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3章 危急之时,扭转乾坤

作者:阿雅917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王,你还须珍重,切不可太过操劳。”一位身着青衣儒士袍的男子轻声劝道。


    大业未成,切不可英年早逝。


    “无碍,许是初到汉地,水土不服罢了。”李元皓摆了摆手。


    这汉人的水土,过于温软,不过几日竟令人懈怠,以至微恙。


    “军师,对于接下来攻打延州,可有什么好计策?”李元皓亲手斟了杯茶,恭敬奉于军师张术,其态度之恭谨,宛如对待生父一般。


    “探子密报,大齐珩王已率三万精兵驰援延州,届时将集结周边守军,与我决一死战。”


    李元皓眉峰紧蹙,金明砦己方虽胜,可伤亡损耗亦不小。


    若可以,接下来他想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延州......


    “大王勿忧。”张术成竹在胸,“臣有一计,延州知州范信,此人懦弱无能,还贪生怕死。我们可以从这里寻找突破口,不妨遣使议和,佯称我西夏愿意放弃独立......”


    李元皓闻计,面上顿现喜色。


    “大王,只要范信开城,延州便是囊中之物。届时,纵使大齐三军齐至,我军反客为主,据城坚守,又有何惧?”张术言罢,端起茶盏浅啜一口。


    这茶虽没有京都的茶那般精细,却也别有一番粗犷的韵味。


    “妙计!”李元皓拊掌赞同,眼中狡黠之光闪动,“便依军师所言,待延州城破,军师当记首功!”


    张术淡然一笑:“为大王效命,臣之本分。若党项得胜,便是对臣最好的犒赏。首功,当归于阵前浴血的将士。”


    他投身党项做幕僚,岂为区区功名?


    他定要叫那些有眼无珠之辈看看,他张术究竟是何等人物……


    李元皓心中不以为然。


    汉人总爱这般拐弯抹角,不及他们党项人直率坦荡。


    想要功名利禄、美人富贵,何须遮掩?


    不过,张术是何心思无妨,只要能为己用便好。


    他既谦辞首功,倒也省了……


    李元皓心中暗自盘算,既然张术有此妙计,那他何不借此机会,再添一把火,让这场战役更加胜之不武。


    “军师,既然范信懦弱无能,我们或可更进一步。你派去议和之人,不仅要传达我们的意愿,更要暗中观察延州城内的情况,特别是他们的粮草储备和兵力分布。如一计不成,那便使第二计,直接断了他们的粮草......”


    张术闻言,眼中精光爆射:“大王深谋远虑,走一步而观十步!得遇明主如此,何愁大业不成!”


    只有这般明主,才值得他张术倾力辅佐。大齐那帮自视甚高的庸庸之辈,岂能望大王项背?


    想他张术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却在大齐屡屡受挫,郁郁不得志。


    而今终遇明主,他定当竭尽所能,助大王成就霸业!


    他要让那些曾轻视、嘲笑他的人,悔不当初!


    只要想到这,张术就激动得浑身颤抖,一双眸子更是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一天,自己站在大齐百官之前,受万人敬仰。


    而那些曾经嘲笑他、贬低他的人,都匍匐在他的脚下,瑟瑟发抖。


    那时,他倒要看看,谁人错把珠玉当瓦砾!


    京城.半日闲


    后院中,凤倾城独坐案前,面前铺展着从珩王府秦树处得来的舆图。指尖在图上缓缓游移,时而凝神勾勒。


    赵二与魏新侍立在两步之外,陈素素则在一旁默默替她研墨。


    “魏新,你需替我走一趟安阳。”凤倾城开口,声音清冷,“四月已至,距收成不过两月余。那些曾借或买我们种子的人家,今岁收获后定会归还。另外沈家会调一笔银钱去安阳,你拿着这笔银钱,在安阳、汝南两地先行收粮。其他地方,暂时不要动......”


    安阳府尹乃珩王心腹,汝南则是谢知遥之父执掌,这两地即便动作稍大,想来亦当无虞。


    陈素素研墨的手一顿,“倾城,你收那多粮干嘛?”吃也吃不完,存银岂不更稳当?


    “战事若起,粮草辎重便是无底洞。”凤倾城秀眉微蹙,指尖无意识划过地图上的潼关,“不知为何,我心中总觉不安。虽说那位已下旨不惜代价筹措粮草,可层层盘剥,途中贪墨,到最后——边关能得几何,谁又知道?”


    此次潼关主帅是珩王,他二人已结盟。


    粮草副转运使是明轩,他一定不能有事。


    监察御史是谢知遥,于她有救命之恩。


    于公于私,她都不能袖手,必须要做些什么……


    未雨绸缪,总好过临渴掘井。


    陈素素望着她略显单薄的肩,忧心忡忡:“大齐男儿济济,何须你一闺阁女儿事事挂心?大夫前些时日还叮嘱,你不可多思多虑……”


    “姑娘,若沈家出银,何不直接交由他们来操办?”赵二亦是不忍姑娘劳心劳力。


    “无妨。”凤倾城抬首,目光沉静,“沈家出银,却不宜直接出面,否则坏了商道规矩。况且,安阳有我们的人——你们忘了,苏朔在那里,有他相助,事半功倍。


    更紧要的是,此事无论成败,她都不愿将沈家推至风口浪尖。


    若成,她不愿沈家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若败,事后如有人追责,这担子便由她一人来担。


    “姑娘是想为大军筹措粮草?”魏新问出众人心中疑惑,“可即便收尽安阳余粮,怕也是杯水车薪。”


    “所以接下来我会写几封信,是需要赵二亲自去送。一封是给凤伯父的,让他设法从北地调集粮草,毕竟凤家在北地有几百年的根基,有调集粮草的能力。若凤伯父出手,必非小数。另一封交予秦树,请他务必确保粮道安全。若我真能筹得粮草,需得无声无息运抵潼关……”


    她顿了顿,笔尖悬于纸上,“这些粮草或可在危急之时,扭转乾坤。


    更要严防途中被劫或贪没。你二人此行干系重大,务必谨慎周全。”她目光扫过赵二与魏新,“还有最后一封密信,赵二你一并带给秦树,请他转呈珩王。”


    总不能叫沈、凤两家一次次都做那散财济世的活菩萨。珩王若他日得成大事,这些钱粮,总要有个说法。


    即便无力偿还,也须保两家数十年富贵平安。


    “姑娘,若我们都走了,您身边就只剩素素姑娘一人……”赵二面有忧色。


    喜欢倾城错请大家收藏:()倾城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