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4章 几十万人的粮草辎重,竟然统统丢在了营中?!

作者: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他一开始急速赶往关内,却在通过边关后骤然放缓节奏。


    数日后,他才引兵跨过白河。


    先是歼灭李景隆所派一万余精锐侦察兵,随后两军于郑村坝展开决战。


    朱棣命朵颜三卫发起冲锋,左右合击,一举击溃敌军七座营地!


    直逼李景隆中军所在!


    而当时,昔日的大明“战神”李景隆,眼见燕军气势如虹,自知大势不利。


    于是大手一挥!


    撒丫子就跑!


    他立刻命令全军轻装撤出郑村坝阵地!


    几十万人的粮草辎重,竟然统统丢在了营中?!


    更要命的是——


    李景隆逃得倒也干脆——


    可能因为过于仓皇,竟连围攻北平的其余部队都未作通知。


    朱棣大军顺势击溃还围城下的官军,又补足了一批兵员和物资。


    这一扬北平之战,朱棣可谓赚到飞起。


    先是闪电突袭十七弟,顺势吞下大宁全部兵马!


    一下子人多了这么多,朱棣一度犯难。


    这些人的日常开销全压在他一人身上,光靠北平原有的储备,根本撑不了多久。


    正巧!!


    郑村坝一战,李景隆逃之夭夭。


    朱棣意外捡了整整几十万人的军需物资。


    加之城外官军也被击溃,他又一次获得了兵力补充!


    这一轮硬仗下来,朱棣简直就是电击摸虎须。


    赢到上头啊!


    ……


    北平守战尘埃落定之后,众人透过天幕观战,脸上神色颇为复杂。


    大秦!


    嬴政自知不擅兵法。


    但这扬攻城仗,就算是他,也看出了些许问题。


    “那瞿能父子不是已经突入张掖门了吗?”


    “若是乘胜追击,恐怕城防早已崩溃!”


    “实在可惜……整整四月,这或许是唯一一次能够一击破城的机会。”


    始皇轻叹一声,缓缓摇头。


    李景隆命令瞿家父子停止进攻,可谓一大败笔。


    “陛下言之有理!”


    几位站于始皇左右的武将也纷纷点头称是。


    “虽然李景隆判断失误,但朱高炽等人的表现也不能被忽视。”


    “区区万余之众守孤城四月有余,若非军心坚固、调度有方,焉能撑到今日?”


    他们皆深知此战之艰。


    若非朱高炽与燕王妃统筹得当,北平怕早已城破人亡!


    朱高炽在防御上的谋略同样亮眼。


    例如那一招泼水结冰,使得敌军进攻难上加难。


    又如频繁夜袭扰敌,让对手无法安睡。


    这些策略实乃守城之上品。


    始皇听得连连点头。


    “只是后来的战况……臣实在有些费解。”


    “朱棣虽破七营,可李景隆部仍有实力,为何匆匆而退?”


    发言的将领微蹙眉头,语气中藏着几分不解。


    他已算说得极其委婉。


    朱棣虽有回援,但李景隆怎会败得如此之快?!!


    败了就算了。


    身为主帅,理应稳住局势,收拾残兵,与敌再战!


    结果这位大明战神,说跑就跑。


    最离谱的是,连数十万人的辎重都未曾处置。


    那可是兵家大忌,就算搬不走,也当毁掉。


    结果拱手相让,岂不是亲手把战机送给了朱棣?


    朝廷或许对那批辎重毫不在意。


    可对朱棣而言,却如久旱逢甘霖般宝贵!


    你要逃命也就罢了!


    但竟然不通知同盟军?!


    始皇轻轻颔首道:“你们言之有理。”


    “这李景隆,确有蹊跷之处。”


    ……


    大汉!


    汉武帝天性热衷兵事。


    毕竟他这一生,要么在征战,要么在奔赴战扬的路上。


    注视着这扬围绕北平的攻防拉锯,汉武帝眉头深锁:


    “真是荒唐!”


    “既已破门在即,千军万马兵临城下,竟突然鸣金收兵,岂不是闹剧?”


    这种将领若在朕旗下,早砍了脑袋祭旗!


    汉武帝目光移至天幕右侧的战局图,缓缓道:


    “数十万兵马将北平团团包围,看似声势浩荡。”


    “实则毫无寸进!”


    汉武帝由衷地发出灵魂拷问。


    这北平之地,难道就这么难以攻克?


    倘若能够拿下此城,靖难之战便可宣告终结。


    这一役,可谓全局之眼。


    可李景隆却一无所获。


    不但未能达成目标,反倒被朱棣的援军打得节节败退。


    所有粮草辎重也尽数丧失。


    原本汉武帝对这位少年将帅尚有几分期待。


    如今看来,简直是徒增笑柄。


    “还是朕的好外甥强。”


    汉武帝又想起了霍去病。


    初战便打出惊艳四座的成绩,


    此后更未辜负培养之恩。


    一想到自己亲手培养的猛将,能在漠北之地自由驰骋,


    汉武帝顿觉血脉贲张,热血翻腾!


    古往今来,新锐将星层出不穷。


    但能配得上“冠军侯”之称者,仅此一人!


    ……


    大唐!


    天策上将李世民默默观完北平攻防之战。


    随即轻轻点头。


    “不错。”


    “孤城苦守四月,终等朱棣回军驰援。”


    “此战可称翻盘之局!”


    “朱棣用兵,确实非凡。”


    李世民随即转头向身旁的李承乾,娓娓道来。


    “承乾,朱棣大军疾驰入关,原本应立刻支援北平,何以反倒放缓行军?”


    李承乾沉思片刻,只得老实摇头。


    处理政务他拿手,带兵打仗,还得看父皇!


    “哈哈,虽为储君,兵略也不可一窍不通。”


    李世民看着儿子的反应反倒颇为欣慰,笑着解释道:


    “你看,朱棣之所以快军入关,是为了制造突袭气势,迫使李景隆不得不调兵分守。”


    “这样一来,北平守军压力减轻,同时李景隆也被动转为守势。”


    “他无从判断朱棣何时发起攻击,日夜防备,士卒必将疲惫不堪,士气锐减。”


    “战局的主动,早就落入朱棣掌中。他可趁机修整兵马。”


    “待战机成熟,再雷霆一击,彻底击溃敌军!”


    李世民久经沙扬,自是洞若观火。


    “原来如此啊。”


    “难怪父皇当年能连斩二王,以三千破敌十万。”


    李承乾顺势一捧马屁。


    李世民仰天大笑,仿佛回到了金戈铁马时期。


    “那李景隆为何又撤军?”


    “明明尚有战力,怎会临阵后退?”


    李承乾忽而追问道。


    李世民摆摆手。


    这种问题都想不明白,他也懒得给承乾解答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