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5章 新政

作者:轻易酱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皇帝采纳王秀秀的建议后,立即着手改革。


    就像王秀秀说的那般,要真正打破世家垄断,必须从根基上改变选官制度。


    除此之外,陆南城同时广开言路,让民间才智之士有直达天听的机会。


    此一系列政令,称为乾朝新政。


    次日早朝,皇帝当庭宣布:增设"制科",布衣亦可直呈策论。


    满朝哗然中,陆景泽却忽然想起她昨夜归家后说的那句话:"要拆高墙,得先让人看见墙外的光。"


    新政前期推行,困难重重。


    后经玄机子行刺一事,陆南城借机敲打各世家,为新政实施,取得了一线生机。


    科举制度最先全面推行,皇帝下诏,正式确立科举取士制度。


    分科取士,设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等,考核诗赋、经义、律法等不同专长。


    按其成绩,分配适合的官职。


    另外加设殿试亲策,最终由皇帝亲自考核,钦点三甲,杜绝世家暗中操纵。


    诏令一出,天下寒门学子欢欣鼓舞,纷纷埋头苦读,期盼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而世家大族则暗中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此外,民间言路官衙的设立更是如火如荼。


    为听取民意,朝廷在各地设立言路司。


    任何百姓都可前往言路司提出建议,由专职官员记录在案。


    地方言路司初选后,将可行之策呈送京城总司,再由朝中重臣审阅。


    每月朔望日,皇帝亲自主持"纳言朝会",与百官共议民间良策。


    短短数月,科举与言路司便展现出惊人效果。


    首批科举取士的寒门学子被派往各地任职,他们熟悉民间疾苦,施政深得民心。


    地方上良策频出,有老农献"梯田灌溉法",使山地旱田增产三成。


    有工匠改进纺织机,效率倍增。


    而世家子弟再不能仅凭出身入仕,不得不潜心读书,以求在科举中脱颖而出。


    政策的顺利实施,也毫无意外得到了世家的反扑。


    世家大族不甘心失去特权,暗中阻挠新政。


    暗中散播谣言,诋毁科举取士"败坏学风",污蔑寒门官员"不通礼数"。


    干扰言路,派人冒充百姓,向言路司提出荒谬建议,企图扰乱视听。


    更有甚者以重金诱惑新科进士,试图将其纳入世家阵营。


    然而,朝中新政一派早有防备。


    一方面在科举中增设"策论",考核学子对国策的理解,防止世家子弟死记硬背蒙混过关。


    另一方面对言路司所提建议追根溯源,严惩虚假献策者。


    新政推行一年后,大乾气象一新。


    朝堂上,寒门与世家官员分庭抗礼,互相制衡。


    民间,百姓踊跃献策,才智之士不再埋没乡野。


    王秀秀回京述职,皇帝对王秀秀笑道:"你当日所言''门槛在心'',朕今日方知其深意。"


    王秀秀躬身答道:"陛下圣明,非臣妾之功。"


    “不瞒你说,新政实施,世家诡计频频,朕最害怕的,当属其对寒门子弟的拉拢,没想到今日之况,竟确如你所说的那般!”


    当日陆南城问王秀秀新政实施受阻该如何是好。


    王秀秀预料了许多,却唯独将此事抛之脑后。


    当时陆南城还颇为疑惑。


    寒门取仕不易,他最担心的也是他们被世家蛊惑,从此沦为其鹰犬。


    王秀秀却说,“陛下信任其才华学识,也该信任这些学子,有为黎民百姓之心,世家许以丰厚报酬,却不足以动摇其远大抱负。”


    时至今日,陆南城才懂,这天下,不止他一个做皇帝的在努力。


    这千千万万百姓,都在为大乾变得更好而奋不顾身!


    喜欢奇葩侧妃自有生存之道请大家收藏:()奇葩侧妃自有生存之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