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6章 巨封大树、十绝凶坟

作者:陈玄策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信者奉为圭臬,不信者视如敝履。


    而融合了寻龙诀与撼龙经后。


    陈爻对于天星风水、相形度地、分金定穴以及五行生克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门头沟世代住在此地。


    总有生老病死。


    他们习惯于就地下葬。


    很多人甚至会将亲人葬在门前屋后,时时都能看得到,荫庇护佑,也是一种习俗。


    刚在村里绕了一圈。


    陈爻就看到不少。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恰恰犯下了大忌讳。


    形如横几,子灭孙死。


    就注定了门头沟人丁绝不会兴旺,反而会愈发凋零。


    眼下这个荒废落败的鬼村。


    也验证了这一点。


    叹了口气。


    陈爻停在一户人家门口。


    高门大院,前后两进。


    放在任何时候都算是大户了。


    如今却是铁锁紧闭,只剩下门口两尊石狮子,身上留着的划痕,以及口中衔着光滑石珠,还能一窥当年的人烟热闹。


    上前几步。


    尝试着扯了下门锁。


    本来只是下意识为之。


    没想到,常年风吹雨淋下,铁锁早就已经彻底锈死。


    轻轻一晃。


    就断成两截落在了地上。


    陈爻怔了怔,顺手推门进去。


    门轴也干裂的厉害,发出一阵嘎吱嘎吱的怪响。


    费了不小的劲才推开。


    门后是前院。


    一排石砖瓦房,两侧还有房子。


    东边应该是厨房、柴屋,靠西边的用来饲养鸡鸭鹅。


    看的出来,主人家很勤快。


    屋里屋外收拾的井井有条。


    可惜,什么都敌不过时间的侵蚀。


    院子里杂草丛生,几株长得快的泡桐树,都已经差不多有四五米。


    穿过院落,走近堂屋,隔着窗户看了眼。


    屋子里桌椅板凳,一应俱全。


    墙上还挂着一块老式的钟表。


    墙上斑驳的画像,更是能够清晰看出独属于那个年代的风格。


    见此情形。


    陈爻更是唏嘘不已。


    所有一切无一不再透露着,村民并非是在匆忙间撤离,更不是无缘无故消失。


    看着桌上遮挡灰尘的纱布。


    底下是喝茶用的瓷碗。


    大概临走时,他们还在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重返回来。


    毕竟故土难离。


    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又愿意放弃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乡。


    迁到其他地方,过寄人篱下漂泊四海的生活?


    不知觉间。


    陈爻走出大门,恰好一缕阳光,透过对面人家院子里的树影洒落。


    照在两尊石狮身上。


    斑驳、沉重。


    有种说不出的历史沧桑感。


    似乎见证了门头沟从人烟鼎沸到凋零落寞的历史。


    随手将门带上。


    连那只断成了两截的铁锁,也重新挂了回去。


    之后才一路沿着荒废的小路。


    往村后的山梁密林走去。


    阳光将他的身影拉的老长。


    没多久。


    他人站在一栋老屋外,举目望去,是绵延无尽的山林。


    隐隐还能看出田地存在的痕迹。


    不过。


    足有数里长的荒原上。


    却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山丘。


    看着极为突兀。


    不像是自然形成。


    即便山丘上已经是杂草古树丛生。


    “这……封土堆!”


    战国时代墓葬最为典型的特征。


    一是深葬。


    上至诸侯国君,都是掘山为坟。


    如秦皇陵,便继承了这种传统,整个大墓以骊山为基,几乎尽数掏空。


    第二便是封丘。


    春秋之前,下葬之人,上到周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皆是不封不树。


    东汉《政论》就曾记载。


    “古者墓而不坟,文、武之兆,与平地齐。”


    这里的文武,指的就是周文王和周武王。


    一直到战国初期。


    坟茔才渐渐出现。


    墨子《节葬下》中就说‘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丘垄必巨。’


    眼下这座封土堆,呈方锥形状。


    更是让人一眼便能确认,是战国大墓无疑。


    这种田间地头的山丘。


    在中原一带,也就是豫省境内极为常见。


    这一路横穿秦岭。


    眼下倒是他第一次见到。


    “错不了!”


    此刻遥遥望着那座封山,陈爻目露精光,喃喃出声道。


    只是……


    他心里还是略有疑惑。


    按理说战国时代古墓,除了深葬外,并无太多凶险。


    当然秦皇陵另当别论。


    毕竟是祖龙帝陵。


    就是眼下的他,也没把握进入骊山大墓。


    眼前这么大一座封土堆,在懂堪墓风水的人眼里,几乎就跟夜里的火光一样。


    但偏偏……


    就是它被倒斗行中人视若洪水猛兽,畏之如虎。


    琢磨了片刻,陈爻看了下时间。


    已经过了下午四点。


    再有个把小时,说不定就得天黑。


    得趁着这会先行踩好盘子。


    想到这,他再无犹豫,径直从人高的杂草中穿过。


    荒废的田地里,长满了一种叫刺苔的植物。


    茎秆上满是毛绒的尖刺。


    这时节还稍微好点。


    等入了秋。


    从中走过一趟,不把身上划出个几十道血痕都算运气好。


    但就算这样,陈爻依旧小心翼翼。


    疼倒是其次。


    主要烦人。


    到了后边他干脆找了根棍子,不时抡上几下。


    片刻后,总算到了那座封土堆外。


    先前在门头沟村尾遥遥看来时,还不觉得什么,眼下站在眼前,才恍然惊觉于它的磅礴惊人。


    足有六七米高。


    按照战国竖穴土坑葬的特点计算的话。


    这座古墓至少占地十多亩。


    下意识的,陈爻抬头望去,这座大墓几乎将门头沟外这一大片空地尽数占据。


    “难道是……墓葬群?”


    面积这么大。


    已经远远超出了王侯墓的规格。


    除了这个可能。


    陈爻再想不到第二点。


    沿着封土堆转了一圈,很快他又发现了更多的线索。


    杂草里,随处可见的盗洞。


    密密麻麻,看着就像是小时候家里烧锅用的蜂窝煤。


    大都直上直下,有大有小。


    看痕迹的话,远的差不多能延续到唐宋,最新的一个盗洞,翻出的土甚至还很新。


    估计最多也就三五年内。


    不过,循着这些盗洞,陈爻仔细看了下,没有一个盗洞成功打入地下。


    基本上半途而废。


    最为惊人的是。


    在好几个盗洞里,他都发现了死人。


    蜷缩在盗洞下,只剩下一具森森白骨。


    看着就让人不寒而栗。


    尤其是那条最新的盗洞,那具尸体双手抓着洞壁,仰头张大嘴巴,双眼空洞,仿佛在拼命嘶吼着什么。


    看的他更是眉心狂跳。


    虽然入行不久,陈爻对那些同行的本事不甚清楚。


    但他也知道一句老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敢舍得一身剐,跑来盗骨寻金的是狠人不假。


    但手底下绝对也是有点的东西的。


    但……


    无一例外。


    他们全都失败了。


    负责打洞的地老鼠,光是粗略一数,死在这的就有十好几个。


    从封土堆上退下。


    陈爻神色凝重,抿着嘴,目光里透着一丝寒意。


    他脑海里忽然浮现出江湖上对这座大墓的称呼。


    “十绝凶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