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2章 二十多次?!这火来的也太邪门了——!

作者: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太祖朱元璋与成祖朱棣,正在天幕中对嘉靖轮番“问候”。


    嘉靖一句不敢回,干脆花钱把弹幕屏蔽,才得了片刻清净。


    看着视频里自己后期的所作所为,他心里难免发虚——因为,确实都是事实。


    可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他修道沉迷,确实荒唐,可最初他也没那么迷信道教。


    只是,他迟迟没有子嗣。


    嘉靖十二年,靠着道士的法门,他才得了第一个儿子。


    结果孩子养不活,一个接一个夭折。


    无奈之下,他再次求助道士,道士给了谶语——“二龙不相见”。


    他依言而行,从此不再失子。


    你们说修仙是迷信,丹药有毒?


    可在他看来,道教至少保住了孩子的性命,也延了寿命!


    嘉靖心中五味杂陈。


    他不是不懂成仙虚妄,但道教的用处,他亲身感受过。


    他躲进西苑修道,也有不得已的原因——这些年,发生了太多诡事。


    嘉靖元年,辅政功臣袁宗皋入阁未满四月便病逝。


    嘉靖十二年,长子朱载基出生,两月而殇。


    嘉靖十五年,朱载诞生立太子,由夏言亲授。


    嘉靖十八年南巡承天府,途中三度起火,烧的都是他所在之处。


    朝臣称其为火德真君,不许救火,幸得陆炳闯入火扬才救下性命。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他险些被勒毙,太医皆不敢救,唯有许绅出手才捡回命。


    自此,他认定紫禁城不安全,明白了为何堂兄朱厚照要搬去豹房——那里是避险之所,而非单纯享乐。


    他也学着搬进西苑,不见群臣,一来能增威严与神秘,二来保住小命。


    嘉靖二十六年,大高玄殿失火,他任由火焰吞噬皇后宫室。


    二十八年,太子在行冠礼次日突然暴病而亡。


    这些记忆一幕幕闪回,嘉靖才真正明白,当皇帝并不安全——


    八子死七,屡遭火灾,甚至在宫中被宫女勒颈……


    谁能想到,这样的遭遇,竟会落在天子身上?


    身为一国之君,理应享受天下最周密的守护与最顶尖的养生之道。


    可嘉靖却偏偏一次次陷入火海,甚至在深宫内还遭遇过刺杀。


    这些事看似巧合,但次数之多,已然让人难以当作偶然一笑置之。


    那时嘉靖就悟透了:唯有躲进西苑闭门修道,才能保住小命。


    【明世宗在位四十五年间,宫廷大火二十二起,平均每两年必烧一次。】


    【嘉靖四年,礼承殿失火,一夜之间化为焦土。】


    【嘉靖十年,东偏房火起,连烧十四间屋舍,财物尽毁。】


    【嘉靖十七年,章圣太后逝世,嘉靖亲率百官南巡送葬,首辅夏言等人随行。】


    【南巡首日,落脚赵州行宫便起火。】


    【二月十七夜,临洺镇行宫再度陷入火海。】


    【二月二十八日,车驾抵卫辉,一股怪风围绕御辇不散。】


    【嘉靖心下惴惴,向随行道士陶仲文问吉凶。道士掐算片刻,道:“主火。”】


    【嘉靖心头一沉,请求化解之法。陶仲文摇头:“二不过三,劫数难免。”】


    【果不其然,当夜四更,火苗不知从何处窜出,乘风席卷全宫。】


    【群臣竟袖手旁观,说什么圣上是火德真君,焚不死。】


    【幸得陆炳以湿被裹身闯入火海,方救嘉靖于死境。】


    【嘉靖二十六年冬夜,方皇后宫殿起火,火势骇人。嘉靖下令禁止营救,冷眼看寝宫化作灰烬。】


    【此役,皇后与百余宫女葬身火海。】


    【嘉靖三十六年,烈焰冲天,“三殿两楼十五门俱灾”,紫禁城格局被迫重建。】


    【嘉靖四十年,皇帝怀抱十三岁宠妃尚美人,在貂帐内燃放小焰火取乐,引燃大火,永寿宫一带付之一炬。】


    【在位四十五年,火患无数,且几乎专挑嘉靖所处之地燃烧,故被世人戏称“火德真君”。】


    天幕视频很快解释了这一绰号的由来。


    宫廷失火本不足为奇,人多手杂,难免走水。


    可嘉靖的火灾总有古怪——从不烧别人,偏烧到他。


    南巡路上三次起火,活像火神尾随而来。


    尤其是卫辉一役,烈焰已将皇帝包围,群臣竟冷眼旁观,口口声声说烧不死。


    若非陆炳不顾性命扑入火中,怕是嘉靖已成焦炭。


    被烧怕了的嘉靖,立刻中止南巡返京。


    怎料回宫仍不得安宁。


    不久便爆发了“壬寅宫变”——十六名宫女悄然潜入寝殿,以红绳勒住皇帝脖颈,直至面色发紫。


    这也留下了后世的讥讽:“修得鹤形骨,不怕宫女绳绕颈。”


    幸好最终获救,十六名宫女尽皆处死。


    自此嘉靖深感紫禁城不安,迁居西苑。


    几年后,方皇后宫殿失火。


    当年“壬寅宫变”时,正是她及时赶到救下嘉靖,并因此受封皇后。


    可在五年后的火海中,嘉靖却冷眼旁观,不许任何人施救。


    是帝心冷酷,还是此火另有隐情?


    从这些事来看,“火德真君”这个名号,他倒真是当之无愧。


    朱厚熜——名字里自带“火”,火灾频仍,好像也就顺理成章了。


    ……


    大秦!


    始皇帝眉头微蹙。


    任谁看了这一段,也不会觉得正常!


    宫廷失火偶尔发生,可嘉靖被烧的次数已无法用巧合解释。


    紫禁城是天下最严密的所在,一两次失火还能原谅,二十多次?这便透着诡异了。


    南巡途中,最离奇的莫过于接连三次大火!


    而且次次都避开了别人,偏偏烧到了嘉靖的头上。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些身边的大臣,看着皇帝陷入火海,不但没有第一时间去施救——


    反而一本正经地说什么“陛下是火德真君,天火伤不了他”。


    这要换做别人,恐怕早就勃然大怒,将这些护驾不力的家伙全部斩首示众了。


    “父皇,这火来的实在太邪门了。”


    “明世宗屡次遭遇火灾已够诡异,可这些臣子竟然袖手旁观?”


    “还有那位方皇后,身为大明的母仪之尊,居然死于一扬宫中大火。”


    “而明世宗竟然无动于衷,只是冷眼旁观,这究竟是为何?”


    扶苏眉头紧锁,望着天幕视频,显然无法理解这些扑朔迷离的细节。


    先是嘉靖在外巡时屡次被大火“追着烧”,险些丢命;


    继而又是皇后殒命火扬,嘉靖依旧无意相救。


    无论怎么看,这其中都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气息。


    “皇后……”


    始皇眼底闪过一抹凌厉光芒。


    受母亲赵姬的影响,他对后宫中的皇后、太后等人,天生便少有好感。


    “你可还记得,天幕曾提到过,明世宗在寝宫中险被宫女勒杀的事?”


    始皇缓缓开口。


    扶苏先是一怔,随即回忆起来——那便是史上有名的“壬寅宫变”。


    当时,十六名宫女夜入寝宫,欲以红绳将皇帝活活勒死。


    最终因方皇后及时赶到营救,嘉靖才幸免于难,也因此封她为后。


    “如果这桩‘壬寅宫变’与方皇后有牵连,那明世宗的反常之举,岂不就有了缘由?”


    始皇的语气中带着冷意。


    按理说,嘉靖绝无可能袖手旁观皇后被大火吞噬。


    但若那位皇后,曾经暗中想取他性命呢?


    虽然天幕未交代那十六名宫女为何铤而走险,但始皇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猫腻。


    一群宫女,竟敢冒着诛九族的灭顶之灾刺杀天子?


    这背后,必然有人在操纵!


    若这幕后之人,正是方皇后,那么嘉靖在大火面前的冷漠,就不仅是无情,而是报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