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章 我也要为大汉,迎来一个盛世!!

作者: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汉武帝刘彻听着天幕中的最后一段旁白,心中逐渐升腾起了无比的热情。


    大秦的盛世!


    他未曾想到,在扶苏的治理下,大秦不仅避免了二世而亡的命运——


    还迎来了真正的繁荣!


    始皇帝扫荡六合,统一四海,令天下归一。


    而扶苏继位后,施行仁政,创下了大秦的盛世。


    这父子两人,必将被历史铭记,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好,真好。”


    “真是大秦盛世!”


    汉武帝的目光灼灼,似乎燃烧着期待的火焰。


    他继承帝位后,前承文景之治,开疆拓土,功业赫赫。


    若能再迎接一个盛世,那岂不是让自己倍加辉煌?


    刘彻的眼中光芒一闪而过。


    他的心中也涌现了宏伟的蓝图。


    即便是帝王,亦有自己的雄心壮志。


    如何才能更加彰显个人的才能——


    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这是每位君主的追求。


    而这段历史,将被史官忠实记录,成为后世的典范。


    “太子,你定要认真看看。”


    刘彻知道仅凭自己之力,难以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努力。


    而刘彻能够做到的,就是完成战争,打下基业,留给刘据一个稳固的国家。


    若能施行仁政,让百姓安居乐业,或许也能孕育出一个盛世。


    太子刘据看着天幕,胸口剧烈起伏。


    眼前的扶苏,正是他心中的楷模。


    他为国家力挽狂澜,扭转了命数。


    不仅避免了大秦的灭亡,还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盛世!


    这,才是一个理想的太子应该做到的!


    “父皇,孩儿必定会努力,不辜负您期望。”


    “我也要为大汉,迎来一个盛世!”


    刘据一时激动,脱口而出豪言壮语。


    以往,他绝对不会说出这种话,然而此刻,他的心中燃起了无法抑制的豪情。


    汉武帝刘彻听后愣了一下,随即大笑出声。


    “好!好得很啊!”


    “太子有这样的志向,真不愧是朕的儿子。”


    ……


    此时。


    李建成站在天幕前。


    他看着那个身穿黑金龙袍的扶苏,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激动不已。


    盛世的君王!


    如果自己能登上帝位,或许也能如扶苏般成就一番伟业。


    李建成对自己依然充满信心。


    他在朝中获得的成绩,外界对他的评价也不低。


    然而,李建成不得不承认,自己面前有一个十分出色的弟弟。


    虎牢关之战,一战擒双王!


    获得天策上将封号,权位甚至凌驾于王公之上!


    若是在别的朝代,李建成完全不必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


    然而,面对如此杰出的弟弟,谁能不心生忌惮?


    李建成轻叹一声,目光依旧紧盯着天幕。


    这个屡屡被命运戏弄的太子,是否也会有逆袭的机会?


    如果能够像扶苏一样逆风翻盘,李建成心中一阵激动。


    或许,这天幕正是为有志者提供指引。


    而自己若能获得启示,按图索骥,未尝不能改变命运。


    如果自己没有入选,那么顺利继位的可能性就更大。


    这样的想法让李建成不再过度忧虑,内心的焦虑顿时减少了许多。


    ……


    大唐。


    天幕中的扶苏带来的变化,让大殿内的众人纷纷低头,神色复杂。


    诚然,如果扶苏能够继位,是否能避免大秦的灭亡依旧是个未解之谜。


    但作为帝王的李世民,听完旁白后,心头的激动无法遏制。


    自登基以来,他未曾有片刻懈怠。


    他的目标不仅是证明自己是最合适的大唐继承人——


    更要开创属于大唐的太平盛世。


    百姓受苦多年,战乱频发,已经深深地渴望和平。


    “大秦的盛世……好,好啊。”


    李世民轻拍着手,轻声道:


    “贞观之治,能否也迎来盛世?”


    他不禁自问道。


    天幕中,第二个扶苏的表现令李世民深刻感受到太子的重要性。


    太子不仅是继承者,还是国家的根本所在。


    李世民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自己的儿子,是否能像扶苏一样承载盛世的重担?


    承乾的太子之位,到底是否该废?


    这一切关系到无数人的命运,也绝非简单决定。


    李世民的眼神微微低垂,陷入了深思。


    ……


    东宫


    李承乾站在宫殿中,脸色如同翻云覆雨,复杂难辨。


    在反与不反之间,他几乎陷入了疯狂的挣扎。


    如今,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若不自救,恐怕真的就要步入历史的误区。


    然而,他与父皇当年的情况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他有何本事与智慧,能否成就一番伟业?


    李承乾心中不甘,不愿坐以待毙,内心涌动着波涛。


    如果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未必不能如扶苏那般,为大唐开创盛世!


    然而,想到将来可能要面对父皇——


    他的内心又充满了犹豫和恐惧,始终未能下定决心。


    ……


    大明。


    朱元璋听完天幕中的旁白,眼中闪过一抹思索,随即轻轻点了点头。


    “这扶苏,倒是个有魄力的年轻人。”


    “手握三十万大军,若真能如他所做的那般果断果敢,恐怕大秦未必会二世而亡。”


    朱元璋不禁回想起自己早年的艰辛。


    “记得当年,咱身边只有区区二十四人!”


    他轻叹道,眼中有些愁苦,又带着些许自豪。


    回想起当年自己从贫苦起步——


    带着二十几人征战四方,最终打下这片大明江山,朱元璋感慨万千。


    “标儿,你将来绝不会逊色于这扶苏。”他语气坚定地说道。


    “总有一天,你也会带领大明走向盛世的辉煌!”


    朱元璋对朱标的能力充满信心。


    从小,他就悉心教导这位长子,对他寄予厚望。


    而朱标的表现,始终没有让他失望。


    无论是朝政事务,还是治理国家,朱标无一不做得井井有条,稳妥有力。


    尽管名义上他只是太子——


    然而,他的风范与气度,已经远超普通帝王之子,犹如未来的帝王风采。


    朱元璋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便是为儿子扫清最后的障碍——


    而最终的目的是等待朱标登基的那一天。


    “要想开创一番盛世,真不是易事。”


    朱标此时嘴角泛起一抹微笑,低语道:“只有上下同心,才能达成这一目标。”


    话音刚落,周围的群臣脸色微微一变。


    朱标这一番话,虽是对朱元璋的回答,但无形中也给了他们一个警告。


    曾有空印案和郭恒案发生,谁若心存不轨,必将面临同样的下扬!


    群臣们看了看朱元璋,见他没什么反应,便齐声应道,态度恭敬:


    “太子言之甚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