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景和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睁着眼望着天花板,试图理清这些天发生的一切。
他不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他最讨厌的就是妥协。
外公没有要求自己一定要活着,这意味着他知道舅舅的计划,并且默许了自己被杀的可能。
可是,如果外公真的默许了,为什么又派胡荣来?
胡荣的立场是矛盾的。她在船上提醒自己要小心,橘子里的纸条更像是警告。
那么,她给自己刀,提醒自己小心,又说只有一次私下见面的机会,全是骗人的?胡竟能随意进出,说明胡荣也能,只是根本不打算和自己见面。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她的任务是阻止舅舅的人得手,但不会直接救自己。
她是来观察自己的,不是保镖,而是监视者。
那胡竟呢?
他和胡荣是一起行动的,也是来观察自己的吗?
可如果他只是个观察者,为什么一次次帮自己?甚至拼了命把自己从海里拖上岸?
许景和捏紧了床单,脑子里乱得像团死结。
如果他们的任务真是观察,那胡竟每一次出手,究竟是单纯的好意,还是在试探自己的反应?
他不想怀疑胡竟。
哪怕所有的线索都指向那个方向,他也不想去拆解那些蛛丝马迹。他宁愿相信,胡竟是真的想救他,而不是在执行某个任务。
那不是任务,是选择。
这个念头太过主观,甚至有点荒谬。但许景和已经做了决定,不管现实如何,他都不会去怀疑胡竟。
他闭了闭眼,回忆起外公的话。
“你舅舅不是个能开疆扩土的人,我不希望自己千辛万苦建立的事业慢慢失去生命。”
当时外公的语气很平静,像是在评价一个陌生的商人,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你的性格更适合。”
……什么性格?
看珠宝很有眼光?做管理很有天赋?都是随口胡扯。
外公根本没下定决心让他真正掌权,这些年不过是找个人分担压力罢了。而这次,才是一次真正的考察。
只是,这场考试太过残忍。
他的生死,甚至都不在考量范围之内。
死了就再选一个。
这个想法让许景和胃里一阵恶心,他抬手胡乱地抓了抓头发,想去窗边透透气。
德国医院的病号服不比国内,松松垮垮的罩衫让他很不自在,顾前不顾后,仿佛随时会被风吹开。
他才走了几步,腿就发软,只能无奈地重新坐回病床。
手机不知道是丢在船上还是在海里,现在什么都没有。只能先养病。
胡荣带着一堆日用品回来了,把购物袋随手扔在病房角落。
许景和收回思绪,看着她的动作,心里快速权衡着什么。
她算计自己也好,救自己也罢,都和胡家姐弟无关。他们只是拿钱办事。
他告诉自己,不能把这些情绪发泄在胡荣身上。
“我当时说过,如果能活着下船,一定会好好谢谢你。”他顿了顿,语气平静,“我有什么能报答你的吗?”
他没有直接试探,而是用了个迂回的方式,先表达感谢,再许诺好处。
如果胡荣真的在意钱,她应该会接话。
可惜,她从来不按常理出牌。
胡荣听完,没说话,从购物袋里翻出小票,拿起笔随意地刷刷刷写了几行字,递给他。
“胡竟那一份报酬,你打到这个账户里。”她抬了抬下巴,示意许景和看单子上的另一行,“下面是我的邮箱,有工作的话可以发邮件给我。”
许景和低头扫了一眼,瞳孔微微缩了缩。
这就是职业杀手的态度——干活收钱,不问感情,不谈多余的话。
但她既然愿意接这笔钱,说明她不会把胡竟的事情归咎到自己身上。
也就是说,他可以继续问下去。
“……我想知道,船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许景和盯着胡荣。
他原本以为她会卖关子,或者趁机提条件,至少不会这么爽快地答应。
可她只是漫不经心地咬了一口苹果,含糊地说:“你真想知道?现实故事很无聊的。”
她的语气太平淡了,听不出半点波澜,好像这真的只是一个无聊的故事。
许景和皱了皱眉,“你这么坦诚?”
胡荣微微偏头,慢吞吞地咀嚼着苹果,说得理所当然:“也许你不信,但我一直没骗过你。”
她的表情冷静、平淡,却莫名让人觉得真诚。
但许景和就是不信。
可他又找不出对方说谎的痕迹。
于是,他听到了一个他不愿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的故事。
胡荣本来是来保护何池的。
在世纪交替的关口,各方势力都想趁机捞点好处,但又不愿意自己出面,这次来的基本都是二把手。何留良担心自己的表妹在船上会有危险,早早雇了胡荣。
舅舅临时换人,外公大概也没预料到,但事情发生后,他没有阻拦,反而想看看自己的表现,于是临时找到了胡荣。
外公和胡荣的养父是旧相识,碍于这层关系,胡荣无法拒绝,只能火急火燎地拉上胡竟。
但这一举动,直接打乱了胡荣原本的安排。
如果没有接下许景和的单,她可以混成工作人员,安安稳稳地待在船上。何池只是来看热闹的,何留良也不打算借这次机会争什么,港韵臻宝和其他几家利益冲突小,胡荣只要稍微看着点,何池就不会有事。
可许景和不一样。
他是所有人盯着的目标。
胡荣只能选择站在乔纳森身边,以此获取更多情报,同时观察他的动向。但她也要分神保护何池,根本无暇顾及所有事情,于是才叫上胡竟。
胡荣和胡竟登船时,连许景和的照片都没见过,完全是临时上阵。
他们不喜欢接这种急活,风险太大,难度太高。
等到登船后,他们才意识到,许景和的处境比想象中还要糟糕,船上的人对他是什么态度,他们完全摸不清。
胡荣发现有那么多枪后,第一时间就想让许景和尽快下船。
但许景和不肯。
他甚至反过来利用人们的猜忌,引导他们相互倾轧。胡荣知道,这样下去,迟早会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
她坚持要强制他下船,而胡竟想帮他。
随着局势升级,各方势力的杀心越来越重。枪最开始在日本人手里,胡荣不能看着一船人互相残杀,于是把武器的地点告诉了美方。
美方掌控着亚洲市场的原石供应,他们想要利益,却不会轻易撕破脸。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真正的大屠杀。
在苗哥的尸体出现之前,胡荣就已经驾驶救生艇,带着何池提前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