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处破败的残垣断壁间。
陆北用脚踢翻倚在土墙上的那名日军军官尸体,将一支转轮手枪从尸体手中扣走,看着手中的转轮手枪,陆北擦拭掉上面的红白之物。
屋里躺着十几具尸体,都是自杀的,在抗联发起反击后,这里的日军伤员全部自杀。
“这啥枪啊?”
陆北把转轮手枪丢给吕三思,后者拿起来仔细端详片刻。
“老家伙了,二六式手枪,关东军当官的啥时候用这样的老家伙打仗?”吕三思找到枪机上的编号,发现这支手枪是二十多年前的批次产物。
“他爹的?”
“真有可能。”
为了满足好奇心,陆北捡起那柄军刀,这并非是日军的制式军刀,基本推断出来这是一位有来头的日军军官,家里有点地位,或许是武士阶层。日军一些军官喜欢使用家传的长刀,对于手枪这种随身武器,大抵是长辈的馈赠,这是一种显露身份的手段。
打扫战场,安排转运伤员,这里较为偏僻,日军没有收到情报,增援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来到。
陆北安排战士们在村子外的后山挖了两个土坑,泥土还未彻底冻住,倒也不费太大麻烦,将老百姓的尸骸拾捡起来安置掩盖,与牺牲的抗联战士分开掩埋。
“呜~~~呕~~~”
“没事吧,你们几个先休息休息。”
十几名新兵战士接受住战斗的考验,吕三思让他们帮忙拾捡老百姓的尸骸,面对已经烧焦的尸骸,那些战士们一个个忍不住呕吐起来。
用手捡起一截尸骸,上面的血肉和湿冷的内脏稀里哗啦全落在地上,刺鼻的烧焦味伴随恶臭,同时还有一股若有若无的肉香味儿,那味道的确难闻,更多是视觉上的冲击。
日伪军的尸体就不会得到这样的礼遇,将尸体上用得着的物品全部扒下来,被鲜血浸透的衣物也要,只需洗干净缝补好便可以穿。
特别是日军脚上的牛皮钢钉军靴,还有各种武装带和弹药盒子,可以直接使用,在缺乏食物的时候也可以煮了吃。陆北没吃过这玩意儿,听吕三思说可以吃,他受伤被俘之前饿的不行,把靰鞡鞋和皮带煮了吃过。
村子外的山峦密林间,有一队人马走出来,是朝阳山后方密营根据地的同志。
“张委员?”
看见前任地官员,现任地委常委的张兰生委员,陆北背着步枪跑去立正敬礼:“张委员,您怎么来这里了?”
“小陆!”
张兰生笑着伸出手:“真是好久不见,咱们有快两年没见面了吧?”
“差不多。”
这时,冯志刚走来。
“这里不是久留之地,打扫战场完之后立即转移。”
“是!”陆北抬手敬礼。
张兰生笑着挥手:“你去指挥部队转移,等到了密营基地再说其他。”
随即,陆北开始命令部队转移,朝阳山后方密营的同志过来,有被服厂和医疗队的同志,都是来帮忙转运伤员的,有了他们的加入,很多伤员都得到有效治疗。
一队一队战士以班为基准,开始跟随大部队转移。
“已经安全了,不要害怕。”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军,日本鬼子已经被我们打死了。”
温柔的安慰声传来,陆北看见金大姐和被服厂的几名女同志陪伴着几名女孩,那些女孩眼中惊魂未定,看着满地的尸体整个人都在颤抖,在安慰声中小声哭泣。
金大姐是李兆林的妻子,没想到她居然从伯力城来到这里。
几名女同志张开温暖的怀抱,将身心受到摧残的女孩揽住,轻声安慰着。
“我要回家,求求你们了送我们回去。”
“我们要回家~~~”
面对这样的哀求,金大姐一时间很是棘手,这几位女孩是被日军掳走的,回家之后该如何面对村里人的指指点点,而且一旦让日寇知晓,会祸及家人的。
金大姐只能向她们解释利害,但几个女孩哭哭啼啼一心只想回家,无奈之下,金大姐也只能送上一点干粮,让她们自己回去。
这是在打仗,日寇正愁抓不到抗联,而抗联急需转移,无法满足她们的要求,即使送她们回家又能如何。
命令各部战士随大部队转移进入山里,陆北率领一个班的战士断后,他的目光几次汇聚在金大姐身上,但还是没有发问。
背着步枪,陆北蹲在进山的小路旁,地上已经积累起一层薄薄的积雪,他拿着一个麻袋一边后退一边抛洒混杂着积雪的尘土,用以掩盖痕迹。
“都注意些,不要留下脚印,将马蹄印和痕迹都做好掩盖。”陆北提醒着众人。
包广看着天空中飘落的雪花:“要刮烟炮了,估计今晚之后就能有半寸厚。”
“不能侥幸。”
“是。”
战士们继续沿途抛洒混杂着积雪的尘土,陆北知道‘烟炮’是什么,东北当地的方言,意思是暴风雪即将来临。如果是刮烟炮的话,那么日军也不会进山。
他们也是人,暂时没有超脱出碳基生物的领域,陆北甚至期望日军能够进山,北国母亲对于这里的一切生灵都会一视同仁,一晚上暴风雪不死几个实在说不过去。
包广抓起一把尘土洒在林间,又洒落一些枯枝败叶。
“支队长,咱们又打胜仗了,一个日军中队呢。”
“没有一个中队。”
陆北解释道:“虽然看起来是一个中队编制,但自杀那家伙明显是个刷资历的官儿,估计是没料到咱们第五支队北上,误打误撞给碰上的。他只要在这里驻扎一个冬天,等开春后碉堡工事修建,这家伙就能升官。
老吕看过他的军官证,前两个月关东军司令部刚刚下发的,是从日本国内来的预备役军官。他们的粮草不多,顶天能够吃三天,我估计这支中队的中队部还有一拨人是负责押运粮草弹药的,出去还没回来。”
这话不假,日寇不会傻乎乎派遣一支中队,加上伪军警察部队便独自进山讨伐,瞧他们的作态就是打算冬季长期围困的。
经过清点尸体后,确定日军兵力只有不到一百人,虽说是守备队,编制相较于野战部队是较少的,但也不会空缺如此严重。
事实上抗联的日军主要敌人就是这群守备队,守备队原本是保护铁路、公路等要地的部队,但实际上已经转变为专业‘讨伐部队’,为了保证战斗力,并且经常调换防区跟抗联作战。
后期日军兵力很大一部分就是从这群守备队中抽调,组建新的野战部队,参与进各种战场。除了破天荒的‘三江大讨伐’,日军极少派遣野战师团部队参与抗联作战,他们的任务是防备苏军。
日军独立守备队,只是挂着守备队的野战部队,诺门罕、张鼓峰事件都有他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