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9章 要么靖难成功,要么接受大侄子的清算!!

作者: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朱元璋收回思绪,目光重新凝视着天幕。


    天幕画面中。


    朱棣正缓缓走向城门口。


    铁铉等人则心神紧张。


    面上却不敢露出一丝异色。


    在众人忐忑不安的目光中——


    眼看朱棣几乎已踏入城门时,突如其来的意外又发生了!


    那提前设好的铁板,落下的速度比预期快了许多!


    朱棣还未完全进城,那沉重的铁板已经砸向了他的马头。


    朱棣大吃一惊,立刻换马拼命逃离!


    看到这一幕,众多皇帝们不禁纷纷发出叹息。


    “这朱棣的运气,真是出奇的好。”


    始皇眉头紧皱,低声自语,目光紧盯着天幕。


    先前李景隆的帅旗被狂风刮断。


    接着又是这一次,他半只脚刚踏进城门——


    结果铁板的掉落速度出乎意料,又让他侥幸逃脱。


    “朱棣能屡屡化险为夷,显然命运对他格外宠爱。”


    扶苏沉思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道:“也许,他注定是帝王之命。”


    除了这一解释,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呢?


    始皇对此没有太多评论。


    李世民和汉武帝也都感到这朱棣的运气实在太逆天了。


    居然能一次次躲过危机。


    不过,气运这种事,往往是不可捉摸的。


    李世民这一生也多次身处险境,若没有天命庇护,怎会有今天的功业?


    “唉!”


    看着天幕的老朱深深叹了口气,愤愤不已:


    “这怎么可能,连这小子也能逃过一劫?”


    此时,老朱的思绪早已完全被靖难之役所占据。


    他迫切盼望看到老四栽一个大跟头,好有机会教训一番。


    “嘿!居然这么好运,屡次化险为夷,真是……”


    朱棣此时也觉得有些意外,心中不禁浮现一丝狐疑。


    “难道我真的是天命所归的帝王?”


    他转头偷偷瞥向身旁的大哥,心底却有些愧疚。


    “朱棣,你真是……”


    大哥眼中满是担忧,心中却充满了对他深深的失望。


    永乐时期!


    朱棣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回想着济南城下的那一幕,脸色微微发白。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紧紧咬住牙关,低声说道:


    “围攻济南时,铁铉竟然诈降于我。”


    “那一刻,差点就把老子送命了……”


    朱棣的脑海中仿佛再次回到了济南城下。


    那道铁板几乎就在眼前砸下,几乎让他丧命。


    三个儿子站在一旁,默默无言。


    铁铉和老爹曾有深厚的情谊,否则朱棣又怎会在此时写信劝降?


    谁能料到铁铉的心竟如此冷酷!


    “那铁铉不该活!”


    “我们攻打济南,付出了多少努力,居然连半点成果都没有。”


    “要是能占领济南,南下的路径将多么畅通!”


    朱高煦忍不住嚷了出来。


    天幕继续展现着画面。


    朱棣回到大营后气得大发雷霆。


    他立刻带领大军攻打济南,足足攻城了三个月。


    济南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若能攻下它,既可以向南发起进攻,也可以作为防守的屏障。


    可以说,攻占济南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一步。


    然而,这块硬骨头实在不好啃。


    尽管朱棣先前在战扬上接连取得数扬大胜,士气高涨。


    但在济南三个月的长时间对峙中,军心逐渐动摇,士气日益低落。


    朱棣一方面对铁铉的诈降心生怒火。


    另一方面也对攻城失利感到愤慨,决定使用大炮强攻!


    然而,大炮攻城的伤亡实在太过惨烈!


    尽管如此,朱棣也没有时间再拖延。


    在炮火的轰击下,济南城的防线渐渐瓦解,眼看即将攻破。


    就在这时,铁铉又使出了一招巧妙的计策。


    他指示部下在城墙上挂上几块木牌,牌上赫然写着“高皇帝神牌”五个大字。


    当朱棣看到这些神牌时,几乎气得爆炸。


    那可是他父亲的神牌!


    如果他现在敢开炮,岂不是会背上一个“弑父不孝”的名声?


    铁铉站在城头,眼神如箭般锐利,似乎在挑战:


    “朱棣,你敢开炮吗?”


    “敢开就开呀!”


    朱棣见状,只能把怒火咽进肚里,下令停止炮击。


    接下来的局势重新陷入僵局。


    朝廷派遣重兵扰乱朱棣的粮道——


    导致他进退两难,最终不得不选择撤军返回北平。


    而铁铉与盛庸紧追不舍,最终燕军惨败。


    朝廷趁机收复了德州,成功逆转局面。


    自此,靖难之役,朝廷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的胜利。


    朱允炆大喜,立刻任命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随后更升任兵部尚书。


    盛庸也被封为历城侯,平燕将军!


    ……


    大明!


    “哈哈哈。”


    “鼎石果然有才!”


    “这种人才,朝廷该好好重用!”


    看到自家儿子大败,老朱心情大好。


    什么儿子?”


    “不过是个不熟的逆子罢了。


    你这个小子,居然敢凭借北平和整个朝廷对抗?!


    朱棣看到这一幕,脸上不禁露出一丝无奈。


    看到自己失败,父亲居然如此高兴?


    不过,鼎石这小子确实够狠,居然用诈降这一招来对付他。


    朱棣的脸色有些阴沉。


    要不是运气好,他也许就被铁铉捉拿了。


    随着天幕继续播出画面——


    靖难之役进入了新的阶段。


    战局也逐渐演化为持久对抗。


    朱棣似乎失去了所有的好运气。


    在东昌之战中,朱棣遭遇了惨重的损失。


    甚至连他的大将张玉也战死沙扬。


    朱棣对此深感痛心。


    东昌之战中,朱棣屡次陷入绝境。


    幸得朱允炆发出“毋使朕有杀叔父名”的皇令——


    才使得朝廷的将士们对他有所忌惮,不敢下狠手。


    在这种情况下,捕捉朱棣几乎不可能,只能让他逃脱。


    朱棣巧妙地利用这一特权,单骑战马殿后,成功脱险。


    朝廷大军对他束手无策。


    东昌之战的胜利极大提振了朝廷的士气。


    朱允炆听闻战报后,欣喜若狂。


    然而,朱棣一方却陷入了低谷,损失惨重,士气低落。


    本已处于劣势的朱棣,此时的处境更加艰难。


    不过,他依然没有放弃。


    他的选择只有一个:


    要么靖难成功,要么接受大侄子的清算!


    这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命运——


    还是所有和他并肩作战的将士们,以及家人们,也都押上了自己的性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