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0章 最坏的局面

作者:兰陵小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他继位的最大竞争者,好大哥扶苏,不见了!


    还记得当初,李承乾失踪之后,李泰在自己王府内发癫么。


    现在胡亥就差不多这个样子。


    虽然胡亥年轻,但是他的野心其实一点都不小了。


    在胡亥的眼中,自己父皇的位置,简直不要太酷啊。


    那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皇帝之位!


    光是想一下就让人浑身颤抖。


    其实这样的想法,真的很好理解。


    不信么?


    老刘家那位老三,人送外号刘季的小子,曾经见过一次始皇帝出游。


    那好家伙,给这小子刺激的不要不要的。


    大丈夫当如是也。


    听听这话,就能明白,始皇帝这位子意味着什么了。


    你看,刘季一介平民都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想法,那么距离位子更近的胡亥,心里能没点想法?


    和大哥扶苏学儒不同,胡亥虽然也学文,但他可没有被儒学选中。


    嗯,是的,就是选中。


    春秋战国,虽然是大大的乱世,但也是华夏文明第一个璀璨迸发的思想时代。


    诸子百家这四个字,代表的可是一段传奇无比的文化繁盛时期。


    秦朝以法治国。


    这里的法,是法家而不是后世的法律。


    法家,是一种思想。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


    最终,奋六世之余烈,加上始皇帝的最终一击,将六国平定。


    大一统之后,秦朝依旧是走法家的路线。


    包括李斯在内的一众法家子弟,都在秦朝内部占据着主流的声音。


    法家的治世理念,是以严酷的刑罚,约束所有人的行为。


    做到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以法为核心。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受不了不讲情面的法,从而认为秦朝是暴政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秦法确实规定的相当严谨,只是到了后期,一系列的原因使得这套机制已经没有办法适应当前的环境。


    包括不限于秦始皇本人的无视法度,当时的官员们对秦律法的无知、滥用等等。


    这些条条框框,放大到整个天下的时候,肯定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回到法家这边,李斯这群三公九卿,对儒学的态度,就是打压。


    传说中的焚书坑儒,不管是何缘由,最终的结果就是儒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而不巧的是,扶苏本人偏爱儒学。


    或者说,受儒学影响颇深。


    对于这一点,苏哲也曾经怀疑过。


    但在真的接触过扶苏之后,他发现自己想岔了。


    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儒学,可不是后世那种长歪了的儒学。


    这时期的儒学,更像是一种哲学思想。


    扶苏的仁德,就是从儒学中培养出来的。


    他本人对儒学的态度,也并非那种完全迷信的不可救药。


    其实儒学没有那么的垃圾,或者说在古代华夏,儒学最终能够击败法家,成为主流学说,还是因为其符合统治阶级的思想。


    比法家温和,甚至有一大段时期,儒法两家都在不断的合流。


    最后变成了儒皮法骨。


    但在秦始皇的时期,主流学说依旧是法家。


    扶苏这位偏向儒学的公子,就很不受待见了。


    这就给了胡亥机会。


    事实上,胡亥最终能够篡位,背后法家的出力可一点都不少。


    现如今,扶苏失踪,胡亥的机会就来了。


    他很快就想办法,开始拉拢三公九卿。


    最主要的目标,便是李斯。


    李斯是百官之首的左丞相。


    同时,也是法家的当世代表人物。


    说起这位李斯,他老师更厉害。


    那可是荀子啊。


    另外,胡亥还有一个不错的小伙伴,他叫赵高。


    一个是内廷的宦官,一个是外庭的百官之首。


    胡亥早就做好了准备,利用这两人的身份,来实现自己的野心。


    他大哥扶苏,因为儒学的原因,也不被始皇帝所喜。


    从很多方面,都能看出来,始皇帝在对扶苏与胡亥之间的亲近程度。


    扶苏被‘发配’去北边监军。


    而胡亥呢?


    他是被始皇帝带着一起出巡的王子。


    两相对比,就能看出差异来了。


    是不是觉得眼熟?


    眼熟就对了,李承乾和李泰,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只不过,始皇帝做的更绝一些。


    毕竟没有选择继承人,所以按照‘古法’,将长子丢出去历练。


    说好听点,叫历练。


    说不好听点,这就是在作死。


    后世皇帝可没少从始皇帝身上吸取教训。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不要让自己的继承人随便离开京城。


    当然了,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皇帝,他前面也没有例子可循。


    出问题,是难免的。


    历史上,刘据最后奋起反抗发癫的刘小猪,不就是参照倒霉孩子扶苏的经历,觉得不能坐以待毙。


    苏哲就说过,扶苏当初无论反抗不反抗那道矫诏都没意义。


    他离开咸阳,就已经注定了结果。


    事实上,扶苏从头到尾,都没有多少胜算可言。


    有人说了,扶苏直接接手北境三十万大军,然后打回咸阳,可不可行?


    答案是,完全没可能性。


    就一个问题放在面前,三十万大军是秦朝的大军,在秦始皇被秘不发丧的情况下,谁敢反?


    退一万步来讲,扶苏就算真的掌控了三十万大军,他就能救得了大秦?


    没可能的!


    说实话,谁都救不了大秦。


    你让秦始皇再多活几年,可能就不是二世而亡,而是一世而亡了!


    不开玩笑,当时秦朝的内部已经完全崩坏了。


    不经历一扬惨痛的内部大清洗,将所有声音都消灭,谁来都没用。


    况且,就算扶苏干掉了胡亥,继承大统,该反的还是会反。


    陈胜吴广,后世可太熟悉他们了。


    但很少有人知道,陈胜吴广背后代表的是什么。


    就算没有陈胜吴广,楚国的项家就不反了么?


    人家都喊出来了,亡秦必楚,还会在乎别的吗?


    事实就是,在秦始皇死前死后的那个节点上,整个华夏都是即将爆炸的高压锅。


    一个火星,就能原地爆炸,谁来都不好使。


    所以,苏哲十分大胆的,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再起炉灶……


    没错,这个方法,非常的冒险。


    天下是必然要经历一扬大乱,将战国遗留下来的所有矛盾,集中的爆发出来。


    扶苏救不了大秦,苏哲也救不了大秦,没有人能够说自己可以。


    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破而后立。


    扶苏要做的,就是收拢基本盘,然后让出地盘,让群雄争。


    然后再走一遍……他祖辈的方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