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章 衍生篇章“山区星火”

作者:喃妍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山区星火收到山区小学张老师的求助邮件时,萧喃与林妍正调试新开发的VR绘画系统。


    邮件附的照片里,一群孩子挤在斑驳的教室,用树枝在泥土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太阳。


    “他们总说‘想画爸爸妈妈的样子’,但很多孩子几年都没见过家人了。”


    林妍的手指停在键盘上,屏幕上的星空壁纸突然变得刺眼。


    次日,两人带着设备踏上山区支教之路。


    颠簸的土路、漏风的校舍、孩子们皴裂的手掌——现实比照片更沉重。


    十岁的留守儿童小玲缩在角落,画本上全是断裂的山路和空荡荡的房屋。


    “她的父母在城里打工,三年没回过家了。”


    张老师叹气,林妍注意到小玲总在画中藏一只未完成的猫。


    首次远程疗愈课陷入困境。


    网络信号时断时续,VR头盔让孩子们头晕,小玲甚至摔坏了设备。


    “城里孩子的玩具,我们用不起!”


    一个男孩踢翻画具,萧喃蹲下,用树枝在泥地上画出一颗星:


    “画画不需要高级工具,只需要想发光的心。”


    林妍用素描本教小玲“情绪色彩游戏”:


    红色是生气,蓝色是思念,绿色是山里的希望。


    深夜,两人蜷在漏风的宿舍修补设备。


    萧喃的指尖沾满泥土,林妍突然说:


    “这里的‘裂缝’比城市更深,但光能照进去的地方也更多。”


    他们决定调整方案:用低成本AR技术替代VR,将绘画与当地民俗结合。


    小玲的猫被设计成“山灵守护者”,孩子们用剪纸、树叶为画作添元素。


    转折发生在暴雨夜。山体滑坡切断信号,小玲高烧不退,却坚持画着“妈妈回家的路”。


    林妍用体温计上的红光在她掌心画星星,萧喃翻出备用发电机,连夜搭建临时网络。


    “看,我们的光连起来了!”当AR画出的猫在投影中亮起时,孩子们第一次发出欢呼。


    晨光中,小玲的画有了新变化:破碎的山路被猫的星光修补,空房屋里多了炊烟。


    张老师哽咽:“他们终于敢画‘希望’了。”


    萧喃与林妍在全校推广“山灵绘画课”,孩子们的作品被制成明信片义卖,资金用于维修校舍。


    林妍在素描本上记下每个孩子的色彩密码,萧喃将他们的故事写成公益提案,提交给教育部门。


    项目获得政府支持后,远程疗愈系统覆盖三所山区学校。


    小玲的猫成为标志性符号,被印在疗愈教材封面。


    城市孩子与山区儿童通过云端画展联动,萧喃的广播站播放孩子们的心愿录音,林妍的星空画廊新增“山灵专区”。


    一次跨校绘画比赛中,小玲的作品《星光修补的山》获得金奖,颁奖台上,她终于说出完整的句子:


    “我的爸爸妈妈,住在有星星的路上。”


    资金危机再次袭来时,萧喃与林妍并未慌乱。


    他们发起“星光认领计划”:城市家庭资助一名山区孩子,获得其绘画作为纪念。


    小雨设计互动小程序,陈昊开发AR绘画打卡功能,公益基金逐步稳定。


    林妍在山区成立首个


    “绘画疗愈教师培训营”


    张老师成为首批讲师,她的笔记本上写着:


    “光,不是传递,而是点燃。”


    项目周年庆当天,礼堂投影出城市与山区的星空相连。


    小玲的猫跨越屏幕,与萧喃和林妍的行星徽章相遇。


    萧喃在广播中讲述:


    “每一道裂缝,都是光的入口。”


    林妍将小玲的画赠给赞助企业:


    “这不是慈善,是让我们重新认识‘希望’的镜子。”


    媒体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更多山区申请加入项目。


    尾声,林妍收到小玲的新画:猫带着所有孩子的星光,飞越城市与山区的界限。


    她与萧喃在星空工作室相视而笑——他们的光,终于照亮了更遥远的角落。


    萧喃在画上添了一行字:“星火燎原,始于你我共执的火把。”


    山区星火,让绘画疗愈从个人救赎升华为社会纽带。


    当第一颗山区的星光被城市看见时,无数裂缝中的光,正悄然连成新的银河。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