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0章 至死不休!

作者:有个探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新兵训练紧锣密鼓开展,地委已经下令了,五支队近期什么都不用做,只管训练新兵早日形成战斗力就行。


    夏日炎炎,林间错落着三五成群的新兵战士。


    陆北从头到尾给新兵进行理论教学,寻了一块桦木板,用木炭作为粉笔,在桦木板上画出掷弹筒的构造,以及射击方式,让战士们了解这种抗联现有的最佳单兵曲射武器。


    讲解武器保养方面知识,他会轮流去每个新兵班进行讲课,而吕三思会抽调一部分老兵讲解步兵战术,他是学生兵,还在东北军教导队干过,这点对于他来说驾轻就熟。


    事实上,训练新兵对于他们而言再熟悉不过,训练一批又一批战士,和他们一起上战场,经过一场又一场厮杀之后,又继续训练新兵,周而复返像一个噩梦般的轮回。


    陆北下令了,新兵训练不合格的,直接发配炊事班和养马班,养马班的班长是耗子,这家伙不碰枪、不打仗,一心一意照料马匹。


    这可把新兵战士给急坏了,本来加入抗联就是为了上战场打鬼子,给死难的亲朋好友报仇,没想到抗联居然管理如此严格,谁都不想跟整天割草放马的耗子一起。


    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晦涩难懂的训练,战士们的积极性彻底调动出来,狠心学习各种军战技能,提升自己的单兵素养,争取通过训练考核。


    射击技术、班组战术、步炮协同、四组一队,拼刺搏斗等。


    接下来的时光,五支队几乎错过整个战场,除了在训练考核的时候,陆北和吕三思分批率领新兵连,前往几个伪满警察据点或者森林警队驻地搞袭扰作战,让新兵见见血。


    本来陆北是想打部落集团的,但抗联地方统战工作有些出色,靠近山林附近的几个部落集团都几乎成立‘灰色政权’,只能去找日本会社的伐木场,要不就是铁路公路沿线据点。


    参谋长冯志刚率领第一、第二、第三支队、第三军新编第三师横扫龙南地区,秋风扫落叶般歼灭四支日伪军警察讨伐队,攻克部落集团十三处,日寇开拓团据点四处,攻占乡镇十七个,火车站三处。


    各地抗日武装力量纷纷揭竿而起,那些山林队、土匪武装也开始乘火打劫,有两伙近百人的土匪武装劫掠百姓,被王贵率领三支队追击百里彻底歼灭。


    土匪武装被震住,不敢劫掠老百姓,变换大王旗打着‘替天行道’、‘抗日报国’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还真给骗了不少财物粮食。


    抗联兵力暴增一倍有余,正规主力部队千余人,而民兵、游击队武装多达两千余人。


    农村地区农民暴动,城市内也出现工人罢工现象,囤聚在山区和平原周围的日寇开拓团侨民也畏惧起来,开始拖家带口往乡镇县城转移。


    伪满军龟缩在县城或各地重要据点不出来,作为第三军管区指导官的远藤三郎调走,因为诺门罕战役冲突扩大,他再度回到关东军作战部担任作战课长。


    失去远藤三郎指挥的伪满军第三军管区成了一盘散沙,出现小规模溃逃现象,日伪政府在报纸上甚至破天荒的刊登‘北安省治安已经到了糜烂程度’。


    报纸原话是:其凶恶残暴,无言可喻,已登峰造极达到极点!


    看见报纸上的新闻后,陆北淡淡一笑,跟苏军打个诺门罕战役就让伪满洲国差点烂掉,让抗联迸发出新的生机。


    东北抗日活动最低谷前的一次高潮,下一次高潮不知又要等待何时······


    1939年8月中旬,欧洲形势急剧变化。


    苏、日两方亦在八月底后加紧外交谈判。苏军虽然在诺门罕取得战役的胜利,但无意扩大战果。


    同年,双方于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后以日本退让,承认现存边界结束冲突。


    这场战役日军投入七万六千人,据日军记载伤亡两万左右,这只是日军伤亡,后续参战的伪满军似乎没有统计进入。日军自我伤亡三千余人,抗联地下党同志窃取到日军细菌部队出动的情报,由抗联通报至远东军,苏军无一感染细菌病毒。


    一贯猖狂骄傲的关东军被苏军打到怀疑人生,哈拉哈河草原上的钢铁洪流,成为关东军抹不掉的噩梦。


    东北境内抗联的活跃,造成哈——黑铁路、公路完全瘫痪,后院着火的关东军意识到,抗联的存在是他们对苏作战的一个重要障碍。


    短暂的窗口期结束,抗联的寒冬即将来了。


    北国的故乡,好似遗忘这群为它而战的孩子们,冬日凌冽的寒风在悄然南下,西伯利亚的寒流即将迎来,黑土地上的青纱帐落下帷幕。


    一场独属于日寇的狂欢开始,凛冽的寒风即将袭来!


    ······


    十月初。


    几乎是诺门罕战役结束,关东军快速组建四支日军讨伐队,两个团的伪满军,共计三千人,进攻庆安、绥化、兰西、巴彦等地的抗联第三军部队。


    组建十四支日军讨伐队,四个团的伪满军,共计六千人,进攻抗联活动最为频繁的伪北安省。


    各种特务工作班、勘测队开始不间断出入山林,各县日伪军守备队开始出动,前往农村地区进行报复讨伐。关东军各部开始驻守各地重要铁路、公路村镇,设立封锁线实行戒严制度。


    执行‘治标治本’政策,实行一户抗日、十户处决,但凡有抗联活动不汇报的村屯,一经发现全村屠戮殆尽。短短一个月间,松嫩平原地区便有上万名群众被杀害,沿山区制造千里无人区,迁移日寇开拓团侨民驻扎,沿途修建警卫所、治安站据点。


    原有各地救国会、游击队、民众救国军开始瓦解,除北满抗联部队主力之外,仅有海伦、绥棱、讷河、铁力等地救国军游击队坚持抗日。


    其余平原地区游击队全部瓦解,大量农会、救国会解散,一部分骨干积极分子转移,地方抗日民众遭遇残酷镇压。


    受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林命令,陆北率领补充整编过后的第五支队,即将返回五大连池地区。


    在南北河上游训练基地。


    两面红旗迎着寒风飘荡,一面是第五支队的军旗,另一面是第三路军军旗。


    军旗之下,即将编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支队的两百二十七名战士矗立在寒风中,还有一百三十四名战士被编入第三支队。


    天空开始飘荡起雪花冰晶,想必今夜将会有一场大雪。


    李兆林作为第三路军总指挥神态有些疲惫,但依旧向战士们流露出自信满满的眼神,他走向临时搭建起来的小木台上,郑重的向即将入伍的抬手敬礼。


    “第五支队的同志们,即将编入第三、第五支队的新兵同志们,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今天我怀揣喜悦的心情宣布,经过长达近六个月的军事训练,你们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抗联战士。


    我们将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向占据我们国土的日寇,以及屈膝为奴的伪满洲国汉奸卖国贼们战斗!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自由而奋斗······


    至死不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