古篆文字组成的浩荡长河,盘旋于衍圣公与众大儒身后,缓缓流淌,气象万千。


    长河之中,隐约可见“仁”、“义”、“礼”、“智”、“信”等篆字大如斗盘,熠熠生辉,散发出令人不敢直视的威严。


    贾琮营寨前,那由十二元辰大阵所化的生肖虚影,在这股气势的冲击下,竟是发出一声哀鸣,光华都黯淡了几分!


    贾琮见状,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随即从蒲团上缓缓站起。


    他并未施展任何道法,只是将那刚刚诵读完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再次清朗地念诵出来: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他的声音不高,却仿佛蕴含着某种奇异的韵律,与天地间的道韵产生了共鸣。


    那原本被压制得几乎无法动弹的煞气军阵,竟是在这道声之中,重新稳固了下来。


    孔传庭的脚步微微一顿,看向贾琮的眼神,终于带上了几分真正的凝重。


    “真人好手段,竟能以道家‘无为’之理,化解我儒家‘有为’之势。”


    他走到近前,对着贾琮微微拱手。


    “老夫孔传庭,见过玄微真人。”


    贾琮亦是回了一礼:“衍圣公客气了。”


    二人四目相对,一个道韵天成,一个浩气长存!两股截然不同的“道”,在这小小的营寨之前,展开了最直接的碰撞!


    “真人远来是客,”孔传庭率先开口,打破了这无声的对峙,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仿佛在招待一位相识多年的老友,“何不入府一叙?”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贾琮欣然应允。


    一场看似剑拔弩张的冲突,竟在这三言两语之间,消弭于无形。


    孔传庭亲自引路,贾琮坦然跟随,二人并肩而行,走入那座象征着儒家最高荣耀的府邸。


    诗礼堂,乃是衍圣公府平日讲经论道、接待天下大儒之所。


    堂内未用金玉之饰,却处处透着古朴与庄重。


    地面铺的是打磨得光可鉴人的汉白玉方砖,映出人影;


    梁柱皆是由千年铁梨木制成,色泽深沉,其上雕刻着“孔子问礼于老子”、“杏坛讲学”等典故图景,刀工古拙,意境深远。


    堂中未燃熏香,空气中却自然弥漫着一股由无数古籍、笔墨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独特的书香,闻之令人心神宁定。


    衍圣公孔传庭居于主位,他今日身着一袭深蓝色的祭服,其上以五彩丝线绣着江河山川、日月星辰的十二章纹,头戴九梁冠,更显其位份之尊贵。


    其下首,则是贾琮。他依旧是一身简单的青色道袍,与这满堂的绯紫儒服格格不入,却又偏偏自成一派,那份出尘的逍遥气度,竟是丝毫不落下风。


    再往下,才是董越、朱文正等一众当世大儒,以及始终沉默不语的贾敬。


    至于黛玉、宝钗等女眷,则被请至堂侧一处以十二扇“梅兰竹菊”苏绣屏风隔开的雅座,与孔府的女眷们坐在一处。虽有屏风相隔,却也能清晰地听见堂中论道之声。


    孔传庭端起一只烧制着“万世师表”字样的官窑茶盏,亲自为贾琮布茶,茶汤色泽金黄,热气之中,带着一股兰花般的清香。


    “此乃‘君子兰’,产自尼山之巅,以晨露浇灌,极是难得。真人请。”


    贾琮举杯浅尝,只觉一股暖流顺喉而下,唇齿留香,不由赞道:“好茶。”


    孔传庭放下茶盏,这才切入正题,只是他并未直接发问,反而看向了在场最年轻、也是脾气最火爆的董越。


    “董贤弟,你素来快人快语。今日真人法驾亲临,你心中可有何惑,不妨先问。”


    这看似随意的点将,实则是将那最尖锐、最可能引爆冲突的矛头,交了出去。


    那董越早已是按捺不住,闻言立刻站起身,对着贾琮一拱手,声音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质询之意。


    “真人!”他指了指门外,“真人此来,于我圣人门前,摆开军阵,煞气冲霄,是何道理?莫非是想效仿那秦皇汉武,行那‘焚书坑儒’之事,欲以武力,让我儒家屈服不成?!”


    此言一出,满堂皆静!


    所有大儒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了贾琮身上。


    轿辇之内的众姐妹,亦是屏住了呼吸,为贾琮捏了一把汗。


    贾琮闻言,却是淡然一笑,他放下茶杯,目光扫过堂上众人,不紧不慢地反问了一句。


    “敢问董大儒,何为‘儒’?又何为‘武’?”


    “哼,这还用问?”董越冷哼道,“我辈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儒’!尔等沙场宿将,仗剑杀伐,此为‘武’!文武之道,泾渭分明!”


    “说得好!”贾琮抚掌而笑,随即站起身来,目光变得锐利无比!


    “那我再请教董大儒!”


    “昔年孔圣人周游列国,厄于陈蔡,身陷重围,弟子皆病,随行兵车亦不可用。


    圣人抚琴而歌,其弟子子路,披甲执戟,于车前护卫,以武拒敌!


    敢问董大儒,彼时之子路,是‘儒’,还是‘武’?!”


    “我更曾听闻,孔圣人他老人家,身高九尺有六寸,力能举鼎,能抗城门!


    有万夫不当之勇!


    敢问董大儒,彼时之孔圣,是‘文’,是‘武’?!”


    “这……”董越被这一连串的反问,问得是张口结舌,哑口无言。


    贾琮却不依不饶,声音陡然拔高!


    “我敬圣人,是敬他‘有教无类’,是敬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敬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文武双全!”


    “可我观今日之儒门,多是如诸位这般,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终日只知皓首穷经,咬文嚼字,早已失了圣人当年那份阳刚与血性!”


    他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失望。


    “尊孔,却不知孔;学儒,却不明儒。将圣人之道,束之于高阁,固步自封,党同伐异,只知固守这可笑的门户之见!”


    “衍圣公,诸位大儒,”贾琮环视众人,最后目光定格在孔传庭身上,声音清冷。


    “这,便是你们引以为傲的儒家气象吗?!”


    “当真是……令贫道大失所望!”


    一番话说完,整个诗礼堂内,落针可闻。


    所有大儒,包括衍圣公孔传庭在内,皆是面色变幻,或羞愧,或愤怒,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屏风之后,探春等人听得是心神激荡,一双明眸之中异彩连连,几乎要忍不住当场抚掌叫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