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8章 吃下袁州,殿下,这次咱们亏大了啊!

作者:楼顶望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贞观九年二月二十六一早,大唐皇帝三原校军。


    出征祭礼上,李世民除了给即将出征的官兵加油打气,还把吐谷浑使者叫上点将台,当着万余精锐大军的面痛斥慕容伏允之罪行,强调此战乃是大唐对慕容伏允的惩戒。


    随后他又下旨给使者,让其带回吐谷浑各部,表明大唐的立场和目的,警告吐谷浑各部,审慎作出选择,是保持中立,还是跟随伏允负隅顽抗,全在他们一念之间,勿谓言之不预!


    两国交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正面厮杀,很多时候,心理战和舆论战能起到的效果甚至会超过正面作战的作用。


    尤其是吐谷浑这种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家,内部的矛盾利用得当,往往能起到引导战局的关键作用。


    李世民虽然对自己的老岳父没啥印象,但对他的对外政策遗产是全盘继承又加以优化的。


    如何做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达成目标,这活儿他熟的很。


    李泰按照规矩,一直把李靖送出八十里才停下。


    临别前,他对李靖道,“我二兄的医疗队医术很高,队内的医者说,草原开化,旱獭、草原鼠兔之类的动物会将疫病带到水源当中。


    我阿耶交代,大军饮水尽可能的从活水溪流中取得,烧开后再引用,战时可用漂白粉消杀暂用。”


    “此外,我二兄特意交代,医疗队的一些个治伤治病的法子与军中医官不同,还请国公与士卒医官说明,免生冲突!”


    “本王就说这些,本王代表皇帝、朝廷百官及亿兆黎民,望公与将士们早日凯旋!”


    李靖拜谢,打马而去。


    回到队中,李靖立刻叫来医官和医疗队的医师了解情况。


    结果双方各执一词,搞的他头都大了。


    他平时领兵,除了基础的防疫,基本上不关心这些事情。


    但有皇帝特意交代,他不得不重视,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法子解决争执。


    军中医官管防疫、轻伤,重伤者交给楚王支援的医疗队。


    李泰回到长安时,已经是两天以后了。


    皇帝皇后、太上皇、万太妃等人已经去了汤泉宫,连宫内的不少妃嫔、皇子公主也跟着去了,整个太极宫变得冷冷清清。


    皇帝下旨,太子监国,魏王、长孙无忌和魏征辅政。


    太子还在禁足中,魏王一进长安城,立刻成了香饽饽,大批官员勋贵、世家豪族上门,送礼求见的能从魏王府正门排到梁王府正门。


    李泰见这种情况,慌得一批,又不得不装着礼贤下士,来者不拒,笑脸相迎,才两天时间,人都瘦了一圈。


    见魏王党日渐膨胀,太子党自然不甘落后,太子虽然在禁足中,东宫依旧是人头攒动,同样是两天时间,东宫的接待费用就超标了好几倍,关键是太子还不让收礼,让舍人府众人私下大呼受不了。


    长安城的味道越来越冲的时候,梁王也不消停。


    李愔更能舍下脸面,没人上门,他就提着大包小包挨家拜访,搞的李祐公开嘲笑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转着圈的给皇家丢人。


    兄弟俩因为这个还打了一架,一时间成为了长安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比出兵吐谷浑的热度还高!


    长安的风云肉眼可见的被搅动起来。


    不出所料,大唐一出兵,朝堂上便再也没有出现过弹劾楚王的事情。


    不过这不代表李宽就是安全的。


    他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一刻都没有放松,让传达室关注各县官员的动向,把薛实借调到岳州营操练府兵。


    乡间和城中的雇员也开始增加巡逻频率,重点工程的工地上施行封闭式管理,外州前来务工的人员必须有本地户籍人口作保,防止有人渗透进来搞破坏。


    李宽还调整了两州的贸易规则,外来客商只能停靠城陵矶和潭州两地的码头,想要进入两州的其他地方做生意,必须有各地传达室开具的许可证。


    把两州搞成铜墙铁壁的同时,李宽开始正式接手袁州的管理。


    老头子虽然难得大方一次,买一送一,不仅给了他何良师,顺带还把狄知逊也调到袁州。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袁州刚经历过叛乱,乱成了一锅粥,李宽必须快速让袁州稳定下来,并扫清地方上的所有反动势力。


    这套业务岳州都督府的人已经十分熟练了。


    程星宇、张顺和、于清他们带着王府护卫和岳州府兵,从萍乡冶监一路向东扫过去。


    不管是土匪还是流民,通通抓了再做甄别。


    许敬宗、裴良佐、林昌何等人带着大队的两州官吏和雇员跟在后面,对当地的土豪劣绅、县府官员、商人地主来了一次大清洗,州府和县府的账目核查、旧案的审理等同步进行。


    袁州地小人少,还没有世家大族涉及其中,处置起来要比岳州和潭州简单的多。


    不到半月,袁州的事务基本上就理清了。


    萍乡冶监纳入楚王府管辖。


    宜春、新渝的县府官员只保留了宜春令林通一人,州府官员只剩下了长史郭淮霖和司兵参军邹恒安,袁州的官吏中,也就这三人跟当地的土匪豪绅没什么瓜葛。


    袁州清理出的人口只有不到三万,其中有三千多还是各路土匪混混,只能送去劳动改造了。


    袁州府库穷的叮当响,积压的欠账袁州的三万来人不吃不喝五年都还不上。


    杜楚客不信袁州的情况如此糟糕,亲自去查账。


    袁州放到二十年前还是有名的富庶之地呢,怎么可能衰败成这副鬼样子?


    肯定是郭淮霖、林通他们的吃相太难看,把袁州府库给掏空了!


    不过查完账,又在乡间走访了一圈,他发现自己错怪他们了。


    当年杨广在扬州玩盛世,把袁州一半的富户强行迁到了淮南。


    之后江南大乱,宇文化及为了筹集军粮,纵兵抢掠,又是抢粮又是抢人,袁州一半的青壮再也没能回来,当地的生产被破坏的十分彻底。


    加之南方平定后,袁州几乎成了一个三不管的地方,大批的溃兵、逃户、流民来到袁州,与当地人冲突频繁,官府根本管不过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盗匪遍地、田地荒芜、乡间衰败的恶性循环。


    杜楚客向李宽抱怨道,“殿下,这次咱们亏大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