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章 秘诀

作者:有个探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女孩抬头看了一眼,嘴里嘟囔了句傻瓜玩意儿之类,继续用树枝扒拉火堆。


    于是乎陆北不再多言,思想改造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非一朝一夕可塑造出的,对方并不顽固,只是羞耻心和所接受的封建糟粕教育在作怪。


    改造一个旧时代的苦难人,从而将对方转换成己方的力量,虽然这份力量很小,渺小到忽略不计。


    这正是所处这支军队伟大之处、顽强的战斗力,以及战无不胜的秘诀,是敌人飞机大炮、任何先进武器所无法比拟的。


    结束夜课后,众人回到营房内休息。


    陆北代替张威山站岗巡逻,背着三八式步枪,点燃一支烟,陆北一个人在密营附近转悠。


    他已经习惯这片原野密林,走到布置陷阱狩猎山中野物的地方看看,去到河边堆砌起的石坝子旁,拿起篓子查看一下渔获,走到马厩旁给战马加了半袋子精粮。


    马是缴获而来的,大部分是本地马种,也有几匹东洋马,日本人的马很精贵,是用欧美等国的优等马杂交培育出的,需要精养才行。


    夜晚繁星点点,山风吹拂起树梢松林,发出沙沙声。


    回到密营,陆北站在岗哨点。


    吕三思披着军服从营房内出来:“小陆,你那个明天训练任务有什么安排吗?”


    “没什么特别安排。”


    “那行,明天陪我出去一趟。”


    “好。”


    说罢,吕三思披着衣服返回营房。


    直至凌晨时分,宋三过来接替陆北站岗放哨。


    ······


    翌日。


    晨光微熹时,陆北便早早处理好个人卫生。


    吕三思牵着两匹东洋大马而来,装备好骑具,陆北对于骑马这件事略显生涩,南船北马是一件恒古不变的事。


    跟正在刷牙洗脸的张威山打了个招呼,陆北去厨房领取干粮,得益于缴获而来的物资颇为充裕,今天的早饭是蒸馒头。


    顾大姐昨晚便连夜发了面,揭开蒸笼浓浓蒸汽散开,硕大的白面馒头遇着冷气,瞬间瘦身。


    “多拿两个,吃不饱怎么能行。”顾大姐极为热情的往干粮袋里塞了四五个大白馒头。


    陆北迫不及待咬了一口:“真香,大姐您手艺真好。”


    “啥手艺不手艺,谁家老娘们儿不会做饭,那不得被赶出去?”


    咀嚼几口,陆北问:“那女孩咋样,有啥情况?”


    顾大姐盖上蒸笼,颇为可怜的说:“也是个可怜人,昨晚回去咱们妇女团的同志也对她开导过,些许是面生,住段日子就晓得咱们队伍的好了。


    昨晚半夜里,那丫头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问她咋回事儿也不说,这事急不来得慢慢开导。”


    “拜托妇女团的同志多开导开导,我怕那丫头想不开,万一走上绝路就不好了。”陆北担心的说。


    “放心,有咱们看着,大姐保证。”


    “谢了,我走了。”


    打包好干粮,陆北走出厨房。


    顾大姐拿着菜刀追出来:“这炖肉呢,吃两口呗?”


    “不了,执行任务。”


    挥手告别,陆北来到密营外的草地,将干粮袋丢给吕三思一个,后者顾不得烫先往肚子里塞了一个。


    踩着马镫上马,拉起缰绳,两人离开密营。


    陆北在路上问起吕三思这次执行什么任务。


    “去大松屯儿,军部传来信说前阵子有伪军森林警队去大松屯儿,团长让咱们派人过去侦察一下,打探情况。仓库里有些剩余物资,看看能不能和老百姓换点东西,让农会的同志帮忙去县里代售。”


    大松屯儿是附近一个村子,当地老百姓和抗联关系紧密,队伍所需的物资有一部分就是在大松屯补给而来。队伍和群众就像是鱼和水,失去了水,鱼也不能存活。


    陆北骑术并不精湛,谈不上快马加鞭,倒是吕三思骑术精湛,甚至可以在马背上跳来跳去,向陆北展示他的骑术。


    “我还不是团里骑术最好的,最好的是王贵,原青年连连长。”吕三思说。


    “青年连,我记得没这号人呐?”


    “不巧,你来队伍躺在床上闹疟疾的时候,他就前往抗联军校学习去了,以后有机会我向你介绍。”


    陆北咂舌道:“咱们还有军校啊?”


    “啥没有啊,就飞机坦克整不来,要啥有啥。”吕三思颇为自傲。


    随后,他又感慨着,若是当初自己没有在侦察敌情时被汉奸抓住,说不准也会被团长冯志刚指派去抗联军校学习。


    一路聊着,不知不觉中两人来到大松屯儿。


    还未踏进村子,陆北便瞧见村子入口处有一棵巨大的红松,粗大的主干需数人环抱才可。


    安全起见,两人并未直接进入村子,而是将战马系在附近林子里,割了些马草让马儿咀嚼。


    吕三思拿过陆北的望远镜观察,村子外的农田中有老百姓在耕种,大松树旁还有小屁孩在嬉笑打闹,所见之处一片祥和,没有什么异样。


    抱着望远镜,两人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还是进村打探一下情况,这也不像是遭了日伪军‘讨伐’的样啊?”陆北提议道。


    “先等等。”


    吕三思说:“看看村里有人进山打柴,咱们也好问问。”


    “行吧。”


    两人便窝在一处草甸子躲起来,直到下午三点多时,有个半大小子背着藤篓从村子里出来,看样子准备进山拾捡松针回去。


    见对方进了林子,两人便起身朝对方方向找去,在一片松针林子里找到他。


    少年看见背着枪的两人吓了一跳,当即丢下背篓准备跑。


    “小子,我们是抗联的。”吕三思说。


    对方听见是抗联,这才停下。


    “干啥?”


    吕三思温声问道:“村里有日伪汉奸吗?”


    “没瞧见有。”


    “认识孙大林不?”


    孙大林是大松屯儿的保长,也是太平川区委代表之一,以及当地农会负责人。


    少年木讷的点点头:“谁不认识,咱们村儿的保长,不过孙老头儿快嗝屁,他家里人都准备棺材了。”


    “咋回事儿啊,这孙老头儿一向身体不错,冬天都能钻冰窟窿的主儿,咋快不行了?”


    “这我哪儿知道,反正快不行了,家里人都张罗着打白幡儿呢!”


    忽然,吕三思严肃起来:“少扯犊子,村儿里真没汉奸,前些日子伪军汉奸不是去了你们村儿吗?”


    “你问我有没有,又没问来过没,人家歇了一宿就走了。”


    少年似乎并不畏惧抗联,死命要和吕三思掰扯清楚。陆北扯开吕三思,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奶糖递给少年,后者一手抓过,扯开包装纸塞进嘴里。


    陆北笑呵呵的问:“说正经的,村里现在到底咋样?”


    “就这样呗。”


    得了,白问一场。


    既然村里没有汉奸武装,那么可以进村儿看看,如果是孙大林病入膏肓才导致与队伍断了联系,那就及时建立联系,恢复地方组织工作才行。


    两人帮少年捡了满满一背篓的枯松针,又捡了两捆树枝用藤蔓捆好,跟着他走出松林子。


    走在进村的路上,农田里耕种的老百姓抬头看了眼,继续在地里忙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