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章 苦寻知己,今日方知,真有懂我

作者:辰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王建国思索片刻,叫来村长马长河、王虎等人,叮嘱道:“老马,王虎,你们先回村。“


    ”王虎你在村里帮忙招募些退伍老兵和山里猎人,本村的优先,附近村子的也可,待遇从优!务必尽快组建起一支能打仗的队伍!”


    “放心吧!这事包在我身上!”王虎拍着胸脯保证,眼中满是兴奋。


    马长河有些不舍,拉着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老王啊,在郡城万事小心,有啥难处就派人回村说!”


    “老王啊,你家里有六个媳妇了,你不要再带人了,身体会吃不消的......”


    “是五个。”


    “六个。”


    ......


    众人离去后,谢墨知带着王建国在郡城街巷中穿行。


    不多时,一座三进的大院子出现在眼前。


    朱红大门,青砖灰瓦,门前石狮威风凛凛,光是那气派的门头,就让人望而生畏。


    “如何?王先生可还满意?”谢墨知得意地介绍。


    王建国打量着院子,心中满是震撼,心想:这院子怕是住个二三十人都绰绰有余。


    王建国见这院子比他想象中还要好,心里特别高兴。


    他掏出银票要付账,却被谢墨知一把按住:“使不得!使不得!百夫长在郡城任职,郡府本就该安排住处,这院子就当是我替郡府送给王先生的见面礼!”


    王建国犹豫了一下,最终收回银票,抱拳道:“如此,王某就却之不恭了!”


    很快,在世子谢墨知的安排下,这处院子的地契,房契便过到了王建国名下。


    至此,王建国在大胤王朝也是有房有产的人了。


    他哪里知道,郡府给百夫长安排的住处不过是普通的小院,像这般气派的三进院子,全因谢墨知惜才,才特意相赠。


    走进院子,回廊曲折,庭院深深。


    谢墨知边走边介绍:“前院可作议事厅和练武场,中院住人,后院还有个小花园,没事种种菜、养养花也不错。”


    他突然神秘一笑,“对了,这院子离醉仙楼可不远,王先生若是想念那里的花酒……”


    “王先生,改日定要到府上讨杯酒喝!”谢墨知在酒楼门口王建国一抱拳,翻身上马,扬尘而去。


    日头已西斜,王建国驾着马车直奔郡城最大的“锦绣布行”。


    布行内,各色绸缎在木架上垂落如瀑,金线刺绣在日光下泛着细碎的光。


    王建国往柜台重重一拍:“老板,把你这儿最好的布料每样来两匹!红的、紫的、翠色的,都要!”


    掌柜的笑得眼睛眯成缝,赶忙从柜台后转出:“哎呦客官好眼力!咱们这儿新到的云锦,摸着比那婴儿的脸蛋还软乎!还有这蜀锦,织的是百鸟朝凤图,您几位娘子穿上,那指定比天仙还俊!”


    说着,他抱出一匹月白色绸缎,“尤其是这款冰绡纱,轻薄透光,最衬美人了……”


    正说着,布行雕花木门“吱呀”推开,一阵若有似无的玉兰香飘了进来。


    王建国下意识转头,只见一位身着鹅黄襦裙的女子款步而入,腰间玉佩随着步伐轻晃,乌发上一支珍珠步摇摇曳生姿。


    她眉眼如画,眼尾微微上挑,顾盼间竟比布行的绸缎还要夺目三分。


    “郡主万安!”掌柜的慌忙行礼,“您今儿怎么有空……”


    来者正是安阳郡主谢婉婷,她抬手示意掌柜免礼,目光不经意扫过王建国怀中堆成小山的布料,唇角勾起一抹轻笑:“这位公子买这么多布,莫不是要开布庄?”声音清脆如珠落玉盘。


    王建国挠了挠头,憨笑道:“家里女眷多,想着给她们都做身新衣裳。”


    他低头整理布料时,忽然瞥见冰绡纱上细密的纹路,不知怎的,竟想起蓝星故乡的月光,心中一阵酸涩,不自觉低声吟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他声音不高,却如石子投入平静湖面。


    谢婉婷手中的团扇“啪”地合上,美目圆睁,快步上前:“公子方才念的……可是新词?此等遣词造句,我竟从未听闻!”


    王建国这才惊觉自己失言,尴尬地摆摆手:“随口胡诌,让郡主见笑了。不过是心中有所感,便随意说了几句。”


    “随意几句?”


    谢婉婷柳眉轻蹙,眼中却泛起激动的光芒,“‘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此精妙之语,字字含情,句句沁心!”


    她紧紧盯着王建国,目光炽热,“公子胸中所藏,难道只有这半阙词?可否再赐教几句?”


    王建国心中一动,思索片刻道:“既蒙郡主垂青,在下便献丑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他故意放慢语速,将李清照《声声慢》的孤寂之感娓娓道来。


    谢婉婷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踉跄半步,扶住身旁的木架:“这……这词中满是哀愁,却又道尽世间沧桑,公子究竟是何方高人?”


    王建国苦笑:“郡主谬赞,在下不过一介草民,偶然得了些灵感罢了。郡主才高八斗,想必平日里佳作频出?”


    谢婉婷自嘲地一笑:“我所作诗词,不过是无病呻吟。“


    ”与公子相比,犹如萤火比之皓月。敢问公子,这词中‘乍暖还寒’‘雁过也’,究竟是何意境?”


    王建国耐心解释:“这词写尽了孤身一人的凄凉,乍暖还寒的天气,更添心中寒意。而大雁飞过,勾起对故人的思念……”


    谢婉婷听得入神,待王建国说完,她深深一福:“今日得遇公子,方知什么是真正的词中妙境。还请公子将全词相赠,让妾身好好揣摩。”


    王建国向掌柜要来纸笔,龙飞凤舞写下全词。


    谢婉婷捧着墨迹未干的宣纸,指尖微微发颤。


    她自幼熟读诗书,却从未见过这般意境的词作,思乡之情、孤寂之意,全在寥寥数语中倾泻而出。


    “公子……”她抬起头,眼中竟泛起盈盈泪光,心想:今日方知,原来这世上真有我懂之人!”


    一旁的掌柜看得目瞪口呆,堂堂郡主,竟对着个布衣男子如此失态?


    王建国更是手足无措,他不过是一时感慨,哪成想惹出这般动静?


    “不知公子高姓大名?日后若有闲暇,还望能与公子讨教诗词之道。我郡王府中藏书万卷,公子若愿,可随时来翻阅。”


    谢婉婷突然福了福身,眼中满是期盼。


    “在下王建国,不过是乡野粗人……”


    “乡野粗人能作出此等词作?”谢婉婷打断他,展颜一笑,“王公子不必妄自菲薄。这是我的玉佩,公子收好。“


    ”若有任何难处,持此玉佩来郡王府找我。”


    王建国还未反应过来,一枚温润的玉佩已塞进他掌心。


    谢婉婷深深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去,留下满室惊愕。


    掌柜的凑过来,眼神里满是羡慕:“王公子好福气!郡主眼光极高,能入她眼的人,整个安阳郡都没几个!”


    王建国攥着玉佩,望着谢婉婷离去的方向发怔。


    他本只想给媳妇们买几块布料,怎么就稀里糊涂得了个郡主“知己”?


    可当他低头看到手中玉佩,又想起方才谢婉婷眼中的炽热,心中却不自觉升起一丝期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