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五百公里以外(二)(103)

作者:荷叶闲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五百公里以外(二)


    第二章 意外转机


    三个月后,王新文坐在一间狭小的会议室里,面前摊开着一份试卷。空调嗡嗡作响却没什么效果,汗水顺着他的太阳穴滑下。


    "还有十五分钟。"监考人员提醒道。


    王新文擦了擦汗,继续在申论答题卡上奋笔疾书。这是他第三次参加事业单位考试,前两次都止步于笔试。失业后的这三个月里,他投了无数简历,面试了几家公司,但要么薪资太低,要么岗位不合适。迫于父母的压力,他报考了这个离家五百公里外的县城岗位——原本只是敷衍了事,没想到竟然通过了笔试。


    "时间到,请停笔。"


    王新文交上试卷,走出考场时松了一口气。八月的阳光毒辣地照在头顶,他快步走向附近的公交站台,衬衫后背已经湿透一片。


    手机震动起来,是母亲的消息:"考得怎么样?"


    "还行。"他简短地回复,然后补充道:"别抱太大希望,竞争很激烈。"


    回到租住的单间,王新文冲了个冷水澡,然后打开电脑查看邮箱。有几封招聘网站的推荐职位,都不太理想。自从失业后,他的存款正在以可见的速度减少,如果再不找到工作,下个季度的房租都成问题。


    一周后的早晨,王新文被手机铃声吵醒。是一个陌生号码。


    "您好,是王新文先生吗?这里是临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恭喜您通过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


    王新文一下子清醒过来,他坐起身,仔细听着电话那头的声音。


    "...面试安排在九月十日,请携带身份证、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挂断电话后,王新文呆坐了一会儿,然后打开电脑查询这个临江县的位置——距离他所在的城市五百多公里,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小县城。


    他犹豫着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妈,我进面试了。"他说,"不过是临江县的那个岗位。"


    "真的?太好了!"母亲的声音充满喜悦,"临江挺好的,离咱们家也就三个小时车程!"


    "但我报的是咱们县城的岗位啊。"王新文困惑地说。


    "哎呀,你张阿姨说咱们县城的岗位竞争太激烈了,你的分数被调剂到临江去了。"母亲解释道,"这多好啊,好歹是个编制!"


    王新文挂断电话后陷入沉思。五百公里外的县城,一个他从未去过的地方,一份可能要做一辈子的工作。这个前景既令人安心又令人恐惧。


    面试那天,王新文穿着借来的西装站在临江县政府大楼前。这座五层高的建筑在小县城里显得格外气派,门口挂着几块锃亮的铜牌。他深吸一口气,走进了大楼。


    面试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五位考官问的问题都很常规,关于组织能力、应急处理、职业规划等等。王新文发挥得不错,至少比他预想的要好。


    "如果有幸被录用,你能接受在临江长期工作吗?"最后一位考官问道。


    王新文犹豫了一秒:"能。"


    走出政府大楼时,阳光正好。王新文看了看表,才上午十一点。他决定在县城里转转,毕竟这可能是他未来生活的地方。


    临江县比他想象的还要小。一条主街道两旁是各种店铺,几家银行,一个农贸市场,仅有的两家像样的餐馆门口停满了电动车。街上行人不多,大多步履悠闲,与大城市里行色匆匆的人流形成鲜明对比。


    王新文走进一家小面馆,点了一碗牛肉面。面端上来时,老板娘热情地搭话:"小伙子不是本地人吧?来办事的?"


    "嗯,来面试的。"王新文说。


    "哟,考公务员啊?"老板娘眼睛一亮,"那可是好事!咱们这儿公务员待遇可好了,房价又低,日子过得舒坦着呢!"


    王新文笑了笑没说话。面很香,汤头浓郁,牛肉炖得软烂,比他在城市里吃过的任何一碗面都要实在。


    回程的大巴上,王新文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和山丘,思绪万千。这份工作意味着稳定,意味着父母会为他骄傲,但也意味着放弃大城市的生活,远离朋友和熟悉的一切。五百公里的距离,在高铁时代不算远,但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


    两周后,录用通知如约而至。王新文盯着邮件里的"恭喜"二字,心跳加速。他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父母欣喜若狂。


    "太好了!这下可算踏实了!"父亲的声音里是掩饰不住的喜悦,"什么时候报到?"


    "下个月一号。"王新文说,"但我还没决定要不要去。"


    "什么?"父亲的声音陡然提高,"为什么不去?这可是铁饭碗!你知道现在找工作多难吗?"


    "爸,那地方太远了,我谁也不认识..."


    "远什么远!高铁两个小时就到了!"父亲打断他,"你都三十岁了,还这么不成熟!"


    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的劝解声,然后是父母小声的争执。王新文把手机拿远了一些,突然感到一阵烦躁。


    "我先考虑考虑。"他挂断电话,倒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


    接下来的几天,王新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中。他咨询了几个朋友的意见,得到的反馈两极分化。支持的一方认为编制难得,错过可惜;反对的一方则认为为了一个县城岗位放弃大城市生活不值得。


    与此同时,他收到了一家广告公司的面试邀请,职位和薪资都还不错。面试很顺利,hr暗示他很有希望被录用。


    "我们下周一会给你最终答复。"面试结束时hr微笑着说。


    周末,王新文回了趟老家。父母见到他自然又提起临江的工作,饭桌上的气氛渐渐变得紧张。


    "那家广告公司也挺好的,发展空间大。"王新文试图解释。


    "好什么好!"父亲把筷子拍在桌上,"还不是说裁员就裁员!你看看你现在,三十岁了连套房都没有,怎么结婚生子?"


    "老刘家的儿子在深圳买了房,去年被裁员后现在房贷都还不起!"母亲帮腔道,"编制多稳定啊,工资虽然不高但一辈子有保障..."


    王新文放下碗筷:"我吃饱了。"他起身离开餐桌,回到自己小时候的房间关上门。


    房间里还保持着他上大学前的样子,书架上摆满了中学课本和辅导资料。王新文坐在书桌前,拉开抽屉,里面塞满了各种奖状和证书——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作文比赛二等奖...那些曾经让父母骄傲的证明。


    他拿起一张初中毕业照,照片里的少年笑容灿烂,眼里全是对未来的期待。那时的他以为自己会成就一番事业,成为父母的骄傲。而现在,三十岁的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该往哪走。


    夜深人静时,王新文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站在一片荒野中,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平坦宽阔但看不到尽头;一条崎岖狭窄但远处有明亮的灯光。他站在原地无法抉择,直到被清晨的阳光唤醒。


    周一早晨,王新文接到了广告公司的电话。


    "很抱歉,王先生,"hr的声音充满歉意,"这个岗位我们决定录用另一位更有经验的候选人..."


    挂断电话,王新文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城市的喧嚣透过玻璃传进来,却让他感到一种奇怪的疏离感。他打开电脑,邮箱里躺着临江县人社局发来的入职须知,要求他在一周内确认是否接受录用。


    手机震动起来,是母亲发来的消息:"儿子,决定好了吗?"


    王新文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很久,然后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爸,"他说,"我决定去临江。"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父亲有些哽咽的声音:"好,好...你终于想通了。"


    挂断电话后,王新文开始收拾公寓里的东西。五年的都市生活积累了不少物品,但真正值得带走的并不多。他把大部分家具和电器挂到了二手交易网站,只留下必要的日常用品。


    晚上,他约了几个好友吃饭,宣布自己的决定。


    "真的要去那个小县城啊?"好友李明难以置信地问,"你想清楚了吗?"


    "想清楚了。"王新文喝了一口啤酒,"也许换个环境对我是好事。"


    "可是..."李明还想说什么,被旁边的女友拽了拽袖子。


    "我们支持你。"女友举起酒杯,"不管在哪,开心最重要。"


    那晚王新文喝得有点多,回家的路上,夜风拂过他发烫的脸颊。他抬头看着城市璀璨的夜景,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会想念这一切——二十四小时的便利店,随时能叫到的外卖,周末的电影院和咖啡馆...但与此同时,一种奇怪的释然感也在心底升起,仿佛终于卸下了一直背负的重担。


    报到前一天,王新文把所有行李装进两个大箱子和一个背包里。他的公寓已经清空,显得格外冷清。最后环顾一圈后,他关上门,把钥匙交给房东。


    "祝你好运,小伙子。"房东拍拍他的肩膀。


    高铁站人来人往,王新文拖着行李通过检票口。站台上,电子显示屏显示着他要乘坐的列车即将进站。他掏出手机,拍了一张站台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配文:"新的开始。"


    列车缓缓驶入站台,王新文深吸一口气,拎起行李走向车门。五百公里以外的生活,即将开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