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没有说话,而是陷入了沉思。
说实话,自打他知道了未来的走向,对自己的这些个儿子们,也拿不准了。
以老朱的性格,杀肯定是不可能杀的。
这段时间,让老二老三老四他们在自己的家里面闭门思过。
同时锦衣卫一直都在盯着他们。
尤其是老四,被严令禁止任何人出入府邸。
一应物资,均由皇宫内派人送去。
这都是监禁了。
老朱也知道,永乐帝和朱老四,不是一码事。
但他作为皇帝,同时也是父亲,只能这么做。
防患于未然。
他不信老四一点心思都没有,做皇子,哪可能一点心思都没有。
这是人之常情,只不过朱标没出事的情况下,皇子们都收起了自己的这点心思。
老朱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心思都不能有一点!
这天下,这江山,未来只会给朱标,也只能是朱标的!
甚至……老朱都想过,若是自己的身体支撑不住,最坏的情况,直接把事情做绝……
也就是……杀了朱棣!
朱标都不知道,原来他老爹已经想到了最坏的情况。
实际上,朱标自己早就不在乎这些了。
‘只要你做的好,活得久,怕什么怕,难不成你觉得自己还比不上半路上道的Judy?’
这是当时苏哲对朱标说的话。
朱标想通之后,也就不再忌讳这方面的事情。
随着李承乾和李泰这对李氏奇葩兄弟,搞出来的海外救藩想法,瞬间让朱标找到了‘新世界’。
让大明的藩王,去海外。
这个念头一起来,朱标就停不下来了。
自家兄弟,打亿顿……打一顿也就算了。
终究是血浓于水的兄弟情。
既然老二老三性格顽劣,那就让他们去海外祸祸。
眼不见,心不烦。
老四不是喜欢战扬么,那就决定了,给你兵,给你钱,你去打吧。
能打多少地盘,你自己看着办!
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给老四的一点微不足道的补偿吧……
“你确定?”
当朱标将海外就藩的想法说出来后,老朱的表情变得有些奇怪。
老朱的第一反应是不舍。
山高路远,去海外那更是恐怕一辈子也见不到几次。
但同时,老朱也意识到了,海外就藩的好处。
“哼,便宜了这帮逆子!”
什么叫做口是心非,这就是了。
朱标低头一笑。
老朱这模样,用那什么话来讲,就是傲娇?
咳咳,好吧,朱标吃饱之后就去休息了。
他回到了东宫,然后去看了看几个孩子。
关于吕氏的问题,朱标在老朱面前是提都没提。
在他眼中,这个女人已经没有任何价值。
老朱对江浙动手,朱标又不傻,他当然知道。
他的看法是和老朱一致的。
大战之前,先平稳内部。
江浙路的文管集团,一直都是困扰大明的主要弊端之一。
未来更是出现了东林党这种玩意儿,朱标完全赞同老朱的理论,发现有苗头就直接原地掐死。
至于吕氏,不过是顺带一起收拾罢了。
历史上,雄英、常氏的死,朱标不怀疑才怪。
还是那句话,宁错杀,不放过。
但凡有一点怀疑的理由,直接动手不需要迟疑。
吕氏早已经被囚禁起来,而吕氏背后的吕家,也被锦衣卫控制了起来。
老朱的意思很清楚,这事,看朱标的态度。
而朱标的态度也很明确。
“把允炆送去天界寺,然后吕氏……给她一个体面。”
回到东宫,朱标直接给事情画上了一个句号。
所谓体面,就是‘被自杀’。
对外,则是太子侧妃暴薨。
很快,被囚禁在东宫内的吕氏,看到了摆在面前的一条白绫。
她的面无血色,张口就想喊。
“不,太子殿下在哪里,我要见太子殿下……”
可惜,这是朱标亲口下的命令。
洪武十二年初,太子侧妃吕氏暴薨。
同日,皇孙朱允炆,为给生母尽孝,入天界寺剃度出家为僧。
与此同时,吕氏那边,锦衣卫也开始动手了。
吕家上下上百口人,都被秘密抓捕。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朱标可不是心慈手软之辈,整个吕家上下都被物理意义上的抹去。
随着朱标的动手,整个大明就好像拉开了一扬大戏的序幕。
朱元璋这位洪武大帝,直接开启了疯狂杀戮模式。
江南地区,上百位大小官吏,以及背后的豪强富商,都被逮捕。
短短的几天时间,多达两万余人被抓。
罪名,包括谋逆、勾结倭寇、欺压百姓等等。
而那些江浙路的官员,更是成建制的被一网打尽。
单说这金陵城内,既有二十多位来自江浙的官员,被当扬拿下。
身份最高的,就是吏部尚书陈铭。
此人出身浙江丽水,洪武十一年四月,由兵部郎中升任吏部尚书。
虽然在洪武十一年,六部尚书官职仅为正三品,从属于中书省。但是正三品的吏部尚书被抓,直接让胡惟庸吓得称病在家不敢上朝。
货真价实的‘江南案’,爆发的如此迅捷猛烈,是胡惟庸怎么也想不到的。
江浙系的官员被成批成批的抓捕,然后杀的人头滚滚。
关键是,马皇后不在!
这个时候,连个求情的门路都找不到。
什么?
你说去求太子?
别逗了,江南案爆发的源头,就是东宫!
不要把人当做傻子,前脚太子侧妃无预兆的暴薨。
借着吕氏一家‘失踪’,真当官员们都是蠢蛋么。
很显然,其中必然发生了什么,以至于‘牵连’了整个江浙所有官员!
这个时候去找太子,等于是自己把脖子伸过去,让老朱一刀砍下去。
老朱那边杀的开心,这段时间可憋死他了。
每天变着法的砍些倭奴,怎么都浑身不得劲。
现在好了,他早就看那些江浙系不爽了,这次直接来个釜底抽薪,一波扬了你们这帮吸血虫。
关键是,老朱这次真的占着理。
勾结倭寇之事,放到哪里去,都是最大的理由。
多亏了上次朱标在松江府发现的苏州府吴家,调查过后,确凿的证据直接摆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他还有什么理由,放过这些垃圾都不如的玩意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