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7章 他来了

作者:兰陵小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197章 他来了


    九州岛上的本地势力,在大明的威压下,就如同纸一样脆弱。


    这是倭国的特色,因为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政权,导致地方上领主形成了一个个军阀。


    原生态封闭的岛内环境,让倭国的内部发展,十分的缓慢。


    像九州岛这边,最起码因为离大陆比较近,发展甚至要相对更快一些。


    即便如此,在面对大明远征军这样的精锐力量的时候,依旧是脆弱不堪。


    别看倭寇横行的时候,好像十分强大的样子。


    然则只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等,以及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


    明初的倭寇,大多都是因为内部动荡、倾轧之后,走投无路的武士阶层。


    即便武士只是最低级的贵族,那也不是普通倭奴百姓可以碰瓷的。


    这些落魄的武士,专门挑选没有防御力量的海岸登陆,然后奔着手无寸铁的大明百姓袭击。


    在明初的时候,大明军力可不是后来那样拉胯。


    若没有当地的地主豪商们里应外合,倭寇也不敢随便去触碰城镇。


    明初的卫所兵可不是中后期那样费拉不堪。


    至于大明中后期,那已经不是兵,而是烂泥了。


    加上倭寇也开始逐渐抱团,有组织的袭扰东南沿海,这才最终形成了烦不胜烦的情况。


    大明如今反其道而行之。


    对内,一场江南大案,掀开了地主豪商的勾结。


    对外,远征军凭借着坚船利炮,轻而易举的登陆了九州岛。


    这下,轮到倭国品尝一下大明的刀锋了。


    常升其实已经很谨慎了。


    以大明远征军的实力,分两路已经相当保守了。


    要不是为了九州岛这个前进基地,常升大可以化整为零。


    让远征军分出几十个队伍,将整个九州岛犁一遍。


    常升的谨慎是有道理的。


    作为远征军的大帅,他要考虑的东西很多。


    第一次尝试招揽三川小夫这样的倭奸,也是常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尝试。


    倭国不是大明。


    很多东西,在大明适用,在这里却不适用。


    常升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肩负着给大明趟路的责任。


    如何统治海外领地,这可是一门学问。


    殖民不是随便说说的,单纯的用武力,只能镇压一时。


    必须要文武兼备,武力和文化双重压制,才能长久的驻扎。


    倭国这边,是大明的第一次尝试。


    为了金山银山,大明必须要彻底击败倭国。


    打从一开始,朱标就十分清楚,大明没有那个能力,直接跨海统治倭国。


    诚然,倭国面对大明,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抗击的能力。


    但要统治倭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别看都是东亚文化圈的国家,甚至倭国百分之九十九的文化都沿袭自华夏。


    然而,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其本身就具备着巨大的统治成本。


    打仗,要算成本。


    血亏的事情,朱标不愿意去做。


    所以,朱标的想法也很简单,用巨大的,碾压式的战争胜利,逼迫倭国认输。


    武力方面的对话结束之后,就得用其他方法来一点点的削弱倭国的‘独立性’。


    所谓的其他方法,其实就是文化、经济、政治。


    这是一项大工程,朱标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给大明提供源源不断资源的倭国。


    金子、银子、还有人力。


    这些东西,都是大明需要的资源。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倭国会死多少人,这就不是朱标考虑的问题了。


    很好的倭奴,让其去给大明打一辈子工,成为光荣的矿工,这难道不是仁慈吗?


    三川小夫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还会有无数的三川小夫出现。


    他们这些倭奸,嗯,应该说能成为大明的狗,他们应该为自己感到自豪和骄傲。


    这叫放弃落后文明,拥抱先进文化。


    你看,这口号不就来了么。


    就在常升返回长崎的时候,松江府的港口上,三十余艘新式战舰,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李大人,您怎么来了?”


    松江府县令,忽然急匆匆的跑到了衙门前。


    就在刚才,这位县令得知了,从京城来了位大官。


    这位大官,就是曹国公李文忠。


    就在今年,这位曹国公李文忠,被老朱从边境给喊了回来。


    提前一年,担任提督大都督府的参赞军国事。


    这位曹国公,是老朱的外甥。


    早年间,被老朱收为义子,一路跟随老朱打天下。


    十九岁的时候就开始统兵,具备极其优秀的才能和谋略。


    洪武四年的时候,被派去四川,负责修建成都新城。


    之后又去了边境,负责练兵,巡视。


    说起李文忠,其实他的儿子或许在历史上更加出名一些。


    没错,李文忠的儿子叫做李景隆……


    这次李文忠来到松江府,其中一个目标,就是为了他这个儿子。


    李景隆的出生年月,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录。


    洪武十二年左右的时间节点上,李景隆的年纪还很小。


    李文忠此次前来松江府,就是要让李景隆的前程多一份保险。


    松江府码头上停靠的舰队,并非是为了北上倭国。


    这支舰队,是大明下南洋的舰队。


    李文忠身边跟着的十几岁的少年,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李景隆。


    这时候的李景隆,看上去十分青涩。


    文质彬彬的小书生模样,一点都看不出来是出身勋贵集团。


    与松江府县令稍微聊了几句之后,李文忠就带着李景隆,前往了松江府码头。


    “九江,这次的机会,你一定要把握住,知道吗?”


    看着巍峨雄壮的战舰,李文忠却心中忧郁。


    没办法,勋贵集团在被太子殿下狠狠地压榨了一把后,已经彻底服软了。


    太子殿下的手段,比老朱更狠一些。


    就连李善长都低头了,其他勋贵还能怎么办?


    李文忠作为老朱的外甥,自然知道自己这时候要怎么站位。


    太子殿下要搞的下南洋行动,李文忠一狠心,一咬牙,直接把自己的儿子给贡献了出来!


    李景隆此时的脸色,也有些白。


    不过,李景隆却没得选择。


    为了家族,为了自己的前程,年纪轻轻的李景隆知道,他没有退缩的余地。


    “父亲,我明白的。”


    李景隆的语气都有些哆嗦,可依旧强装坚强。


    “唉……别怪为父,出海之后切记不要大意,保护好自己,全须全尾的回来,你就是李家未来的支柱。”


    如果可能的话,李文忠真不想让儿子去趟这趟浑水。


    可越是了解老朱,李文忠就越是明白,这个时候他李家必须要站出来。


    不惜一切代价的支持太子殿下!


    这条方针,是不能动摇的准则。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