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科技公司的诞生
“萧喃的星空画廊需要一个智能导览系统,林妍的疗愈课程要上线VR模块……陈昊,你的技术再不升级,我们就要被时代抛弃了!”
小雨在工作室的白板上画满流程图,马克笔尖快戳破纸张。
陈昊盯着她飞扬的发尾,代码界面在电脑屏幕上闪烁:
“已经在开发‘情绪识别画笔’了,能通过笔触压力分析心理状态。”
创业念头始于萧喃工作室的一次设备故障。
小雨的社交媒体账号突然涌入大量求助:
“偏远地区的孩子用不了高端设备,你们的疗愈方法能普及吗?”
陈昊连夜写出低成本AR绘画程序,两人在校园咖啡厅碰撞出“光科技公司”的雏形:用科技让绘画疗愈突破资源限制。
初期资金全靠萧喃和林妍的公益项目分成,小雨用“科技 公益”概念打动天使投资人,陈昊的专利技术成为核心竞争力。
团队在车库里研发第一代“光感画板”——能实时将绘画转化为光影故事,自闭症儿童用它第一次“说出”自己的世界。
但量产时遭遇供应链危机,陈昊连续三天睡在实验室,调试电路板到手指烫伤,小雨咬牙抵押自己的公寓争取代工厂信任。
转折点出现在国际科技展。他们的产品被教育部门选中试点,陈昊的演讲却因紧张卡壳。
小雨突然夺过话筒:
“这不是冷冰冰的科技,是能让留守儿童画出的猫变成星光的魔法!”
台下掌声雷动时,陈昊发现她衬衫上的猫徽章在灯光下闪烁——与萧喃和林妍的那枚一模一样。
公司逐渐盈利,但分歧悄然滋生。小雨主张扩大市场:
“疗愈不该是奢侈品!”
陈昊坚持公益优先:
“如果技术只为赚钱,我们和那些撤资的企业有什么区别?”
暴雨夜,两人在办公室对峙,陈昊的咖啡杯摔在地毯上,数据报表与画板碎片混在一起。
小雨突然蹲下,用光感笔在碎片上画出星空:
“还记得高中吗?我们的光最初只是想照亮小晴的世界。”
陈昊终于妥协,设计出“公益版”与商业版双线运营模式。
三年后,“光科技”成为行业标杆。偏远学校装上云端绘画教室,抑郁症患者的匿名画作被AI转化为公益广告,小雨的社交媒体账号变成科技公益的灯塔。
陈昊的工位上始终摆着萧喃送的薄荷糖罐——每次攻克技术难关时,他总会偷偷塞一颗进小雨的键盘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