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祇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浮三阙听着五师妹和六师弟你一言我一语,一个蹙着眉尖研究经文里的玄妙,一个耷拉着脑袋抱怨墨汁沾了袖口,叽叽喳喳的声响混着油灯的噼啪声,倒像檐角下雀鸟的晨鸣。


    他无奈地摆摆手,指尖叩了叩六师弟的后脑勺:“行了行了,别念叨了,今晚加餐,就用我钓来的红尾鱼,王叔的手艺你们还信不过?保准炖得酥烂脱骨,汤里撒把葱花……”


    话没说完,六师弟猛地从臂弯里抬起头,下巴还沾着点墨渍,困意瞬间被惊飞了大半,眼睛瞪得像两盏小灯笼:“真的吗?大师兄!红尾鱼?那鱼尾巴红得像燃起来似的,吃起来一定很鲜吧?”


    他说着就往桌底摸鞋,差点把砚台撞翻。


    五师妹也放下书卷,素白的手指轻轻抚平书页上的褶皱,嘴角弯起浅浅的弧度,眼里像是落满了碎钻:“我上次听二师姐说,瑶池溪的红尾鱼最是难得,要等月圆时才肯咬钩呢。”


    其他几个原本在埋头苦读的师弟师妹也都探过身来,三师弟推了推鼻梁上歪掉的木簪 —— 那是他自己削的,总爱学着先生的模样架在鼻子上,此刻眼睛亮晶晶的:“大师兄,能多加两滴香油吗?上次王叔做的鱼汤,就差那么点香味。”


    最小的七师妹攥着衣角,怯生生地补充:“我…… 我想喝带豆腐的。小师姐上次说,豆腐炖鱼最是养人。”


    浮三阙看着他们这副模样,忍不住笑出声:“瞧你们这点出息,不就是几条鱼嘛。”


    指尖却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玉佩,那是师傅送的,据说能安神。


    遂清山上拢共就七个孩子,算上他这个大师兄,也才八人。青石铺就的院子里,总是能数清晾着的七件浆洗得发白的衣裳,灶房的米缸永远装着够八人吃半月的糙米,连藏经阁的蒲团,都摆得整整齐齐八个。


    在这些孩子里,能及他身高的,也就二师妹了。


    说起来,二师妹就是下午钓鱼时唤他的那个师妹。浮三阙望着窗外被月光染成银灰色的竹影,忽然想起十年前的冬天。


    那时候他刚能勉强御剑飞过瑶池溪,师傅就裹着一身风雪回来了,怀里揣着个冻得脸蛋通红的小丫头,辫子上还沾着冰碴。


    “这是你二师妹,” 师傅把小丫头往他怀里一塞,转身就去烤火,“往后她就跟你睡。”


    那晚小丫头缩在他的被窝里,浑身冰凉,却死死攥着块咬了一半的麦饼,眼睛瞪得溜圆。


    他偷偷把暖炉塞进她怀里,听着她牙齿打颤的声音渐渐变成均匀的呼吸,心里是安心的恬静。


    如今当年那个需要他护着的小不点,已经长到能与他并肩站在观星阁看云卷云舒,青色的裙摆在风里扬起时,倒比他的衣袍还要飘逸。


    可 “小师妹” 这个称呼,就像刻在骨子里似的,无论她长多高,只有他还习惯隔着老远就喊:“小师妹,大师兄又偷溜去钓鱼啦!” 而师弟师妹们,早就改口叫她二师姐了。


    “对了,” 浮三阙忽然拍了下手,竹编的窗棂被震得簌簌落灰,“五师妹,你去趟二师妹的竹屋,让她把晒在檐下的梅干收了,顺便叫她早点到厨房去帮忙择菜。人多手杂,说不定能提前半个时辰开饭。”


    五师妹立刻起身,青布裙摆扫过矮凳,带起一阵墨香:“好嘞,大师兄!我这就去叫二师姐!” 刚跨出门槛,又回头叮嘱:“你们可别偷吃啊!”


    六师弟早就按捺不住,鞋跟在地上蹭出刺啦声:“等等我!我跟你一起去!我知道二师姐藏了罐话梅糖,说不定能讨两颗来!”


    话音未落,两人的脚步声已经噔噔噔消失在石阶尽头,惊得廊下的夜猫 “喵呜” 一声蹿上了屋顶。


    浮三阙望着空荡荡的门口,无奈地摇摇头。转身时看见七师妹正踮着脚,把散落的书卷一本本摞起来,小小的身子在油灯下晃出细碎的影子。


    他走过去帮她扶稳书堆,指尖触到她冻得发红的耳垂:“冷不冷?厨房的灶膛肯定烧得旺,去了就能暖和些。”


    七师妹摇摇头,声音细若蚊蚋:“大师兄,二师姐会不会带桂花蜜回来?上次小师姐说,用桂花蜜拌梅干可好吃了。”


    “说不定呢。” 浮三阙揉了揉她的发顶,看着师弟师妹们陆续收拾好笔墨,三师弟正仔细地把砚台里的余墨倒进竹筒 —— 那是他攒着用来染风筝的,七师妹攥着袖角,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


    月光穿过学堂的窗棂,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一串手拉手的小脚印。


    他忽然觉得,师傅把这些孩子捡回来,或许不是偶然。


    就像瑶池溪的水总会汇入江河,这些在尘世中飘零的小生命,终究在遂清山找到了彼此。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