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业主群里按时发起了每三天一次的物资采购接龙。购买的物资一般第二天早上,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送到小区楼下的架子上。住户们再按照由低层到高层的顺序,错峰下楼领取。
闲在家里的业主们眼尖地发现,之前只买泡面、自热火锅之类速食的1202,居然买起了食材。紧接着一起接龙的林榆清当然也看到了。
1202:“恩人,我已经把东西放在你家门口了哦。”
1202:“还有旁边的饭盒,就不要浪费你的一次性饭盒啦。”
1202:“我先回家啦。”
林榆清看着发过来的图片,以及图片里对方的保温饭盒,对于唐钧屹的行为很是满意。她早上还有些担心,这个过分热情的饿货会突然冲出门来,和她一起去拿物资。不过好在对方还算懂事,接收到了林女士龟缩在安全距离内的讯息,并充分尊重。
1201:“好的,谢谢,今天中午吃红烧牛肉、蒜蓉西兰花和莲藕排骨汤。”
把两大袋物资搬运回家,拿出一个个食材来摆好,林女士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她很喜欢和这些食材打交道,把它们逐个分类、清洗、以不同方式简单处理,再分装好,放在冰箱保鲜或冷冻。这个过程会让她出奇得投入,人也变得慢慢安静下来。
蜗牛一样的林女士,做这些事的时候还不太娴熟,但是胜在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终于在一个多小时以后,顺利完成初步的收纳工作。她走出厨房,四仰八叉地瘫倒在沙发上,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茶,给自己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正当她打开手机,浏览各种有关病毒走势的新闻时,一个电话打断了思绪。
“清啊,还活着吗?”电话那头清脆的女声,带着当地方言习惯特有的尾调上扬的口音,直灌入耳朵。
“活着的活着的。”林榆清赶忙应道。她的好友陈淮松是B市本地人,当初一个劲地劝她住在自己家附近,也好有个照应。林女士不明白,都是大学同学,年龄又相仿,为何对方竟然对自己有着慈母一般的关怀。
殊不知,当时陈淮松飞去D国玩,顺带看望在D国受读书之苦的林榆清。结果一见面,那个面如死灰、形如枯槁的林博士,给她吓得连夜打电话给国内的所有亲朋好友,试图发动一切人脉,一边劝她念不下去就别念了,一边试图托人关照她的饮食起居。毕竟,陈淮松大学四年也就这么一个交心的朋友。
当初,雌鹰一般的陈小姑娘刚上大学,明艳逼人、过于出挑的美貌,与相貌相匹配的极具攻击性的性格,让她在大学里横冲直撞,言辞行事稍有不慎就被扣上了乖张跋扈的帽子。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陈淮松明里暗里不知受到多少学长学姐和同班同学的排挤针对。
可不要小瞧象牙塔里,那些男男女女的攻击力与歪心思。要是没有林榆清,哪怕陈淮松再聪明过人、有权有势,也是躲不过数不清的明枪暗箭。
其实,早在林女士第一次见到陈小姑娘的时候,就以近乎动物的直觉,敏锐捕捉到,其张牙舞爪的美貌和性格之下,是一颗不谙世事的赤子之心。毕竟,一个会在公众场合提醒素不相识的女生,她的裤子上有生理期血迹的人,再坏能坏到哪里去呢?
于是,便有了后来林女士的数次拔刀相助,救陈淮松于窘境之中,一来二去,两人便熟络起来。陈小姑娘爱惨了林榆清大智若愚又无欲无求的呆瓜性格,和她相处仿佛有发掘不完的乐趣。后来,两人又在同一学校不同专业读研,毕业后陈淮松留在B市家族企业的子公司里历练,林榆清则头铁地继续深造。
当初送林女士出国的时候,陈淮松就在机场哭得比旁边的林妈妈还惨。最后还是其他几个朋友七手八脚地把她拉住,才避免了出现陈淮松当场买一张机票陪着飞到D国的状况,毕竟以小姑奶奶的脾气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好不容易等到林女士博士毕业归国,知道她要来B市工作,陈淮松又显得比林爸爸林妈妈还要高兴几分。搞得林女士的父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五味杂陈,一方面欣慰于自己的女儿交到了如此要好的朋友,另一方面担心会不会太要好了,有些超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本来陈淮松就抱怨林榆清没有把房子买在跟她同一个小区,明明自己都给她找好了物美价廉的户型,可林女士非要保持距离,说什么太轻易地随时可以见到就不珍惜了吧啦吧啦一套歪理。
这下可好,大规模的传染病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想见也见不到了。听着陈淮松在电话里一通数落,林榆清只好点头哈腰,承诺放出去之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并表示自己要去做饭了。
陈淮松:“你说你要做饭给隔壁邻居吃???”
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对面小姑奶奶的怒气。
陈淮松:“林榆清,本来你一个人住我就很不放心了,你还敢给不知道什么样的人送饭,你要气死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