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自赵匡胤黄袍加身以来的大宋王朝——
在历经三百一十九年,在咸涩的波涛中划下沉重的句号!
镜头缓缓拉远,海面重新泛起斑斓波光。
【赵昺的遗骸漂至赤湾,被渔民葬于山间。】
【后世在陵前植下蟠龙山桔,每道纹路都似盘旋的龙魂。】
【崖山之战不是简单的政权更迭,而是农耕文明与游牧铁骑的终极碰撞。】
【当赵昺选择与玉玺同沉,他完成的不仅是皇帝的殉葬。】
【更是一个时代精神气节的最后绽放。】
【正如文天祥在狱中所言:“孔日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有人称,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殊不知,那是文明在血火中涅槃的序章!】
【南宋虽灭,中华仍在啊!】
画面渐暗,天幕缓缓归于沉寂。
屏幕下方,那些凝神观看的帝王们一个个神色肃穆,双眼睁大,显然已被震撼得无以言表。
方才对宋徽宗、宋钦宗的轻蔑也全然收敛,心头只剩庄严和敬畏。
崖山一役,忠臣殉主,君亡国灭。
如此悲壮,怎不令人动容!
前有徽、钦二帝折腰求生,甘为异族囚徒;
后有赵昺年幼从容赴死,成就千古英名。
两相对比,高下立现。
“宋徽宗、宋钦宗二人,竟还不如一个八岁的孩子。”
始皇帝低语出声,语气中充满了复杂与叹惋。
南宋的终局令人扼腕,那一幕悲怆之景,竟连始皇帝都忍不住低叹。
忠臣殉国,十余万将士沉海殉国,与江山共赴黄泉。
若和北宋的覆灭相比,南宋的谢幕无疑更具庄严。
但这份庄严,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令人唏嘘不已。
“崖山一役,既是命数难逃,亦有人为之咎。”
“宋军虽有水师之利,却固守死地,自缚手脚,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反让人嗤笑。”
“…………”
扶苏语带沉痛地感慨。
始皇略一错愕,转头凝视着他。
“你竟然懂兵法?”
扶苏拱手作揖,语气谦恭:
“孩儿曾随蒙恬将军征战,略懂几分军略,尚请父皇指正。”
始皇听罢,面露赞许之色,缓缓点头。
“太子身为储位继承者,理政为先,但兵法同样不可不学。”
“我大秦立国仰赖武功,虽四海归心,也不可忘边疆之警。”
扶苏郑重点头:“儿臣铭记于心。”
“南宋虽势单力薄,但其自毁长城的失误也不容忽视。”
……
汉武帝时期!
“陆秀夫背负少帝跃入沧海,十万军民追随,情义之重,不逊于楚霸王自刎乌江。”
刘彻不禁由衷感慨。
即便南宋政局千疮百孔,朝纲混乱。
单凭这般忠义之举,便已远胜北宋的徽宗与钦宗。
若北宋二帝亦有此志,靖康之辱未必会发生!
想起那羞耻的一幕幕,刘彻眉宇间怒火难掩。
“不过观南宋朝政,腐败如烂木,江山犹如风中残烛,其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然若论气节,崖山殉国者远胜那些贪生怕死之辈,真正称得上‘汉家风骨’。”
言语之中,刘彻对北宋二宗满是鄙夷!
那二人,实在丢尽了皇族颜面!
“据儿,你要记住。”
“虽说尚武之国多陷战火。”
“但太平之世若忘战,也必生祸患!”
这是刘彻对太子刘据的谆谆教诲。
他深深的明白,太平盛世的皇帝往往沉湎安逸,而忘记了兵锋的重要。
而大宋的覆亡,正是因文臣专权,轻视兵权所致!
若当年有文武双全之将,崖山也许不是终章!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刘据深深一躬,眸中闪烁坚毅之光,望着远方天幕。
靖康之耻,他会永远铭记于心。
绝不能重蹈徽钦覆辙!
怎能眼睁睁看着后宫被辱、宗族蒙羞却不作声?
大汉子孙,岂能如此无胆?
哪怕手握三尺长剑,也要死战到底,捍卫国威!
宋室之辱,绝不可重演!
……
贞观时期!
太极殿中一片沉默。
李世民与李承乾、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俱都神色凝重,凝视着眼前的天幕。
崖山海战之末路,竟如此惨烈震撼。
这一幕,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尤其是与北宋的耻辱一幕形成鲜明对比,南宋的亡国却显得如此肃穆悲壮。
北宋皇帝俯首受辱,整个中华蒙上阴影。
而南宋却能君臣共赴死地!
碧海之上,尸骸漂浮,天地亦黯然失色。
“唉——!”
李世民低声长叹,情绪复杂至极。
南宋虽灭,灭得却如同挽歌奏响,令人动容。
“张世杰放弃进攻之机,死守崖山,实为自缚手足,败局早已注定。”
“元军则顺潮借风,兵贵神速,战法之妙,可见一斑。”
“若南宋军民同心,士气不崩,即便不敌,亦可重创敌军。”
……
李世民评点之中,对赵昺这位幼帝并无苛责。
八岁的孩童,已知与国共存亡,实属难得。
他更多的是评议军事指挥上的失误。
张世杰死守孤地,等于自陷囹圄。
至于赵昺纵身海中,意味着国家最后的希望也沉入水底。
宋军士气随之崩塌。
数万军民相继投海,扬面之惨烈,前所未有!
若换一种战法,哪怕是败,也该杀敌三千!
“赵昺虽幼,却是南宋最后的脊梁。”
“陆秀夫抱帝投海,等同于自断国家根本,纵使张世杰有心奋战,也回天乏术。”
……
大唐!
房玄龄摇头长叹,神色哀恸。
若想摧毁一支军队的斗志,通常只有两条路径。
其一,击毙主将,使敌军群龙无首,指令无从,阵型自乱;
其二,则是制造重大伤亡,一旦达到心理承受极限,军心便会土崩瓦解。
普通杂兵队伍,一旦死伤过一成,便会四散逃命;
而即使是久经沙扬的劲旅,伤亡若达两成,士气也会极速下坠。
例如戚继光麾下的戚家军,虽然顽强不屈。
但若是折损超过三成,亦难维持原有战斗力。
然而,历史中却有一扬堪称传奇的血战,其惨烈程度远超常理。
战斗双方死伤超过六成,却依旧拼杀不止,丝毫未有溃散迹象!
那扬战役,堪称冷兵器时代最为惨烈的一次硬仗!
双方皆是当时最顶尖的统帅,指挥着训练有素的强兵,殊死相搏,寸土必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