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4章 乱局

作者:轻易酱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乾朝开国之初,太祖陆擎苍以铁血手段横扫六合,登基后大封功臣,尤其倚重那些在战争中倒戈支持他的前朝世家。


    琅琊王氏、清河崔氏、陇西李氏等,皆被赐予高官厚禄、世袭爵位,甚至允许他们保留私兵、掌控地方税赋。


    太祖手段狠辣,对世家既用且防。


    他曾一夜之间屠尽三个不服管束的豪族,血洗朝堂,让世家们既畏惧又不得不依附皇权。


    彼时的世家虽势大,却仍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然而,皇位代代相传,世家的势力却如老树盘根,越发稳固。


    他们通过联姻、门生故吏、土地兼并,将触角伸至朝堂每一个角落。


    直至今日,世家已不再是皇权的助力,而是掣肘。


    钱财之上,世家掌控着大乾近六成的田产、商路,各州地税收大半被他们以各种名目截留。


    权力方面,六部几乎被世家垄断,寒门官员即便入朝,也只能担任无关紧要的闲职。


    声望上,世家把控舆论,民间只知"清河崔氏诗书传家",却不知寒门学子苦读十年仍无出路。


    人才方面,世家子弟自幼读书习武,族中英才辈出,而寒门学子即便才华横溢,也因无人举荐难以出头。


    陆南城深知,若再不改革,皇权终将被世家架空,可奈何长久以来,一直寻不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破局。


    ——-


    事情的转机,还要从那乾朝福熙十年说起。


    彼时陆景泽向陆南城汇报了王秀秀意欲外联通商之想法。


    陆南城听后召见王秀秀,并同意其出使北境,统管通商一事。


    御书房内,龙涎香在青铜兽炉中袅袅升起。


    陆南城执朱笔的手悬在奏折上方,墨汁在宣纸上洇开一团暗影。


    他抬眼看向殿中站立的女子——王秀秀正垂首而立,绛色衣袍衬得她肤若新雪,全然不似那些战战兢兢的朝臣。


    "你可知,朕为何独允你出使北境?"皇帝突然开口。


    王秀秀不卑不亢:"皇上慧眼识珠臣妾不敢妄自揣度。"


    陆南城竟被这话逗得唇角微扬。


    他搁下笔,忽然叹道:"景泽说得不错,你确实...与众不同。"


    话锋一转,陆南城突然道:"如今朝中形势,你怎么看?"


    殿外候着的太监总管闻言一惊。


    这等军国大事,皇上竟与女子商议?


    王秀秀却从容执礼:“皇上厚爱,臣妾不敢。”


    “无妨,你且说说看,不管怎样,朕都不会怪你。”


    "臣妾斗胆,陛下现在,正如站在琉璃镜前。"


    "哦?"


    "镜中万千人影,看似热闹,实则都是同一张面孔。"


    她指尖轻点茶盏,"贵族子弟入仕,身后站着氏族亲人,就如同洒落在地的茶汤——"


    "永远带着浮尘。"


    陆南城瞳孔微缩,半晌没有说话。


    沉默许久,陆南城开口。


    “你果真如景泽说的那般,胸有丘壑。”


    “皇上谬赞,臣妾愧不敢当!”


    ——-


    回府之后,王秀秀将皇帝问过的话复述给陆景泽。


    她虽有些许见识,但与帝王相处的经历,毕竟还是少。


    她不知今日所说的,是否合适。


    听了她说的话,陆景泽却是摸了摸她的头。


    “无碍,你说的并无错漏。”


    陆景泽叹了一口气,继续道:“你所说之处,其实也正是朝中局面最令皇兄烦忧的。”


    “自皇兄继位以来,就一直在想破局之法,可这么多年来,始终是要受世家掣肘。”


    闻言,王秀秀眼睛微不可微亮了亮。


    ——-


    再一次召见,陆南城没有隐藏,反倒是开诚布公地问王秀秀可有解决之法。


    "陛下可知为何改革举步维艰?"


    “为何?”


    “因为现如今朝中官员,见您都实在是太过容易了。”


    陆南城皱眉,并不解王秀秀的意思。


    “氏族入朝为官,靠举荐,靠的是家族荫蔽,而非才学。”


    “他们当官当的太简单,他们感念家族,回报亲友,却不知感恩龙恩浩荡,也不力争报效国家,为百姓谋福祉,而是为家族争利。”


    "好一个''见朕太容易''!"他拂袖起身,"那些世族子弟,确实把朝廷当自家后院了。"


    “不瞒你说,朕继位多年,一直苦于世家掣肘,致使许多理想抱负无法施展,景泽总说,你甚是聪慧,总有令人意外的破局之法,不知在此事上,能否帮朕?”


    王秀秀连忙躬身行礼,“陛下折煞臣妾了!”


    “不必妄自菲薄,你有办法,朕便是三拜九叩也使得!”


    陆南城这话说的极重,王秀秀听了也不敢再藏私,只道:“臣妾如今不仅是大乾万千百姓中的一员,更是靖王侧妃,陛下有用的到的地方,臣妾自是义不容辞。”


    二人对坐。


    王秀秀跪坐案前,抽出案上三根毛笔,将毛笔并排而立。


    "朝堂如今便是这般——以王氏、崔氏、李氏为首,宗族姻亲同气连枝。"


    她突然抽走中间那根,剩下两根轰然倒塌:"唯有广开恩科..."


    又从笔筒抓出把插入其中,"寒门入仕,便成这般——"


    笔杆纵横交错,竟自成经纬。


    最妙的是那三根,此刻已被牢牢卡死在网格中,再不能兴风作浪。


    “相互制衡,方能上行下效。”


    陆南城盯着这精巧的模型,忽然大笑“好!好!好啊!”


    "臣妾要说的,还有另一重意思。"


    她突然解下腰间鱼袋,"大乾规矩,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能佩此物,有见驾的机会,可若民间书生农人真有治水良策呢?"


    皇帝猛地怔住。


    他想起景泽说的,去岁沛河决堤前,地方上早有预兆。


    后经细查,曾有个被京兆伊官差拦在外的青衫举子冒死上报。


    三日后,那书生见上报无路,最后跳河淹死在归家途中。


    "陛下。"王秀秀的声音忽然放轻,"真正的门槛,不该在宫门,而在..."


    她指尖轻点心口,"这里。"


    “读书人有治世之大才,地间农人亦有其聪慧异人之处。”


    窗外惊雷炸响,暴雨骤至。


    陆南城望着被雨打湿的奏折——那正是琅琊王氏请封世子的折子。


    墨迹晕染间,他忽然看清了自己多年来的困局。


    喜欢奇葩侧妃自有生存之道请大家收藏:()奇葩侧妃自有生存之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