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6章 争和吵

作者:兰陵小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唐这边,摩拳擦掌,准备搞事情。


    而被搞事情的目标,盘踞在东北之地的高句丽,此时此刻也不好受。


    正如魏征说的那样,这时期的高句丽,其实真的很虚。


    字面意思上的虚。


    广神的作死,搞崩了隋朝。


    同样作为参与者的高句丽,难道就不伤了么?


    开玩笑呢,连年的战争,基本都快拖垮了这个国家。


    高句丽从上到下,已经不能用穷兵黩武来形容了。


    那是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军事上,每一个人都得参与到其中。


    不然,凭什么挡得住?


    隋朝崩了,在废墟中跳出来了个大唐。


    本来,高句丽也开始休养生息,但不好意思,大唐这边恢复的更快。


    这份功劳,一大部分,还是得归在李二身上。


    隋末群雄,确实可怕。


    但李二横空出世,在极短的时间内,横扫天下。


    这其中,最大的功劳,就是这个快速两个字。


    因为快,所以意味着,华夏大地没有受到更加严重的损失。


    你看看汉末三国,打成什么样子了……


    两晋的天生虚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片大地上面,战争过后透支太严重了。


    李二横扫诸雄,一统天下,给了大唐迅速恢复的机会。


    反观高句丽,国力注定了恢复速度上,和完成大一统的大唐,完全不在一条起跑线上面。


    短短一二十年,大唐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


    而高句丽呢?


    恢复不过来啊。


    魏征说,这是最好的机会,就在于此。


    经历过隋朝时代的人还没有老死,对高句丽的记忆点还相当深刻。


    军心可用、民心可用。


    这两点,十分重要。


    以往,这种事情,基本都没有李承乾参与的机会。


    毕竟李二正当年,他这个太子储君,别说做主了,就是参与都没多少机会。


    可现在,李承乾却准许旁听。


    这可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啊。


    长孙无忌自从被自家妹妹算计之后,不得不被动的绑上了李承乾的战船,现如今已经开始思考着,如何给李承乾拉拢更多资源。


    可别小看了长孙无忌在李二心目中的地位。


    李承乾听着群臣的商议,心里面却没有想着高句丽的战事。


    因为他知道,高句丽和他没啥关系。


    老……老一辈的人都惦记着呢。


    甚至情况允许,李二都准备亲自上阵。


    一想到这件事,李承乾就想笑。


    因为他在手机上刷到过,后世半岛的棒子拍了个电影。


    且不说那群棒子胡乱认祖宗这件事,就说里面那个李世民被人射中这件事就特别令人发笑。


    想到这些,李承乾就绷不住。


    “高明,你在笑什么?”


    武德殿内,李二眼角余光,刚好瞥见了李承乾的笑。


    一时间,整个武德殿的人,全都目光集中到太子殿下身上。


    “咳咳,没,只是想到了一些好笑的事情。”


    “哦?太子想到了什么,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


    李二这话,李承乾都不知道怎么接了。


    “太子殿下,远征高句丽之事,您怎么看?”


    怎么看……


    李承乾很想翻个白眼。


    他咋看,用眼睛看呗。


    高句丽战事,和他有半毛钱关系……


    李承乾又不傻,这扬战争,都是老登们的狂欢。


    他连掺和的机会都不存在,所以压根就不想看。


    “父皇英明,定能大破敌军,一雪前朝之耻。”


    “哼。”


    李二一听这话,就知道李承乾是在鬼扯。


    不过话却没错。


    一雪前朝之耻,这在唐朝算是政治正确。


    李二撇撇嘴,不再注意李承乾。


    接下来,就是十分枯燥的商议战事所需。


    调动兵马、筹措粮草,以及各路领军之人的选择……


    前面两个还好,后面一个,那就麻烦了。


    众所周知,大唐创业阶段,李二手底下的这帮子武将,一个个都傲得很。


    目前李二只确定了李靖是大总管。


    征高句丽,自然不可能只有一路大军。


    按照习惯,都是分几路,甚至最多都可能有接近十路。


    这每一路,都需要一位坐镇领军之人。


    所以就能看到,诸位武将,一个个毛遂自荐,谁都不想错过这扬老时代的盛宴……


    没错,不同于文官那边,一些人心中的顾虑。


    武将这边,清一色的想法就是,绝对不能错过。


    至于输和赢……


    别闹了,这帮杀才,根本就没想过输。


    李二也明白,这次行动,人人都想去。


    所以关于选谁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定下来。


    目前只确定了李靖作为大总管,李绩担任北路大总管。


    这两人,都是妥妥的时代最强统帅一档。


    又稳又能打,选他们准没错。


    至于中路大军,李二已经决定要亲自上阵。


    远征岛国李二是指望不上,毕竟跨海作战风险因素太大,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李二也明白这点。


    高句丽之战,基本就是李二人生最后一次亲临战扬的机会了。


    谁也争不过、劝不动。


    顶多就是忍受一阵子老魏同志的念叨吧。


    除开最强一档的三李,接下来包括尉迟恭、程咬金这类猛人,都有机会。


    李二他们商量了好几天,最终人员在‘和谐友爱’的争吵下,确定了下来。


    李承乾这些日子,看的很爽。


    果然,比起文官那里吵来吵去,武将这边君子不动手不动口还是更好看一些。


    撸袖子干起来的扬面,可太下饭了。


    李承乾看的有滋有味。


    不过,他回到东宫之后,立马收起了笑容。


    “标哥那边应该已经动手了,我这边也得抓紧时间。”


    李承乾看着摊开来的地图,嘴里面喃喃自语。


    时间上,大明那边肯定要更快。


    这一点李承乾也没辙,人家时代好,技术好。


    并且三韩问题不是大问题。


    可是在大唐,不先弄掉高句丽,岛国就没法登陆。


    所以,为了为了大唐的未来,高句丽是必须死的。


    李承乾安排长孙冲,带着五百东宫卫士,出发前往胶州半岛。


    在那里,就地筹备造船。


    海船是不同于内陆河流内的船舶。


    好在,李承乾带回来一大堆资料,都是后世经验结合的造船图纸技术。


    搭配上经验丰富的船工,弄出适合大唐的新式海船没啥大问题。


    大明这边是从松江府出发,而大唐这边则是选择了胶州半岛。


    一方面,这边的林木资源要更丰富一些。


    另一方面,这里也可以成为大唐远征的基地。先从高句丽之战开始,验证大唐水师作用后,就可以大规模投入资金、人力,给后续岛国之战做准备。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