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绞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2019/7/6  周六


    周四跟张主任取得联系,说了一通客气话,大概勉强遮掩住了年幼孩子见后爹后妈时的生理性恐惧。张主任也客气,说了几句类似于“能当师生就是缘分,希望我们能相处愉快”的话,当天联系师姐给我找了间宿舍,让直接提行李去,准备在暑假就进组。我连录取通知书都没见着,就要开始工作了。想到这里又是一阵不情不愿的。


    今天早上九点见了老板,随便聊了点家常话,也没深谈,大抵刚认识的人只能聊点家乡哪里、师从何人、生年几何、父母是否康健之类的闲话,都一一答了。男老板嘛,连有没有对象也是不好问的。我注意到张老板的办公室坐北朝南很是亮堂,东边一扇大窗擦得通透,窗沿上一溜多肉叫万卷书,养得精神饱满。猪肝色的大办公桌后面是个顶天立地的四门书柜,最醒目的位置放了两套书,一套淡黄皮子红字,一套红皮子金字,下层隐约是些非英语的精装专业书;旁边是个带锁的铁皮文件柜,再往边上又是一扇小窗,窗根下面是个鱼缸,养着不到一寸长的红鱼黑鱼,在水草间游得自在。


    聊完之后张老板开门叫了位年轻老师,说我是“小冯那儿来的”,让他带我四处转转;说完又向我介绍“这是你王师兄,科研很棒,大家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要向他多学习”。让我喊“王师兄”是老板客气,但人家分明已经工作,猜测算是实验室里的小老板(小导),所以还是老实喊了“王老师”。王老师笑了笑,点点头没接茬,就往实验室里去。路过休息室,随手抽了件白大褂让我穿上。


    我注意到王老师的白大褂肩宽长短正合适,里面的polo衫领子塞得整齐,脚上一双软底的休闲鞋也擦得干净,看起来像个低调考究的学术派。唯独脑袋上的卷发稍微有些小青年的活泼。总体来说,很有些科研人的温和儒雅气质。


    当然,我也能感觉到这份“温和儒雅”来自于内心修养或者说是社交礼仪,而并非对我青眼相看。虽然不济,也算当了十几年的学霸——甭管是南城二小跳绳第一名还是胜利路初中劳动之星,只要在学生时代当过“好学生”的人,对揣摩教师心理总还是有几分心得的。


    思及此,确实有些失落。大抵每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地方,都是对自己成长的一次磨砺。至于还能不能更进一步,就看我自己了。


    “实验室没有什么大规矩,早晨十点之前到,晚上十点以后走,中午没事午休一下也可以;自习室里不要外放,有电话到外面打;自己的垃圾及时清理;细胞房和其他设备按照预约时间段使用。以后有什么细节问题找顾老师问,他直接带你。还有一点——”王老师站在实验室某一处空调柜机前,遥遥一指柜机顶上,“但凡看见实验室里有这种打印在粉红纸上的文献,无论在哪里,都不要动。这一点你以后也可以提醒顾老师,他可能也不知道。”


    “这啥啊?”明明知道不应该问,但忍不住。过于好奇会显得我很呆,很呆就容易在这个遍地聪明脑袋的地方被人看不起。但是有时候吧,对抗过分的好奇心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所以一般选择想问什么问什么。


    “嗨,”王老师不自觉搓了下手指,仿佛要去除并不曾沾上的灰尘似的,“知道就行了。”


    反正我初来乍到,先小心一点就是了。


    今日复盘:


    感觉王老师不是很喜欢我,介绍实验室的时候板板正正一句话都不肯多讲,应该是很嫌弃我了吧。好像老板也不是很喜欢我,有一种明明不熟又硬要假装父慈子孝的感觉。大概我这样没什么真本事且多嘴多舌的人,本来就不招人喜欢吧。


    五年后回看评价:


    好几年之后我才知道,实验室里粉红纸上打印的文献一共有十二份,分别是四份行业巨佬的文章,四份老板自己是一作的文章,四份老板当通讯作者之后学生的文章(当然是老板最满意的四篇)。随时间推移,这些文章会被更换。它们藏在空调柜机顶上、重要仪器底部、某一个不起眼的抽屉或者收纳柜中,甚至有可能在走廊墙壁的挂画后面。据说文章的摆放位置很有讲究,大概位置看起来有的像是垫脚石,有的像引路灯,有的像风向标。有的像监视器,至于再深层怎么个讲究法,也说不大明白。为什么我会知道呢?因为原先都是王小导按照张老板的意思负责文章的打印和更换,后来这事儿交给我了。


    以及,张老板和王小导当时确实不喜欢我,不过并不重要。


    现在的我非常喜欢我自己。如此令自己满意的性格和能力,也是从当初那个呆呆笨笨的、频繁自我反思的、懦弱且缺乏表达技巧的自己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仅从这一点来看,当年的自己也是潜力无穷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