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章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那种痛,刺入骨髓的痛,无法忍受!

作者: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父皇肯定不同于武帝,不会受奸臣蒙蔽。”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正是。”


    “毕竟我一手创立的锦衣卫,遍布全国,眼线无处不在。”


    锦衣卫的存在,保证了他随时能得到最真实、最可靠的情报。


    即便是大臣,甚至藩王府中,也有锦衣卫的影子。


    这让朱元璋不必担心朝堂上有人敢欺瞒自己。


    谁若敢玩弄权谋,那必然是自取灭亡!


    对朱元璋来说,最可怕的事就是大臣们敢在他面前隐瞒真相。


    因此,锦衣卫的存在,便是为了监视朝廷中的每一位官员。


    若是汉武帝也能在当时拥有类似的组织——


    建立一个真正的情报系统,恐怕他也不会让江充、苏文这类小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朱元璋的想法愈发坚定:创建锦衣卫是绝对正确的决定。


    他知道,若没有强力的监察力量,皇帝就会陷入无知,任由权臣和奸臣左右。


    就像当年汉武帝那样,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被那些小人操控。


    锦衣卫,正是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再次上演。


    即便是朝中不少臣子反感锦衣卫,朱元璋也绝不会放弃这一机构。


    ……


    永乐时期。


    朱高煦看着刘据兵败的结局,神情略显沉思。


    “这刘据,比扶苏更有血性。”


    “刀架脖子上了,居然还要奋起反抗!”


    “不能死的如此窝囊。”


    朱棣听后,心里默默点头。


    当年他为何起兵靖难?


    不正是因为那大侄子将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吗?


    “扶苏有兵无胆,死得太窝囊。”


    “刘据有胆无兵,真是太可惜了。”


    朱棣轻描淡写地评价道。


    当年起兵时,他身边不过有八百人而已。


    能够成功靖难,除了运筹帷幄外,更有天命的眷顾。


    从历史上看,能成功起兵的藩王,唯有他朱棣一人。


    他当初并没有称帝之心,要不是被大侄子逼得走投无路,怎会登上那皇位?


    “刘据骨子里像个汉武帝,仁厚的太子,却最终被奸人陷害致死。”


    朱棣说着,目光无意间瞥向大儿子朱高炽。


    朱高炽的脸上没有丝毫波动,眼中更是无情。


    朱棣知道,为了确保皇位传承的稳定,自己或许不得不解决掉两个闹腾的儿子。


    可惜,老大不够狠。


    而老二,注定不可能轻易罢休。


    一旦自己驾崩,老二必然有所动作。


    “唉……”


    朱棣的内心不禁叹息。


    若大哥还在,自己就不必为这些烦恼了。


    ……


    现代,李阳家中。


    【汉武帝情绪值+999】


    【刘据情绪值+999】


    【卫子夫情绪值+999】


    【李世民情绪值+500】


    【李承乾情绪值+500】


    【……】


    李阳的耳边再次响起了提示音。


    在李阳的预测下,天幕中的变化如他所料。


    “刚好,魔改视频也完成了。”


    他伸了个懒腰,疲惫的眼神扫过桌面,指尖飞快地操作着键盘。


    经过长时间的加班,刘据的二创终于制作完成。


    李阳看了看时机,迅速下达了指令:


    “播放!”


    随着指令的传出,那片无尽的黑暗中,一道天幕骤然亮起。


    原本昏暗的天幕上,画面开始呈现,众人都转过目光注视着屏幕。


    始皇、汉武帝、李世民等人纷纷集中注意力——


    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类“视频”播放,也知道接下来会有第二个刘据的出现。


    这一次,他们并不指望刘据像第一次那样悲剧收扬——


    而是充满了好奇心,期待着这个新版本的刘据会如何破局。


    而李承乾,身处东宫,心中更是充满了紧张和渴望。


    他的命运,正如刘据的命运一样悬于一线,而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他必须找出自救之法。


    然而,这条路实在太过艰难。


    或许,第二个刘据的做法会给他带来一点启发。


    大家都暗自设想——


    如果他们是刘据,面对即将来临的绝境,如何才能扭转乾坤?


    就在这片安静的气氛中,天幕中渐渐浮现出视频,一阵声音随之响起。


    那声音年轻而充满力量,正是刘据的声音。


    【父皇刘彻继位之后,十多年来一直未能有子嗣。】


    【直到元朔元年春,母亲在诞下三位姐姐之后,在父皇二十九岁之时,终于诞下了我——刘据。】


    声音停顿片刻,天幕中的画面随之推进。


    听到这段话,所有人都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不是在讲刘据的生平吗?”


    他们心中暗道。


    【父皇对于迎接第一位皇子的到来,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喜悦。】


    【当时,朝堂上有两位以词赋见长的官员,父皇便令他们为我写《皇太子生赋》与《立皇子媒祝》两篇赋。】


    【与此同时,为了感谢天命赐予他这位长子,父皇在仲春二月修建了高媒神祠,以示敬拜。】


    【同时举行了盛大的祭典,举国上下共庆这一迟来的皇长子诞生。父皇为我取名——刘据。】


    【我七岁时,父皇在未央宫前殿授予我太子印玺。】


    【礼成之后,母亲为我整理冠冕时叮嘱我:记住,你首先是陛下的臣子,其次才是我的儿子。】


    【………】


    这段来自刘据的旁白让刘彻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他的眼前浮现出元朔元年春天的画面。


    那时,天赐了他第一位皇子。


    刘彻内心充满了欣喜,无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激动。


    即便岁月已逝,刘彻仍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自己满面笑容。


    他曾如此喜欢这个孩子。


    然而,为什么最终会迫使他谋反,逼迫他自缢呢?


    一想到这一切,刘彻的内心瞬间涌起一阵深深的愧疚。


    难道,成为太子后,刘据就不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了吗?


    刘彻闭上了眼睛,心中痛苦不已,不愿再回忆起刘据自尽的那一刻。


    那种痛,刺入骨髓的痛,无法忍受!


    ……


    大秦时期。


    始皇帝叹息一声。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始皇帝忆起了扶苏出生时的欢愉。


    那时的他,对长子充满了厚望与期待。


    扶苏这个名字,出自《诗经》中的“扶苏”,形容树木枝繁叶茂。


    这一名字,体现了始皇帝对儿子的深情与期许。


    然而,始皇帝未曾预料到,扶苏最终会有如此凄惨的结局。


    或许他对那封矫诏有所怀疑,但最终,扶苏选择了自尽!


    或许,扶苏被流放到上郡时,心中已经感到无尽的寒凉。


    始皇帝不禁对远在上郡的扶苏心生思念。


    即便是千古帝王,心中亦有柔软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