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1章 我唯大将军之命是从

作者:小妹仔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魏嚣借由修行的名义,让君主暂时远离了歌舞升平,而在这日清晨,正当君主沉浸于歌舞之时,韩渊携同陈弃疾与将军陈戍前来进谏,这无疑触动了君主的敏感神经。


    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后,韩渊主张停止宫殿建设,减轻徭役,此举彻底激怒了君主,三人随即被囚禁于死牢。


    在武士的簇拥下,魏嚣穿行于昏暗潮湿的走廊,不久便来到一处最为阴暗的牢门前。透过微弱的光线,魏嚣瞥见牢中的韩渊,此时的他已蓬头垢面,饱受狱卒折磨,不复往日风采。


    “哎呀呀,这不是韩大人吗?”


    “咱们可真是久违了,韩大人,在这牢里的日子可还习惯?”


    韩渊斜倚在草堆上,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囚衣紧贴身躯。回顾一生,他未曾料到晚年竟会落得如此田地。


    “原来是大人驾到,在下……无法起身迎接,还望……大人海涵。”


    韩渊的话语中暗含讥讽,一个宦官如今竟位极人臣,掌握帝国大权,真是风光无限。


    韩渊心中感慨万千,回想起往昔,也曾有位宦官权势滔天,被封为显贵之爵,但最终不也是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韩大人果然还是伶牙俐齿,咱们也算老相识了,提醒你一句,进了这死牢,就别指望能出去了。”


    魏嚣说罢,头也不回地离去。韩渊坐在湿漉漉的草堆上,理了理凌乱的发丝,摊开手掌,凝视着掌心的纹路,回忆起年少求学的时光,一时神思恍惚。或许,就在这间牢房里,他的师兄也曾命丧于此,如今,他也算是遭到了报应。


    (注:此段为根据原文改编的虚构内容,人物及事件均为创造,与历史事实无关。)


    阴暗的地牢里,微弱的光线穿透缝隙,照亮了陈瑾孤身在囚室中的身影,而紧邻的牢房内,囚禁着他的次子。


    不仅陈瑾一家,连同韩韬与韩烈两家亦皆陷入囹圄。所幸,陈瑾早有防备,为避免不测,早已向远在河东郡的长子陈轩密书一封。


    岂料,这胡玄竟将两位丞相一并治罪下狱。陈瑾一生宦海沉浮,却遭逢胡玄这等政治庸才,心中悔恨交加。


    此刻,他唯有寄望于河东郡的陈轩,能设法营救。否则,此番劫难,陈瑾恐怕难以脱身。观赵崇先前的言辞,他绝不会给陈瑾留活路。


    “一生功过,竟落得如此田地,哈哈……”


    陈瑾苦笑摇头,忆起初入仕途之时,正值战国末年,秦国一统之志渐显。他怀揣壮志,毅然辞官,远赴齐国,投于大家荀逸门下,研习法家典籍。


    在那里,他结识了同窗韩非子,后者终成法家理论大家,而他则成为法家治国谋略的筹划者。


    学业有成后,陈瑾选择秦国,独赴咸阳。彼时,嬴政年仅十三,他却同时得丞相吕韦与嬴政赏识,步入决策核心。嬴政亲政后,他策划覆灭六国之策,大秦一统的号角响彻华夏。


    从嬴政继位,吕韦掌权,到嬴政亲政,吕韦失势,再到嫪毐叛乱,他皆亲身经历。《谏逐客书》使秦国广纳贤才,为一统奠定基础。


    帝国一统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制秦律、行郡县制,陈瑾皆贡献卓越,成为始皇最信赖的谋臣,位极人臣。


    然而,始皇崩逝,陈瑾为保富贵,听信赵崇之言,篡改遗诏,诛扶苏、蒙恬,拥立胡玄。自此,他踏上不归路。


    前半生因嫉妒致韩非子枉死,后半生为富贵与赵崇同流合污。这两大污点,注定他无法成为一代贤相。


    陈瑾凝视着昏暗的囚室,苍老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寂。


    “荣华富贵,终为空幻啊……”


    ……


    函谷关外,项雄率十余骑抵达关下。


    “尔等何人麾下?为何来此?”


    项雄掏出一枚印信,城楼上守将见状,立即下楼查验。


    “此乃章邯将军印信,我们有紧急军情需入关。”


    守将一听是章邯麾下,又见大秦唯一上将军印信,当即下令开城。


    “将军无需忧虑,昔日秦岚将军引领大军对抗周武后,命我再次驻守。我本是守卫骊山李陵将军部下的一名平凡军侯,得大将军提拔,才有幸成为函谷关的守备。闻大将军一路征讨叛逆,不知秦岚将军近况可好?”


    英武因此全然安心,对守备道:“既然是大将军一手栽培,那便好办了。我乃英武,大将军已荡平魏楚两地,大军正于临济休整。


    我此行是奉大将军之命,前往咸阳执行要务。大将军命我暂代函谷关守备之职,你,没有异议吧?”


    守备望着英武,略显惊讶:


    “原来是大将军麾下的先锋大将——英武将军,属下有失迎迓。既是大将军之命,将军尽管接管便是,我唯大将军之命是从。”


    “好。”


    英武拍了拍守备的肩,顺利接手了函谷关的全部防务。


    关城内,守备备下佳肴美酒款待英武。


    英武下令后续五千兵马入驻函谷关,此地为通往咸阳的咽喉之地,抵达此处,骑兵至咸阳不过一两日路程。英武询问周边情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不知当下咸阳城境况如何?”


    “禀英武大人,过了函谷关,便是内史管辖之地,与咸阳城有别,函谷关历来独立防御。


    自秦岚将军击退周武大军后,我这里只遵从皇命与秦岚将军军令,因此,末将与内史并无多少交集,对咸阳的消息知之有限。


    英武将军或许知晓,时下朝中,多数朝臣依附赵权,咸阳哪还有余力顾及其他。秦岚将军现今有权统帅天下郡县兵马,我这里自然也不例外。”


    英武见守备竟敢如此直言赵权,心中生出好奇:


    “你也知晓赵权?”


    守备饮了一口酒,见英武四处张望,摆手示意其放心:


    “将军宽心,秦岚将军将守卫函谷关的重任托付于我,这里的士兵,我皆了如指掌,英武将军但说无妨。”


    英武放心地点了点头:


    “近日,听往来关中的商贩言,丞相李渊大人竟遭问罪入狱,背后定是赵权这逆贼作祟,蒙蔽圣听,四处残害功臣,实在令人愤慨。”


    “看来,赵权这逆贼确是天下共愤啊!”


    守备又饮了一口酒,借着酒意,向英武吐露心声:


    “英武将军有所不知,我等皆是关中老秦人,我原在蒙毅将军麾下,随蒙毅将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未曾料到皇权陨落,苏逸公子与蒙傲将军不幸遭赐死,吾与手足私下议论,蒙傲将军之死,赵殷定是脱不了干系,国家何以至此,竟容不下一位功勋卓着的大将!


    此言甚是,稍有智慧之人皆能揣测,苏逸与蒙傲之死,乃赵殷暗中操纵。


    “言之有理,赵殷祸乱朝纲,确是死有余辜。”


    “楚飞将军,吾等老秦人日日企盼,能有位威望卓着之士,引领我等铲除奸佞赵殷,还大秦以清明。”


    “兄弟,此愿,必将成真。”


    楚飞内心深处极为赞同守将之意,暗自思量,无须多时,不单赵殷将被清除,既然要变,便要彻底,连帝王亦需更迭。


    ---


    洛邑,因地处河洛之北而获名,东汉之时,更成为大汉王朝之都,其地近关中平原,历来为军事争夺要地。


    司马翼领骑兵至洛邑,与章晗、李辰汇合,自洛邑西进。


    咸阳城内,


    一张新告示引来民众围观。


    “秦明谋逆,判腰斩,夷三族,冯康、冯威已自杀谢罪,同夷三族,七日后于市集行刑。”


    围观民众惊愕,然时下的咸阳已非昔日,言语不慎,生死难料。


    咸阳遍布赵殷耳目,他们伪装成百姓,借舆论之名,四处逮捕士人与平民,咸阳笼罩在一片恐惧之中。


    昔日帝国丞相,今朝却遭腰斩示众,可悲可叹。


    “七日,必须加速行动。”


    楚飞头戴斗笠,身着布衣,身边十余人皆是伪装后的秦军。


    函谷关稍作停留,楚飞即率部混入咸阳。


    入城后,依据地形分析,楚飞于城门附近部署百人,扮作百姓与商贩,时刻监视动静,又在咸阳宫与城门间,寻得几处空宅作为临时指挥中心。


    空宅背靠市集,白日人声鼎沸,可容纳大量人员,秦律严苛,宵禁严格,夜晚城门紧闭,街巷空无一人。


    返回宅邸,楚飞与心腹聚集。


    “子轩公子的消息,可有探得?”


    “将军,今日擒获两名赵殷爪牙,据他们供述,子轩公子一月前已被秘密接入咸阳宫。”


    此乃章晗嘱托之重任,楚飞不敢怠慢。


    “接入宫中?”


    “详情可知?”


    “经过连续审讯,一人透露,似乎是某位公子的亲姐,晴月郡主曾向赵高求情。加之那位子轩公子行为失常,对赵高不再构成实质威胁,于是被送往晴月郡主身边。”


    “原来如此。”


    英豪微微沉吟。


    “必须尽快将此事告知章晗将军,还有,七日之后,李沐大人及其家眷将被处以腰斩之刑的消息,也需快马传递至章晗处。”


    “是。”


    喜欢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请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