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第三章

作者:絮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又一个周六的午后,阳光比排练时更慵懒几分。祝春和抱着琴谱,提前半小时推开了芜城三中大礼堂厚重的侧门。空旷的厅堂里,浮尘在从高窗斜射而入的光柱中缓缓游弋,空气里弥漫着旧座椅绒布和木地板蜡的沉静气息。巨大的舞台像一片等待启航的孤岛,而舞台左侧,那架黑色的三角钢琴正静静蛰伏,琴盖闭合,宛如沉睡的巨兽。


    她踏上舞台,帆布鞋底与木质地板接触发出轻微的闷响,在空旷中荡开细微的回音。走到钢琴旁,她放下琴谱,指尖拂过冰凉光滑的琴盖,仿佛能感受到其下蕴藏的澎湃力量。她深吸一口气,翻开琴谱,指尖无意识地捻着手腕上那串光滑的紫檀木佛珠,试图压下心头那丝莫名的、混杂着期待的紧张。


    独自练习的时光流逝得很快,指尖在想象中的琴键上跳跃,内心默念着每一个音符的衔接与呼吸。直到身后传来脚步声,不疾不徐,带着一种熟悉的散漫节奏,打破了礼堂的寂静。


    祝春和没有回头,但背脊却微微绷紧了些。她能感觉到那束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带着惯有的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祝老师,这么用功?”贺景明的声音在空旷的舞台上显得格外清晰,尾音微微上扬,带着调侃。他几步走到钢琴的另一侧,随手将挎包丢在旁边的椅子上,发出“咚”的一声轻响。


    祝春和这才抬起头。他今天穿了件简单的黑色T恤,衬得肤色更显冷白,额角那个卡通创口贴已经不见了,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浅痕。阳光勾勒着他挺拔的轮廓,发梢染上一点碎金。他正看着她,嘴角噙着那抹似笑非笑的弧度,眼神却比平时认真了几分。


    “提前熟悉场地和琴键手感而已。”她移开目光,落在摊开的琴谱上,语气尽量平淡,“你也该早点来热身。”


    “这不是相信祝老师的教学水平么,”贺景明轻笑一声,骨节分明的手指随意地搭上闭合的琴盖,轻轻敲了敲,“再说了,我们俩的‘棉花’和‘海绵’,总得在这真家伙上试试才知深浅,对吧?”


    祝春和被他这奇怪的比喻噎了一下,耳根微微发热,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少贫嘴。开盖,准备。”


    “遵命。”贺景明从善如流地掀开沉重的琴盖,乌黑锃亮的琴键暴露在光线下,像一排沉默等待的牙齿。


    两人在琴凳上坐下。位置比在贺家客厅时更靠近舞台边缘,空间感截然不同。贺景明身上那股雪松混着柑橘的清爽气息,在封闭的钢琴空间里似乎变得更加清晰可闻。祝春和不自觉地往自己这边挪了挪,指尖悬在琴键上方,试图找回独自练习时的专注。


    “从第三乐段衔接那里开始?”贺景明侧头看她,距离近得能看清她睫毛在眼下投下的细密阴影。


    “嗯。”祝春和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指尖落下。


    第一个音符响起,清越的声音瞬间填满了空旷的礼堂,带着一种奇异的回响。祝春和负责的主旋律如溪流般跳跃流淌,贺景明的低音伴奏紧随其后。这一次,在真正的三角钢琴上,声音的质感和共鸣远超立式钢琴,贺景明指尖下的音符果然不再像最初那样生硬,带着一种努力控制的、试图“柔软”下来的弹性,像他写在谱子旁的“棉花”注释所暗示的那样,努力地去承接、去烘托。


    然而,空间的变化和钢琴本身的特性带来了新的挑战。音量的强弱、踏板的深浅都需要重新适应。贺景明在几个需要强奏的和弦处,力道还是控制得稍显突兀,低音区的声音砸下去,像投入深潭的石块,激起的涟漪盖过了祝春和正在行进的高音旋律线。


    “停。”祝春和蹙眉,指尖悬停,“这里,低音是背景,是‘海绵’,要吸住我的旋律,不是压过它。力量收一点,用踏板延长音效,而不是靠砸。”


    贺景明没说话,只是盯着自己的左手,眉头也微微拧起。空旷的舞台上,只有他略显粗重的呼吸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不知哪个社团排练的鼓点。


    “再来。”祝春和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


    重新开始。贺景明深吸一口气,再次落下手指。这一次,他刻意放缓了触键的速度,试图用更“推”而不是“砸”的方式去处理低音。效果有了改善,但还不够圆融。


    祝春和没有停下,她一边弹着自己的部分,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着他的手指动作。在下一个需要他配合的乐句到来前,她忽然伸出左手,越过琴键中线,指尖轻轻点在他左手的手腕上。


    贺景明浑身一僵,指尖下的音符差点错乱。


    “这里,”祝春和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琴音震动的微颤,她的指尖并未离开,只是在他手腕的尺骨处施加了一点向下、向后的微力,“放松,别绷着这根筋。想象力量是从肩膀沉下来,经过放松的手臂,最后才到指尖。不是手指在用力,是整个手臂的重量在‘放’下去。”


    她的指尖微凉,透过薄薄的皮肤,清晰地传递着引导的意图。那一小块被触碰的皮肤仿佛瞬间着了火,热度迅速蔓延。贺景明喉结滚动了一下,强迫自己忽略那奇异的触感,只专注于她话语里的指令。他尝试着放松紧绷的小臂肌肉,按照她引导的方向调整发力。


    当那个关键的和弦再次响起时,声音果然变得沉稳而包容,像一块吸饱了水的海绵,稳稳地托住了祝春和灵动跳跃的高音。两个声部第一次在这架三角钢琴上,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和谐与平衡。


    贺景明微微侧头,看向近在咫尺的少女。她正专注地盯着琴谱,侧脸线条在舞台顶灯的光线下柔和而专注,鼻尖沁出一点细小的汗珠,之前点在他手腕上的左手已收回,正快速地在高音区跳跃。只有微微泛红的耳廓,泄露了一丝方才那逾矩接触带来的不平静。


    他收回目光,嘴角无声地向上弯起一个真实的、不掺杂戏谑的弧度。指尖下的音符,也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理解,变得更加流畅而富有弹性。


    接下来的练习顺畅了许多。一次次的磨合中,呼吸的节奏、抬手翻谱的间隙、甚至一个眼神的示意,都开始有了无声的默契。贺景明不再需要祝春和出声提醒,他仿佛能感知到她旋律即将行进的方向,提前做好铺垫。而祝春和,也渐渐习惯了他存在带来的压迫感和……某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当她的高音需要强有力的支撑时,那沉稳的低音总会如约而至,稳稳地托住她。


    汗水浸湿了额发。当最后一个音符在礼堂中悠悠消散,余韵在空旷中回荡,两人不约而同地停下手指,保持着结束的姿势,谁也没有立刻说话。只有彼此略显急促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在寂静的舞台上格外清晰。


    窗外,午后的阳光已开始西斜,将长长的影子投进舞台深处。祝春和低头看着并排放在琴键上的两只手——她的纤细白皙,指节处沾着一点铅笔灰;他的骨节分明,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力量感。距离很近,近到几乎能感受到对方指尖残留的琴键凉意和运动后的微热。


    “咳,”贺景明率先收回手,握拳抵在唇边轻咳一声,打破了这微妙的静谧,“好像……比想象中顺一点?”


    祝春和也迅速收回手,指尖蜷缩了一下,仿佛还能感受到他手腕残留的温度和肌肉绷紧又放松的细微变化。她低头整理琴谱,掩饰着莫名加速的心跳,声音努力维持着平静:“嗯。如果正式演出能保持这个状态,应该不会丢脸。”


    “只是‘不会丢脸’?”贺景明挑眉,恢复了那副懒洋洋的调调,站起身活动了下僵硬的肩膀,“祝老师要求也太低了。怎么着也得……惊艳四座吧?”他故意拖长了调子,目光落在她泛红的耳尖上。


    祝春和没接他这茬,也站起身,小心地合上厚重的琴盖。金属合页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像为这次排练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


    “走了。”她抱起琴谱,率先向舞台下走去,脚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匆忙。


    贺景明看着她近乎落荒而逃的背影,低低地笑了一声,弯腰拎起自己的包,慢悠悠地跟上。他指尖无意识地捻了捻,仿佛还能感受到刚才手腕上那一点微凉的、带着指引力量的触碰。


    夕阳的余晖穿过高高的窗户,将两人一前一后的影子拉得很长,在空旷的舞台上短暂交叠,又随着脚步的分开而各自延伸。琴音的余韵似乎还在空气中漂浮,而某种比琴音更微妙的东西,正在这光影交织的寂静里,悄然滋生、蔓延。


    艺术节当晚的芜城三中大礼堂,人声鼎沸,灯光灼灼。后台的空气混合着脂粉、发胶和少年人蓬勃的荷尔蒙气息,紧张与兴奋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祝春和坐在角落的塑料凳上,指尖缠绕着腕间的紫檀佛珠,光滑的珠子一颗颗滚过指腹,带来一丝微凉的镇定。她身上穿着熨帖的校服——白衬衫一丝不苟地扣到领口,深蓝色的百褶裙垂落膝上——这是许欣冉最终拍板的统一着装,简洁、庄重,却也勾勒出少女纤细的腰身。


    不远处的阴影里,贺景明斜倚着斑驳的墙壁,单肩挎包松松垮垮地挂着。他低着头,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他没什么表情的侧脸,额角那道浅痕在后台晃动的灯光下几乎看不真切。他似乎感应到她的视线,抬眼望过来。


    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后台的喧嚣仿佛瞬间被抽离,只剩下彼此眼中的倒影。贺景明嘴角勾起一个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弧度,随即又低下头去,手指在屏幕上快速划动了几下,然后干脆利落地锁屏,将手机塞进裤兜。他直起身,活动了一下脖颈,朝着祝春和的方向走了过来。


    “紧张?”他在她面前站定,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周围的喧闹。


    祝春和捻紧了佛珠,指尖微微用力:“有一点。你呢?”她抬头看他,目光落在他敞开的校服领口下那截冷白的锁骨上。


    贺景明耸耸肩,语气带着他一贯的漫不经心:“弹个琴而已,又不是上战场。”他目光扫过她紧绷的肩膀和微微抿起的唇,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怕配合不好?还是怕……合唱队的调子跟不上我们?”


    “都怕。”祝春和老实地承认。虽然排练后期渐入佳境,但此刻置身于这盛大而陌生的舞台氛围中,那种在贺家客厅和空荡礼堂里建立起的默契,似乎也变得飘渺起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伴奏是为班级合唱服务,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影响整体。


    “配合?”贺景明忽然笑了,那笑意带着点少年人的狡黠和笃定,“不是还有‘棉花’和‘海绵’吗?按那个来,错不了。”他伸出手,不是安慰的拍肩,而是摊开掌心在她面前,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至于合唱队……许欣冉不是说了吗,他们练得不错。走了,祝老师,该我们上场了,别让三班掉链子。”


    这称呼和动作都带着点刻意的戏谑,却奇异地驱散了她心头最后一丝犹豫。那句“别让三班掉链子”更是点燃了她心底属于集体的那簇火苗。祝春和深吸一口气,将手轻轻搭在他微凉的掌心,借力站了起来。指尖相触的瞬间,一股细微的电流感窜过,她立刻松开,手指蜷缩回身侧。


    “嗯。”她低声应道,跟在他身后,穿过忙碌的后台,走向那扇通往明亮舞台的侧幕。许欣冉正焦急地等在幕布边,看到他们过来,眼睛瞬间亮了,无声地做了个加油的手势。身后,高二(三)班的合唱队成员们已经列好队形,每个人都穿着同样的校服,脸上带着紧张又期待的红晕。


    厚重的绛红色帷幕隔绝了台下的视线,却挡不住如潮水般涌来的声浪。主持人清亮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接下来,请欣赏高二(三)班带来的合唱《启程》!钢琴伴奏:贺景明,祝春和!”


    掌声如雷,带着滚烫的温度。


    贺景明侧头看了她一眼,眼神交汇,无声地确认。他率先一步,掀开幕帘,踏入了那片炫目的光海。祝春和紧随其后,高跟鞋踩在木质舞台上的声音被巨大的掌声淹没。合唱队的同学们也鱼贯而出,迅速在舞台中央站定。


    舞台灯光炽热得让人有些眩晕。台下是黑压压攒动的人头,无数双眼睛聚焦在他们身上。祝春和感觉自己的心跳声在耳膜里咚咚作响。她走到钢琴左侧,贺景明在右侧站定。两人动作一致地微微鞠躬致意,台下又是一片掌声。


    落座。冰凉光滑的琴凳触感让她指尖微颤。她将琴谱翻到第一页,目光落在黑白分明的琴键上,仿佛那是唯一能让她安心的锚点。贺景明调整了一下坐姿,手臂放松地垂在身侧,指尖悬停在低音区上方。他侧脸的线条在强光下显得有些冷硬,下颌线绷紧,再无半分后台时的懒散。合唱指挥站在队伍前方,也向他们投来确认的眼神。


    整个礼堂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只有心脏在胸腔里剧烈搏动的声音。


    祝春和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底只剩下纯粹的、对音乐的专注。她抬起手,指尖悬停在高音区的起始音上方。


    一个眼神,微不可查。


    她的指尖落下。


    清越、明亮如破晓晨光般的音符骤然响起,划破了寂静。紧接着,贺景明低沉、浑厚如大地脉搏般的低音和弦稳稳地跟了进来,没有丝毫犹豫,精准得如同排练过千百遍。


    祝春和的心猛地一定。


    指尖在琴键上跳跃、流淌。她负责的主旋律像一只灵巧的领航鸟,轻盈而充满希望地勾勒出歌曲的轮廓。贺景明的低音伴奏,则完美地化作了那片承载歌声的海洋——他实践了“海绵”的包容,不再是生硬的砸落,而是充满了弹性的承托,以恰到好处的厚度和延音,稳稳地吸住、烘托着即将加入的合唱声部。他的节奏稳得像磐石,每一次呼吸的转换都踩在同一个节拍点上,为合唱奠定了坚实无比的基础。


    前奏结束的瞬间,指挥的手势利落地落下!


    高二(三)班四十多个声音同时响起,清澈、整齐、充满朝气地汇入了钢琴的河流:“启程吧,年轻的翅膀,掠过山岗,追逐远方……”


    这一刻,钢琴不再是主角,而是成为了合唱最忠实的伙伴。贺景明的低音如同沉稳的船身,稳稳地托着合唱的声浪前行;祝春和灵动的高音则像船头激起的浪花,在合唱旋律的上方点缀着跳跃的光彩。在需要力量推进的副歌部分,贺景明的低音和弦磅礴而充满内在张力,像深海涌动的暗流,有力地推动着合唱的声浪冲向**,却始终没有淹没那充满力量的集体歌声。在抒情柔和的过渡段,他的触键变得无比轻柔,音符如同月光下荡漾的涟漪,温柔地环绕着合唱的倾诉。祝春和则适时地让旋律线更加舒展流畅,如同微风拂过合唱队员们的肩头。


    合唱队的状态被这完美的伴奏彻底点燃了。他们的声音更加饱满自信,眼神更加明亮专注。钢琴的旋律线与合唱的声线水乳交融,彼此成就。贺景明甚至能捕捉到祝春和在某个转音处微微侧头看向合唱队的眼神,那是一种全然的投入和引导。


    后台,林如许和许欣冉紧紧攥着手,激动得眼眶都有些发红。


    台下,观众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中。有人随着节奏轻轻晃动身体,有人专注地聆听着和声的美妙。原本还有些窃窃私语的声音彻底消失了。


    **迭起。当合唱队唱出最激昂的“去追逐那道光!”时,祝春和指尖下的高音如同穿云裂帛,贺景明的低音则如惊涛拍岸,两个声部与合唱的磅礴声浪完美融合,爆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饱满的音浪如同金色的海啸,瞬间席卷了整个礼堂!


    最后一个辉煌的和弦被两人同时重重按下,合唱队最后一个拖长的尾音完美收束。


    琴弦的余韵与歌声的共鸣在空气中久久震颤、回响。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瞬。


    紧接着,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爆发,雷鸣般的掌声轰然响起!声浪几乎要掀翻礼堂的屋顶。掌声、欢呼声、口哨声交织在一起,热烈得让人头皮发麻。许多人自发地站了起来。


    贺景明的手指还停留在琴键上,微微颤抖着。他侧过头,看向身旁的祝春和。她也正转过头看他,因为激动和用力,脸颊染上了漂亮的绯红,那双总是带着点疏离感的圆鹿般的眸子,此刻亮得惊人,像落满了星光的湖面,清晰地映着他的影子。她的唇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露出了一个极其灿烂、毫无保留的笑容,那笑意直达眼底,驱散了所有过往的勉强和应付。


    贺景明看着她这个笑容,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随即又被一种巨大的、名为“我们做到了”的满足感填满。他紧绷的下颌线终于放松,嘴角也跟着她,向上弯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带着少年意气与纯粹喜悦的弧度。他甚至忘了起身,就这么侧着头,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炫目的灯光里,肆无忌惮地看着她的笑容,仿佛在确认这共同创造的辉煌瞬间。


    直到祝春和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率先移开视线,轻轻推了推他的胳膊。两人这才如梦初醒,同时起身,和合唱队的同学们一起,再次向台下深深鞠躬致意。掌声更加热烈了,经久不息,那是献给整个高二(三)班集体的荣光。


    走下舞台,回到侧幕的阴影里,隔绝了那灼人的灯光和声浪,世界仿佛才重新安静下来。后台瞬间沸腾了。


    “太棒了!!”


    “完美!!”


    “贺景明!祝春和!牛!”


    “三班万岁!”


    合唱队的同学们激动地互相击掌拥抱,许欣冉和林如许第一个冲上来,紧紧抱住了祝春和。祝春和笑着回应,脸颊的热度还未褪去,心潮依旧澎湃。


    她下意识地寻找那个身影,发现贺景明正被几个兴奋的男生围着拍肩膀、锤胸口。他似乎感应到她的目光,穿过喧闹的人群望过来。汗水浸湿了他额前的碎发,有几缕贴在光洁的额头上,他嘴角还噙着那抹未散的笑意,眼神明亮,带着一点只有她才懂的、属于他们共同完成一件大事后的得意与放松,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温柔。


    班主任李国立也挤了过来,一贯严肃的脸上此刻红光满面,他重重地拍了拍贺景明的肩膀,又对着被簇拥的祝春和用力地点点头,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好!弹得好!配合得更好!给咱们三班长脸了!”


    贺景明闻言,挑眉看向人群中的祝春和,眼底的笑意更深,带着点促狭的意味,仿佛在说:“看,连老班都盖章了。”祝春和的脸“腾”地一下更红了,她低下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腕上冰凉的佛珠,然而佛珠也压不住心底那悄然滋生的、滚烫的悸动。


    舞台的喧嚣渐渐远去,唯有指尖残留的琴键触感,合唱队嘹亮的余音在耳畔回响,以及身边不远处,那个少年身上熟悉的、雪松混着柑橘的气息,无比真实地包裹着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