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4章 身份即将败露前3

作者:云听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张院长,有客人要见你。”


    保安指了指走廊尽头方向,对应忱说道:“喏,那个就是院长办公室。”


    “好。”


    还没迈进门,一个衣着朴素,看起来五十多岁的女人就迎了出来,她戴上老花镜,待看清楚来人以后,心里难免有些警惕——这人看着很面生,绝不是本地的。


    张素萍依旧笑脸相迎,问道:“你是…来领养孩子的?”但好像只有他一个男人,以往来领养孩子的家庭至少都会有一位女人过来的。而且对方年纪轻轻,身形高大,不像是不能生育,也不符合上了年纪但无儿无女。


    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出那个傻问题,可能是成习惯了。


    “院长您好,我是临姚恒兴集团基金会理事长,应忱。”说着,他将名片递给对方,“我们有意资助福利院的孩子和一切花销。”


    一听到是来捐款的,张素萍十分欢迎,连忙招呼道:“快进来坐!坐下说!”


    院长办公室不大,有一张褐色长桌,一个书柜、一张茶几、一个沙发。墙面只用白色腻子粉粉刷,有的地方还掉了几块皮。靠西面的墙上挂着用相框包装好的照片,有新有旧。


    应忱站在照片墙前仔细看看,从左往右,根据照片的新旧程度来判断,应该是越往后的照片年份越接近现在。


    果然,在末尾的稍微靠前的位置,有张相片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指着那张照片问一旁正在茶几边泡茶的张素萍:“她是老院长吧?”


    张素萍抬眼瞥了一眼,道:“是的。是王慧芳院长,她老人家去年冬天过世了。那张照片是…两年前在庭院里拍的。”


    庭院…虽然刚刚看到的庭院和照片里,也就是两年前稍微存在些陈设的不同,但确实是在孩子们活动的场地里拍的。


    照片中的耄耋老人慈眉善目,坐在轮椅上,头发花白。


    看来那天的阳光格外好,衬得老人身后的蓝花熠熠生辉。


    蓝花…庭院里那棵光秃秃的大树,足足有四层楼高。原来是…


    “院长,想必蓝花福利院名字的由来是因为院里那棵蓝花楹?”


    此时,张素萍把泡好的茶倒在玻璃杯中,应忱也坐到沙发上,她坐在他斜对面。


    “对,”她把茶推过去,“当初老院长年轻时就是看中这块地皮上有一株蓝花楹,所以围着它拔地建院,取了这个名字。可惜你来的不是时候,要是早来几个月,大概四月末五月初时,就好看得很啦。”


    她接着说道:“应先生,您和贵公司的一片好心,我以及孩子们很感动,也很感激。”


    应忱顿了下,笑道:“您不用客气。说起来,我也是因为一个朋友的介绍,才知道这个地方,然后也是受那个朋友的托付,才决心资助这里。要感谢的话还是谢我那位朋友才对。”


    张素萍也笑,随口接了一句:“哎呦,不知道您的朋友是谁?怎么没亲自来呢?”


    他没急着回答,更严谨一些来讲,他是在做心理准备。等喝了一口茶后,才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不紧不慢地答道:“她是临姚风尚国际集团,黎家的大女儿,黎镜。”


    “……?!”


    “砰”的一声,张素萍的手抖了一下,正好没拿稳手里的杯子,杯底磕在茶几边缘,发出一声脆响。


    她愣了好一会儿,一时半会儿反应不过来。


    等到反应过来了,确认刚刚没有听错,才看向对面那位正在有意无意审视着自己一举一动的男人,诧异道:“黎…镜…她…不是早就死了吗?”


    好像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可以落地了。


    那正是他所期待的回答。


    赌局,他胜。


    应忱惋惜道:“没错,黎小姐确实早在八年多前出意外过世了。但我和她早早认识,关系匪浅,她从前就和我说过以后要回来看看,尽自己所能帮助这里。我作为朋友,只是完成她未尽的愿望。”


    然后他故作惊讶:“那时我就很疑惑,她怎么会对千里之外的一个福利院那么牵挂,但她不说,我也没问。后来就没机会知道了。可是…院长,您好像…认识她?”


    五十多岁的女人,外表呈现的模样比实际年龄要大个十岁。


    福利院的事情很多,她一年到头操心这儿操心那儿,老得远比同龄人快,却从来没有因为苦掉过眼泪。


    除了送别被领养孩子时。


    然而,此刻,她眼里噙着些泪水,长长地叹了口气:“那个傻孩子,我原本以为她到了大城市,到了好人家,忘了我们好好生活就得了嘛,怎么还…还想着这处小地方…”说到这里,她用皱皲的手顺了顺气,“早知道后来会变成那样,我们当初就不该……”


    同样是他想要的回答,引领着他一步步走近真相。


    应忱心里莫名酸涩,仿佛已经,不,是大致已经猜想到大部分往事。


    他还要引导她:“您的意思是…黎镜…从前是蓝花福利院的?难道…她是黎家从这里领养回去的孩子?”


    张素萍合上眼睛,片刻后,她起身走到办公桌后的柜子前,在靠墙的那处隔层中一阵摸索,最后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走过来。


    “唉…这件事没有几个人知道,原本我和老院长一辈子都不可能说,谁能预料到那孩子竟然…会是这个下场…”手放在发黄的相册壳子上,张素萍实在憋了好久,忍不住把这本厚相册往应忱面前推。


    打开厚相册的第一页,居然是个小婴儿尚在襁褓时候拍的照片。看起来才出生吧,小脸皱皱的,紧紧闭着眼睛,就那么小小一条,被粉色的被子包着,睡在保温箱里。


    第一页就只有这张相片,还有最上面用黑色马克笔写着一句话:


    2003.06.27,欢迎你降临这个世界,我亲爱的女儿。


    张素萍好久没想那些往事了,她揉了揉额角,打开记忆匣子,才开始吐露:


    “你手里的相册,记录的是她小时候。”


    应忱往后翻,一页一页仔细看,目光停在一张合照上:一位侧编着头发的女人,还有一位文质彬彬的男人,在他俩中间是个老人,怀里抱着个婴儿,而合照地点正是蓝花福利院中庭。


    他一眼就认出来中间的老人是老院长,那时候毕竟是二十多年前,老院长还容光焕发,不像刚才在照片墙上看到那样衰老虚弱。


    照片下也用马克笔记录着:2003.07.20


    张素萍说:“这张相片还是当年我拍的。刚好文允调理好身体,就和她丈夫带着女儿一起来了。”


    应忱再往后翻一页,又是一张一家三口的合照。这次,马克笔秀丽的字迹记录的是:


    有了名字你就清楚家在哪里,不会迷路。


    江以安。


    “江…以安?该不会是…?”


    “嗯,是她原来的名字,江以安。还是老院长翻了很多书给她取的,意思是祝福这个小女娃以后的人生都安然顺遂。所以我们大家都叫她安安。”说到这儿,她黯淡的眼里顿时有些许亮色。


    “……”应忱垂着眸子,指尖拂过那三个字。


    原来名字取得太好反而会成为一种诅咒么?他问道:“为什么是老院长取名?那她家的长辈没意见吗?”


    张素萍摇摇头:“安安的妈妈,王文允,是老院长建立福利院之初接收的第一批孤儿。她又可爱又聪明,王慧芳院长很喜欢她,就把她当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给她取名王文允。后来啊,文允真的从小就出类拔萃,一路第一,立志科研,最后成了一名地质学博士,还遇到了同实验室的师兄,决定成家立业。”


    “老院长觉得江宗寅人不错,虽然他父母前几年过世,家里没人,但文允也没有父母,两个人情投意合,能相互理解,又是同一条事业道路,当然很支持他们,也期盼文允后半辈子能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怪不得…原来是家学渊源,黎镜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应忱十分感慨,不解道:“那后来黎镜怎么会成了…孤儿?”


    他再往后翻,之后的照片里根本不存在她父母的身影,很诡异呐。


    张素萍道:“世事无常。文允和江宗寅参与一次地质科考,老天呀,我和老院长当时整天担心得不得了,那可是南极!那么远!他俩把才半岁的安安送到这儿,让老院长帮忙照顾,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当年他们乘坐的科考船在接近南极时触冰沉没,无人生还,茫茫大海,连尸体都找不到。记得当天晚上老院长在电视新闻上看到消息时,直接晕了过去,硬是怅然了好几个月才接受现实。”


    “后来…你们就把黎镜扶养长大?算算年纪,她是到5岁才被领养走的,5岁啊!”应忱稍稍恼怒,“都是个能记事的年纪了,就没想过她一直寄人篱下地活着会是什么心情么?”


    “不,我们担心过。其实说实话,安安就跟她妈妈一样,但文允机灵惹人爱,活泼开朗,安安却不是。她从小不哭不闹,别的孩子要玩具要零食要做游戏要看电视,她都不要,只要看书、写字、画画、学习。好像…她小小年纪就知道自己和正常孩子不同,别的孩子有父母,她没有。”


    “加上安安按理说也算王老院长的孙女,老院长记挂文允,也舍不得轻易把安安送给别人。就算有很多来领养的家庭都想选安安,老院长总是觉得他们不够好。”


    应忱无奈之余,忍着愤然道:“所以直到风尚国际黎氏夫妇到来,你们终于满意了,就安心她被带走,是与不是?”


    她抹了把泪,低着头:“后悔了…我们真的后悔了…原本希望安安一辈子无忧无虑、丰衣足食,要是能预料到最后是那种结局,我们就算死也不同意把她送出去!”


    “老院长一直关注着风尚国际的消息,她一个老人家,没见过太多世面,那些年里连什么财经杂志都要看,就怕安安的养父母不好。自从八年多前新闻报道黎家大女儿被绑架坠海死亡,老院长足足病了一年。”


    “她时常一个人念叨:文允一家三口团聚喽,文允一家三口团聚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