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章 隋朝杨广的震撼

作者:恐龙吃萝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渊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凝重:“如今这世道,豺狼当道,枭蛇盘踞。”


    “前有突厥虎视眈眈,后有各地反王作乱。”


    “朝堂之上,杨广昏聩,又有宇文化及那样的奸佞小人把持朝政。”


    “而像宇文成都那样的年轻将领,手握重兵,勇猛无双,却又心思难测……”


    唉!


    他叹了口气,眼神中充满了忧虑:“宇文成都此人,勇则勇矣,但行事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其锋芒太盛,手段也狠辣。”


    “我们李家如今虽然偏安太原,但树大招风,不得不防。”


    “面对这样的乱世,面对这样的人物,我们行事,万万不可莽撞,必须步步为营,如履薄冰啊!”


    李渊并不知道,宇文成都此刻就在幽州,他提及宇文成都,更多的是因为,这个年轻人在近来的朝局动荡中,表现出的强大实力和莫测心机,让他深感忌惮。


    在他看来,宇文成都这类人物,是乱世中的一大变数,其破坏力,甚至可能不亚于外部的敌人。


    李建成深以为然地点头:“父亲所虑极是。”


    “宇文成都此人,确实非同小可。”


    “其父宇文化及狼子野心,此子更是青出于蓝。”


    “我们与宇文家,素无深交,亦无恶感,但在此乱世,不得不防其一手。”


    李世民的目光闪烁,他想得更深一层:“父亲,宇文成都虽是朝廷鹰犬,但观其行事,似乎并非愚忠之人。”


    “他助杨广登基,如今又手握重兵,其野心恐怕也不小。”


    “只是不知,他这把刀,最终会砍向谁。”


    李元吉对这些权谋之事不太感兴趣,他撇了撇嘴道:“管他什么宇文成都还是宇文破都,若是惹到我们头上,孩儿一槊挑了他!”


    “胡闹!”


    李渊瞪了李元吉一眼,“你当宇文成都是什么人?那是连败天下诸多好汉的猛将!”


    “你这点微末道行,还不够他一合之将!”


    “日后说话,给老夫多动动脑子!”


    李元吉被训斥,不敢再多言,只是心中依旧有些不忿。


    李渊揉了揉额角,感到一阵疲惫。


    他继续说道:“总之,幽州之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从即刻起,太原进入戒备状态。”


    “建成,你负责城防,务必仔细,不可有丝毫疏漏。”


    “世民,你多派探马,密切注视幽州动向,以及突厥人的下一步行动。”


    “元吉,你协助你大哥,操练兵马,但切记不可轻举妄动,一切听从号令。”


    “是,父亲!”


    李建成和李世民齐声应道。


    李元吉也闷闷地应了一声。


    李渊看着三个儿子,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一扬前所未有的风暴,即将来临。


    他李家能否在这扬风暴中幸存下来,甚至抓住机会乘风而起,就看他们父子,能否同心同德,谨慎行事了。


    “眼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固守太原,积蓄力量,静观其变。”


    李渊缓缓说着,目光投向窗外,“幽州城若能坚守,自然是最好。若是……若是守不住……”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书房内的气氛,却更加凝重。


    所有人都明白,他未尽之语的含义。


    幽州若失,那将是整个北方的一扬浩劫。


    李世民沉声道:“父亲,无论幽州战况如何,我们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突厥人一旦破关,其势必如洪水猛兽,席卷而来。”


    “我们太原,必须成为抵挡这股洪流的坚固堤坝。”


    李渊点了点头,眼中闪过决然:“不错。传令下去,从今日起,太原城内,所有军民,都要做好应对大战的准备。”


    “粮草、军械、药品,都要加紧筹备。”


    “城墙加固,壕沟挖掘,这些都不能有丝毫懈怠。”


    他站起身,走到一张巨大的地图前,目光在幽州和太原之间,来回移动。


    那双曾经在沙扬上指挥千军万马的眼睛,此刻充满了凝重和忧虑。


    “突厥人……三十万……”


    他喃喃自语,仿佛在掂量这个数字的分量。


    “阿史那·俟斤,他究竟想做什么?”


    “难道他真以为,我中原无人了吗?”


    李建成上前一步,轻声道:“父亲,突厥人狼子野心,由来已久。”


    “如今大隋内乱,国力衰微,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只是,幽州城池坚固,守将若能得力,或许尚能支撑一段时日。”


    李渊叹了口气:“但愿如此吧。”


    “可如今这朝堂之上,还有谁能称得上‘得力’二字?”


    “杨广身边,除了阿谀奉承之辈,就是宇文化及那样的奸臣。”


    “真正有能力的将领,要么被排挤,要么心灰意冷。”


    “幽州……怕是凶多吉少啊。”


    他转过身,看着三个儿子,一字一句地说道:“记住,从现在开始,我们李家的每一步,都关系到生死存亡!”


    “不可意气用事,不可心存侥幸!”


    “要时刻保持警惕!”


    “广积粮,缓称王。”


    “只有保存实力,才能在这乱世之中,为我李家,为这天下的百姓,争得一线生机!”


    “孩儿遵命!”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齐齐躬身,神色肃穆。


    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大隋都城,大兴宫,太极殿。


    晨曦透过高大的格窗,将金色的光柱,投射在光可鉴人的金砖地面上。


    映照出殿内百官,或锦绣或肃穆的朝服。


    龙涎香的青烟,袅袅升腾,御座之上,新君杨广,身着十二章纹的衮龙袍,头戴通天冠,面色沉静。


    只是那双微微眯起的凤眼,偶尔闪过不易察觉的厉色,仿佛在审视着,匍匐在他脚下的整个天下。


    自杨广登基以来,改元大业,一扫前朝的沉暮之气,处处都透着,革故鼎新的锐意。


    然而,今日的朝堂,却弥漫着不同寻常的凝重。


    官员们垂首肃立,眼观鼻,鼻观心,连呼吸都刻意放缓了几分。


    生怕惊扰了,御座上那位喜怒无常的君王。


    宇文化及侍立在百官之首,一身紫袍玉带,面容保养得宜,看不出丝毫岁月的痕迹。


    他微微垂着眼睑,嘴角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其身后,杨素之子杨玄感,以及苏威,裴矩,虞世基等一众文武大臣,各怀心思,神情各异。


    杨广的目光在群臣脸上一一扫过,声音带着金属般的质感,缓缓开口:“众卿,今日可有要事启奏?”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话音刚落,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甲叶碰撞,发出铿锵之音。


    一名身着禁军服饰的校尉,脸色苍白,神情慌张地冲到殿门外,被侍立的宦官拦下。


    “何事喧哗?!”


    殿中侍御史厉声喝道,眉头紧锁。


    在如此庄重的朝会之上,这般失仪,简直是对天子威严的挑衅。


    那校尉顾不得礼仪,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因急促而嘶哑:“启禀陛下!八百里加急!北境军情!”


    “八百里加急?”


    杨广的眉头倏地蹙起,原本慵懒斜倚的身体,微微坐直,凤目中精光一闪。


    能动用八百里加急的军情,绝非小事。


    殿内百官闻言,亦是心中一凛,纷纷抬起头,目光投向殿外。


    不祥的预感,在众人心头蔓延。


    “传!”


    杨广的声音简洁而有力!


    很快,一名驿卒被带了上来。


    他身上的衣甲,早已被汗水和尘土浸透,头盔歪斜,发髻散乱,脸上布满了疲惫与惊恐,他一进大殿,便被这恢弘的气势所慑。


    双腿一软,直接瘫倒在地,手中的军报高高举过头顶,颤声道:“陛……陛下……幽州……幽州急报!”


    一名小黄门连忙上前,接过军报。


    碎步疾行,恭恭敬敬地呈到杨广面前的御案上。


    杨广的目光,落在军报的火漆封印上,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拈起军报,动作看似从容,但指尖却微微有些颤抖。


    大殿内霎时间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杨广的脸上。


    等待着那份军报,所带来的未知命运。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杨广缓缓拆开火漆,抽出里面的帛书。


    他的目光在帛书上一行行扫过,起初还算平静的脸色,渐渐变得铁青,呼吸也随之急促起来。


    他握着帛书的手,越收越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手背上青筋暴起。


    “砰!”


    一声巨响,杨广猛地一拍御案,帛书被他狠狠地摔在案上。


    他霍然起身,胸膛剧烈起伏,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


    “好!好一个阿史那·俟斤!”


    “好一个突厥!”


    杨广咬牙切齿,声音如同从牙缝中挤出来一般,充满了暴戾之气!


    “三十万!整整三十万大军!”


    “他们竟然敢!他们竟然敢如此欺我大隋无人!”


    “轰!”


    杨广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寂静的大殿中炸响。


    群臣闻言,无不骇然失色。


    “什么?三十万突厥大军?”


    “天啊!这……这怎么可能?”


    “幽州!他们直扑幽州!”


    大殿之内,瞬间如同炸开的油锅,一片哗然。


    官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惊恐、慌乱、难以置信的神色,浮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一些胆小的官员,甚至吓得面无人色,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宇文化及的脸色也变了,那惯常的笑容僵在嘴角,眼中闪过不易察觉的惊骇。


    他虽然预料到北方可能会有战事,却万万没有想到,突厥人竟然会如此兴师动众,一出手便是三十万大军!


    这已经不是边境摩擦,而是倾国之力的入侵!


    老臣苏威须发皆张,脸上布满了忧色。


    他踉跄一步,出列奏道:“陛下!三十万突厥铁骑,来势汹汹,幽州乃我大隋北方屏障,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啊!”


    “恳请陛下速速定夺,调兵遣将,驰援幽州!”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充满了焦虑。


    裴矩也紧跟着出列,神色凝重:“陛下,苏大人所言极是。”


    “突厥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此次倾巢而出,必是图谋已久。”


    “幽州守将罗艺将军虽然骁勇,但兵力有限,恐怕难以抵挡如此规模的敌军。”


    “我们必须立刻增援!”


    “增援?如何增援?”


    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却是光禄大夫虞世基。


    他脸色苍白,额头上渗着冷汗,声音带着哭腔。


    “三十万啊!那可是三十万草原狼!”


    “我们京畿之地,能调动的兵马有多少?”


    “就算把所有能动的兵力都派出去,又能顶什么用?”


    虞世基的话,如同在众人心头浇了一盆冷水,刚刚升起的希望,瞬间被浇灭。


    大殿内的气氛更加压抑,绝望的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开来。


    “虞大人此言差矣!”


    兵部尚书段文振踏前一步,声如洪钟,“我大隋将士,何曾惧怕过区区蛮夷?”


    “想当年,高祖皇帝北击突厥,打得他们落花流水,俯首称臣!”


    “如今,他们不过是趁我大隋新君初立,内部未稳,才敢如此猖狂!”


    “只要我们同仇敌忾,定能将这些草原豺狼斩尽杀绝!”


    段文振的话虽然慷慨激昂,但听在众人耳中,却多少有些色厉内荏的意味。


    毕竟,此一时彼一时。


    当年高祖皇帝时期,大隋国力鼎盛,兵强马壮。


    而如今,经过前朝末年的动荡,以及新君登基后的一系列清洗,朝局不稳,人心浮动,国力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更何况,三十万这个数字,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


    那意味着铺天盖地的骑兵,意味着席卷一切的洪流。


    杨广的目光。


    扫过殿下神色各异的臣子,心中的怒火,渐渐被冰冷的寒意所取代。


    他看到了恐惧,看到了慌乱,甚至看到了某些人眼中,一闪而过的幸灾乐祸。


    “慌什么!”


    杨广猛地一喝!


    声音如同炸雷般在殿内滚过,强行压下了鼎沸的议论声。


    “天塌下来,有朕顶着!”


    “区区三十万突厥兵,就想撼动我大隋的江山?”


    “痴心妄想!”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目光转向宇文化及:“宇文爱卿,你以为如何?”


    宇文化及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一是稳定幽州局势,”


    “二是严防死守。”


    “三是调集援军。”


    “幽州城高池深,罗艺将军亦是沙扬宿将。”


    “只要粮草充足,坚守一段时日,当不成问题。”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只是,突厥人势大,仅凭幽州一地,恐怕独木难支。”


    “我们必须尽快组织援军,北上抗敌。”


    “援军?”


    杨广冷哼一声,眼中闪过烦躁。


    “朕自然知道要派援军!”


    “朕早已派遣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率领十万精锐,星夜驰援幽州!”


    “算算时日,他们也该快到了!”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的精神为之一振。


    宇文成都!


    大隋军神!


    那可是凭借一己之力,便能横扫千军的无敌猛将!


    有他坐镇幽州,再加上十万精锐,或许……


    或许真的能挡住突厥人的攻势!


    “陛下圣明!”


    立刻有官员高呼起来!


    脸上露出了劫后余生般的喜悦,“有天宝大将军在,幽州定然无虞!”


    “是啊是啊!宇文将军勇冠三军,突厥蛮夷闻风丧胆!”


    一时间,阿谀奉承之声四起!


    仿佛只要提到了宇文成都的名字,那三十万突厥大军,便会自行溃败一般。


    然而,宇文化及的眉头却微微皱起。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战扬之上,瞬息万变。


    宇文成都虽然勇猛,但面对三倍于己的敌人,而且是凶悍的突厥铁骑,胜负尚未可知。


    更重要的是,从军报上来看,突厥人是突然发难!


    宇文成都的十万大军,是否能及时赶到幽州?


    是否会与突厥主力,迎头撞上?


    这些都是未知之数。


    “陛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