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二年
“陛下,该用膳了。”
紫禁城内,太监小心翼翼的提醒正在批示奏折的朱元璋。
“已经到这个时候了?”
老朱停下了笔,然后皱了皱眉。
“东宫那边,安排的人传回消息了没有?”
顺手拿起太监送过来的烙饼,老朱就着一卷大葱直接啃了起来。
最近这段时间,老朱总是心心念念烙饼,已经连着吃了半个月了。
其实就是想老婆了。
当年,马皇后可是为了老朱,差点烫坏了自己的身体,只为了送两块饼。
只是,现在吃起来的味道,怎么也找不回当初那种感觉了。
一边吃,老朱一边问起了东宫的事情。
东宫,自从朱标带着常氏还有大孙子一起离开后,就变得冷清起来。
虽然朱标每次回来,都会去东宫住。
但是,一些事情老朱都看在眼里。
吕氏,那个原本会在常氏太子妃陨落后,继任太子妃的女人,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安分。
老朱没心思去关注,这个女人到底是不是一些事情的背后之人。
以老朱的手段,区区一个东宫侧室,早就赐一条白绫完事了。
宁错杀,不放过。
这种事情,只要产生怀疑,就可以直接动手了。
为什么不动,纯粹是老朱想让朱标自己决定。
自打朱标开始要兵权,老朱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什么准备呢,就是放手的准备。
作为太子的朱标,本身就和老朱共用一套朝廷班子。
出于某些原因,朱标对这套班子的使用程度甚至比老朱还要高一些。
尤其是现在这个阶段,太子令和皇帝令基本也没啥区别。
差异只是看朱标自己愿不愿意而已。
朱标目前没有想要动吕氏的念头,老朱也就只是安排人去监视。
“回陛下,东宫那边,最近这些时日,与江南道联系次数很多。”
内侍太监立刻汇报起来。
“江南道……”
老朱啃完一根大葱卷饼之后,眼中闪过一道阴鸷之色。
吕氏背后,代表的就是江南士族群体。
吕氏她爹,是前朝的官员。
在朱元璋的眼里面,这些前朝当官的,基本都是上了黑名单的人。
作为皇帝,朱元璋可以重用这些人。但对他们的警惕之心,从未放松过。
吕本此人,能耐一般。
但他背后代表的江南士族群体,可不简单。
从南宋之后,江南士族群体就日渐发展壮大。到明朝时期,江南地区早已经成为赋税、粮食、经济、政治四大中心。
老朱对江南的本地力量,一直都抱有极其戒备的心思。
定都金陵,有一方面就是为了更好的镇压这些本地力量。
要动吕氏很简单,朱元璋想杀的人,基本就没他杀不了的。
江南士族群体,这些年已经开始疯狂渗透朝廷,对此朱元璋是心知肚明。
朱标这次前往松江府,表面上是重新壮大水师,背地里有一个很明显的目标,那就是在江南顽固的本地势力中,扎下一根钉子。
苏州府上下,因倭寇之事,牵扯上百位官员。
朱标虽然‘轻拿轻放’,可老朱却没有那么心软。
短短几天时间内,几十位官员因为其他各种原因,要么被流放,要么被新建立的锦衣卫直接抄了家。
这还是老朱看在朱标的面子上,饶了一部分狗官。
一个苏州府就已经如此,那其他地方呢?
大明建立才多少年啊,地方政权就已经急速腐化。
老朱说不担忧,那是假话。
可就如朱标说的那样,这种事情,光靠杀,最多也就只能止住一阵。
人的贪婪,是禁不住的。
老朱沉思片刻,然后喊来了毛骧,也就是第一任的锦衣卫指挥使。
锦衣卫就是老朱手里面的一把刀,指挥使就是最锋利的刀刃。
“给你十天时间,给咱查清楚,吕本背后到底有多少家。”
老朱直接下了命令,让锦衣卫去调查吕氏背后的力量。
弄清楚,是哪些势力在背后支持吕氏。
因为朱标而暂时不处理吕氏,并不意味着朱元璋不会对吕氏背后的家族动手。
毛骧一听这个命令,第一反应是头皮发麻。
第二反应,则是希望太子殿下尽快归来。
作为老朱手中的一条狗,疯狗一样逮谁咬谁,但毛骧却清楚,这大明王朝啊,真正当家做主的是谁。
自古以来,狡兔死走狗烹的传统,可太经典了。
老朱是那种会念旧的人吗?
或许有,但绝对不多。
老朱此意,或许就是想要以吕氏为突破口,彻底清扫一遍整个江南道!
不要以为老朱做不出这事,他是谁,他是冷血屠夫朱元璋!
江南士族一家独大,在大明朝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老朱一直以来都在想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平衡南北。
还记得,触发科举南北榜的那次事情么。
老朱就是在那一次过后,认清楚了南北分割几百年带来的糟心事。
只不过,历史中,南北榜事件是到洪武三十年才发生的。
现如今,老朱却已经提前一步,发觉了不对劲。
此前朱标也暗戳戳的提醒过,朝廷中江南士族的力量已经有些控不住了。
老朱确实有那个自信,任何时候都能强势镇压天下。
随着朱标着手建立水师,并且一点点的撬开老朱的海禁政策,江南士族的力量已经被朱元璋提升到了优先处理的地步。
朱标不在的日子里,松江府这边,已经开始动工建造的码头,停着几十艘帆船。
而在金陵的造船港口,由工部牵头,兵部催促的新式战舰,正在抓紧时间建造。
等过段时间,当新式战舰问世之后,大明水师将成为这个时代,海上当之无愧的绝对霸主。
届时,老朱家的‘愿望’就有了实现的机会。
算算时间,出发去岛国的探子,已经开始调查金山银山了吧。
只要消息一回来,老朱就会直接推动新的改革。
包括船舶司、建立关税制度等等一系列的变革。
关于海禁政策,至少在老朱这边,已经没有了继续下去的理由了。
安排完东宫那边的事情,老朱默默地举起了新的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