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质检车间门口,手里捏着一张刚刚打印出来的质量检测标准表,纸张边缘还有点发烫。阳光从头顶的玻璃棚洒下来,在水泥地上拉出一道道细长的影子,像是某种无声的计时器,提醒着他时间不等人。
“刘哥,新标准都贴出来了!”阿梅一边把最后一张A3纸按在公告栏上,一边冲他招手,“要不要再检查一遍?”
“你贴的我放心。”刘好仃笑了笑,抬脚走进车间。空气里弥漫着玻璃粉末和机油的味道,几个质检员正围在一台新搬来的检测仪前,低声议论着什么。
“这玩意儿真能测得比人眼还准?”小周蹲在地上研究机器上的按钮,眉头拧成一个疙瘩。
“不是它准不准的问题,”刘好仃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是我们要让它帮我们更准。”
“那要是出了错呢?”
“那就说明我们没教好它。”刘好仃语气轻松,“就像小孩学走路,刚开始摔几跤很正常,关键是要扶一把、教几句。”
这句话让周围的人笑起来,气氛也缓和了不少。
“行吧,那咱们就当是带了个‘机器徒弟’。”小周站起身来,活动了下手腕,“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新标准……是不是有点严过头了?”
“客户提的要求,咱们不能打折扣。”刘好仃翻开手中的表格,“比如这里——厚度误差不超过0.1毫米,表面划痕长度不得超过2毫米。这些看起来苛刻,但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客户的信任。”
阿梅在一旁插话:“我昨天跟客服组聊了聊,他们说有好几个客户反馈玻璃边角容易崩裂,就是因为我们之前的标准太宽松了。”
“所以现在改,不算晚。”刘好仃点头,“而且我会安排奖惩机制,做得好的有奖励,做得差的也要有改进计划。”
“奖惩机制?”小周眼睛一亮,“不会是奖金吧?”
“不止。”刘好仃笑着晃了晃手指,“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优先参与技术培训,还有机会去深圳总部参观学习。”
“哇,这可比奖金香多了!”小周立刻来了精神,“那我得好好干,争取明年去一趟总部吃烧鹅!”
车间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原本对新标准有些抵触的员工也开始认真讨论起操作流程来。
第一轮检测开始了。
第一批产品被推到检测台前,像一群等待检阅的新兵。小周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玻璃板,放进检测仪中。
“滴——”仪器发出一声提示音。
“嗯?这数据怎么不太对?”他皱眉看着屏幕,“厚度超标了0.05毫米。”
“拿下来。”刘好仃接过玻璃板,用游标卡尺重新测量了一遍,“确实是超了一点,虽然肉眼看不出来,但客户那边可能会受影响。”
“那怎么办?返工吗?”旁边的质检员问。
“先记录下来。”刘好仃翻出笔记本,“回头我们和技术部一起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会不会是切割机的问题?”阿梅凑过来观察玻璃边缘,“我看这切口有点不平整。”
“很有可能。”刘好仃点点头,“等会儿叫技术组来看看设备参数有没有偏差。”
“感觉这次检测比以前麻烦多了。”小周一边记录一边嘀咕。
“麻烦是好事。”刘好仃笑着说,“说明我们在进步。以前我们靠经验,现在我们靠数据;以前是出了问题才查,现在是提前预防。”
“听你这么一说,还挺有成就感的。”小周挠挠头,“那我以后也能说我是‘精密质检员’了?”
“你现在就是。”刘好仃拍拍他的肩,“只是还没挂证而已。”
车间里又是一阵笑声。
调整工艺后,第二批产品上线。
这次的检测结果明显好了很多,只有两块玻璃轻微超出误差范围,其余全部达标。
“看来调整切割机参数是对的。”阿梅看着检测报告满意地点点头,“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是啊。”刘好仃合上报告,“不过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把这套标准应用到所有批次上,确保每一单都能稳定达标。”
“那我们的工作量也会上升吧?”小周搓搓手,“这几天已经有点累得不行了。”
“确实会增加不少。”刘好仃环视一圈,“所以我打算引入一些辅助工具,提高检测效率。”
“什么工具?”阿梅好奇。
“我已经联系了供应商,他们有一款便携式光学检测笔,可以快速判断表面瑕疵。”刘好仃拿出手机展示照片,“小巧方便,适合我们这种高频次检测。”
“听起来不错。”小周凑近看,“多少钱一支?”
“价格合理。”刘好仃笑了笑,“而且供应商还提到他们正在研发一款智能检测系统,可以通过AI识别常见缺陷,未来我们可以考虑引入。”
“哇,这听着有点高科技了。”阿梅睁大眼睛,“咱们这是要走向智能制造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慢慢来。”刘好仃语气平稳,“先把眼前这一关过了再说。”
几天后,质检车间已经全面铺开新标准。
每一批产品都要经过严格检测,不合格的立即标注并退回整改。整个流程井然有序,连最开始有些抵触的员工也渐渐习惯了新的节奏。
“刘哥,你看这个数据。”小周拿着一份汇总表跑进办公室,“最近三批产品的合格率提升了8%,客户投诉率下降了15%。”
“干得漂亮。”刘好仃接过表格仔细看了几眼,“看来我们这一步走对了。”
“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小周压低声音,“有个生产班组的合格率特别高,几乎没出过问题。”
“哦?”刘好仃挑眉,“他们的工艺有什么不同吗?”
“暂时还没看出端倪,但我准备找他们聊聊。”小周眼里闪着光,“说不定能总结出一套高效操作法。”
“那就去吧。”刘好仃点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这就是我们现在的节奏。”
窗外,阳光正好,照在玻璃厂的流水线上,反射出一片银光。空气中依旧夹杂着金属与玻璃的气息,但那种紧张而有序的节奏,已经开始悄然改变这座老厂房的气质。
“对了刘哥。”小周临走前忽然回头,“你说咱们这算不算是‘逆袭’?”
“什么叫逆袭?”刘好仃反问。
“就是明明起点不高,却一步步追上来。”
“那你告诉我,我们什么时候停下了脚步?”刘好仃轻轻一笑,目光落在桌上那份刚整理完的质检日报上。
小周愣了一下,然后咧嘴笑了:“也是。”
他转身离开,留下一室安静的阳光和一页页写满数字的纸张,仿佛在默默见证一场属于普通人的微小奇迹。
玻璃在传送带上滑动,折射出七彩光芒,像极了希望的颜色。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