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贵集团的危险,不止李文忠一个人‘嗅到了’。
李善长、胡惟庸等人,早就醒悟了。
胡惟庸更是为了保命,将一切都拿了出来。
整个胡家,彻底从顶流勋贵,变成了平民百姓。
太子殿下仁慈,饶了胡家上下的命。
李善长不是傻子,其他勋贵也醒悟了过来。
老朱早已经不是他们的‘大兄’了。
他是大明的皇帝。
勋贵不知不觉间,脖子上已经架起了一把刀。
随时都有可能变成被清洗的目标,你说多吓人。
好在有太子殿下在,太子殿下仁慈啊……
理解到这一面,李文忠就坐不住了。
正如他所言的那样,李家上下如果再抱着以前的那份荣耀,那几乎可以说是在等死了。
所以李文忠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将李家的未来赌上去!
朱标对此也有些意外,不过意外归意外,李文忠的主动上钩,朱标还是相当满意的。
大笔一挥,同意了李景隆加入南洋舰队的请求。
“父亲,我不会给您丢脸的。”
这时候的李景隆,身上的纨绔味消失的一干二净。
虽然怕得要死,可依旧硬着头皮往前。
“海上的风险极高,万事切记小心。”
自从李文忠狠下心将李景隆赌上去,朱标也投桃报李,给足了李家面子。
李景隆不满十六岁,却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东宫左卫一营副指挥使。
这可是太子亲兵的待遇了。
朱标确实够给面子了,只要李景隆能够活着回来,那么荣誉是少不了他的。
这是朱标对李景隆的考量。
说实话,朱标一开始,其实心里面是有些打鼓的。
李景隆啊……
作为看过了‘历史未来’的人,朱标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战神”呢。
不过朱标却没有小看了李景隆。
朱允炆这煞笔自己作死,加上老朱临死之前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干废了大明中高层的将领。
几乎可以说是废掉了当时大明的军事能力。
李景隆作为统帅,最起码他做到了统兵不乱。
能不能打胜仗是一回事,而能不能统兵又是另外一回事。
能够统兵五十万的人,你说他没有半点能力,那是睁眼说瞎话。
打不过朱棣……不丢人。
在朱标看来,靖难之役的最大败点,不在李景隆身上。
是朱允炆、是方孝孺、是老朱。
再说了,李景隆现在还年轻。
朱标倒要看看,在他的干预下,大明战神到底能不能从贬义到褒义。
正巧,李文忠自己把儿子给送上门来了,那朱标也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跟随舰队下南洋。
当然,李景隆现在可没资格指挥舰队。
这支下南洋探路的舰队,总数不过五十艘。
数量虽然不多,可清一色的新式战舰。
适合远洋航行,加装了新式舰炮,可以说是威压时代的力量。
得益于后世的技术与资料,舰队只需要按照航路,进行适当的修正。总体来说,可比摸着石头过河的郑和舒服多了。
李景隆可不知道这些,他硬着头皮加入了舰队序列。
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明开拓者。
李景隆加入舰队的最初几日,那叫一个折磨。
晕船,就是李景隆要克服的第一个难题。
但你别说,这小子还真有一股韧劲。
短短几天时间,虽然被折磨的够呛,但却凭借着年轻人的恢复力,硬生生的扛了过来。
然后,没等李景隆彻底缓过来,舰队就已经驶离了松江府……
“这……就是大海么……”
李景隆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大海,瞬间就被一望无际的海水给镇住了。
“嘿,李家的小子,别看了,以后保证你看到吐。”
舰队的总指挥邓愈,可是位正儿八经的老资历。
十六岁抗元,元至正十五年,率万余人投奔老朱,屡立战功。
论资历,那可是相当豪华的开国功臣。
为了确保南洋攻略的顺利,朱标直接让这位大帅坐镇舰队。
如此大材小用,可见朱标对南洋的重视程度了。
邓愈其实一开始不想接这个任务。
但没办法,老朱直接大笔一挥,让邓愈来到了松江府。
等他来到焕然一新的松江府后,才意识到下南洋的重要程度。
“邓伯伯,你就不能让我开心一会儿么……”
李景隆吐槽了一句。
“哈哈哈哈,当初我也是这样。”
邓愈是在一个月前被调来松江府的。
他以前看过雪山,去过大漠,打过蒙古骑兵。
可作为一个旱鸭子,突然来到了海边,整个人都是懵的。
领悟了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的意思后,邓愈也硬着头皮去适应大海。
整整半个月时间,终于不再晕船了。
当他得知,李家小子也要加入舰队之后,立刻就明白了老伙计李文忠的意思。
“你小子,虽然瘦的像只猴,但底子还算不错,老李家后继有人啊。”
几天后,李景隆就活蹦乱跳,这一幕看的邓愈是直摇头。
他还是蛮欣赏李家这个小子的。
在邓愈看来,李景隆估计就是未来淮西勋贵的下一代扛旗手了。
老朱打压淮西勋贵这不是猜测,而是事实。
邓愈也很愁,好在太子殿下仁慈,在出发之前,还特地让人将一封信送到了下南洋的舰队。
这封信上,详细解释了下南洋的目的和重要性。
让邓愈理解了,自己的任务对大明的未来有多重要。
开辟航路,播撒文明的威仪。
这两点,是要同步去做的事情。
正在建立的船舶司以及海关,将成为大明重要的经济支柱。
海上贸易也是未来勋贵们立足的方面。
这是太子殿下给兄弟们留下的‘肉’,也是被打压之后递过来的‘枣儿’。
李景隆凭借着年轻人的身体素质,适应了海上的生活。
他开始阅读学习航海的资料。
渐渐地,邓愈发现了李家小子确实是一块璞玉,自然也就不吝啬教导。
常家虽然也是淮西勋贵出身,可现在的常家,早就和勋贵集团划清界限了。
李善长和胡惟庸这两块牌子相继倒下之后,淮西勋贵也老实了许多。
李景隆的出现,刚好让邓愈找到了新的目标。
下一辈的勋贵集团,就指着李景隆做核心了。
徐家那两个小子,比起李景隆来说,还是差了不少啊……
至少在魄力方面,李文忠要比徐达更能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