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完毕之后,紧接着就是春耕了。
华夏大地,自古便是以农为本,以农立国。
西汉内史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有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自古以来,春耕就是重中之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春耕之日,有专门的春耕仪典,甚至比春节还要隆重。
大汉朝廷每年也要举行国家典礼,由天子至郊外“亲耕”,以表示天子劭农劝稼、祈求年丰之意。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穿青衣迎春立春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春旛,施土牛耕人於门外,以示兆民。
初平三年三月十五,立春,宜耕作、祭祀、出行。
这一日,便是春耕仪典。
外面的天还只是蒙蒙亮,刘岱便被婢女从梦中叫醒,并且伺候着他穿戴上了最为隆重的衮服。
华夏重礼,祭祀为一年中最隆重的之事,所以要穿最隆重的服饰。
这本是应有之义,只是让刘岱嘴角忍不住抽搐的是,婢女忽然从身后拿出一条绿色的头巾,绑到了他的头上。
这条头巾名为青帻。
帻又称巾帻,是汉朝时期首创的巾帕,主要用来包裹长发,遮掩发髻,最明显的就是关羽头上所戴绿帻。
今日关中文武,自刘岱以下,皆要头戴此物。
春晓灵旗画尾斜,汉官青帻待晨霞。
描述的就是今日这般光景。
汉朝认为,天地万物,皆以绿为正,象征万物生机。
任由婢女把青帻绑到了自己头上,刘岱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暗骂一声晦气。
自己订婚都没多少日子,结果这就戴上绿帽子了?
而且只要他在逐鹿天下时候没有兵败身死,不出意外的话每年要戴这么一回。
这上哪儿说理去?!
缓缓走出了司隶校尉府,刘岱便看到街道上有密密麻麻的官吏,都在头上绑着这样的绿色青帻。
看到这样的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油油,刘岱心里才稍稍平衡一些。
早春的微风吹过,带着些许清晨的寒意,让在场众人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仪典负责指挥的,是司隶校尉府主簿裴茂。
他出身河东裴氏,并且曾在大汉官至一郡太守。春耕仪典,他不知道参加过多少回了,所有流程都已经烂熟于心。
刘岱缓缓走出司隶校尉府,至百官前方,刘岱作为主公,按照礼仪,需立于队伍最前方。
见到刘岱已然到位,裴茂轻轻点头,对身旁胥吏示意,后者便扬声喊道:“立青幡!!”
嘹亮的声音打破了独属于清晨的寂静。
下一刻,十几名官员高举青幡。
这些官员,全都是通过科举选拔而来的年轻俊杰,他们之中优秀的已经通过吏曹的考核,成为司隶校尉府和关中下辖郡县官吏。
而那些没通过考核的,便成了普通的胥吏。
不要以为胥吏地位低下。
对百姓来说,胥吏有时比县令更有威慑力。
毕竟每天和他们接触,收取赋税、征发徭役、搜捕贼寇的正是这些人。
而且在刘岱治下,官员和胥吏并没有被隔离,如果是科举入仕的胥吏,不出两年就可以正常升迁为官员。
这些人组成的队伍,看起来也颇具威严。
“出玄武门,迎青帝。”
青帝,是先秦时主祭祀的神。
汉代以后,又有将灵威仰、太昊、太皞、大皥、伏羲等神合并为青帝。
而现在汉末,青帝特指句芒。
《礼记·月令》记载:“孟春之月其帝太暤,其神句芒,余春月皆然。”
如今的春耕仪典,主祭便是句芒。
随着裴茂的一声令下,近百名官员胥吏便徒步向长安城外走去。
刘岱理所当然的走在队伍最前方,一路向东,笔直的向前走着。
与此同时在道路左右,每隔十丈左右便会有一个竖着旗胯着刀的兵士。
道路直通长安城外龙首原上,在那周围,有数百名亲卫营将士守卫。
龙首原的正中心,有约莫占地近一顷的祭坛,祭坛上青色的旗帜随风飘扬,
从司隶校尉府门前到龙首原祭坛,约莫七八里的路程,那些体质稍稍弱些的文臣,都出了一身细汗,气喘吁吁。
众人到祭坛下的时候,正逢旭日东升,带着无尽的希望。
刘岱就这么静静的站在祭坛之前,待裴茂宣布仪典开始之后,他先是带着关西文武百官对着皇天后土行了一礼,然后手持祭文,只身登上祭坛。
祭坛顶端的祭台上,已经摆好了稻、黍、稷、麦、菽五谷,以及猪、牛、羊、马、鸡、狗六畜,还有美酒、麋鹿等祭品,显得非常隆重。
这样神圣的时刻,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一不是面容虔诚,即便刘岱这个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亦是忍不住心有所感。
他一步步走上高台,立定之后,平复了心中激荡,缓缓举起台上的祭文,大喝道:
“维天运甲辰年仲春朔日,大汉司隶校尉府、卫将军、长安刘岱谨率文武群僚、兆民耆老,以玄牡苍璧、三牲五齐、时鲜粢盛之奠,昭告于致祭于青帝,祭曰:
“臣闻《书》云:‘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仰观穹昊,星分二十八宿;俯察坤舆,地列十二辰次。春生夏长,本阴阳之和;秋敛冬藏,承造化之功。伏念自羲农肇始,轩辕制礼,陶唐立典,三代承祧,莫不燔柴泰坛,望秩山川。
盖圣王所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也。今岁序更迭,东君司命。玄鸟衔泥而巢宇,仓庚振羽以鸣皋。臣观象台之圭臬,测日晷之短长,恐阴阳有愆伏之患,风雨失节宣之序。乃命太史占云物,司徒劝农桑,司空平道途,司寇正刑典。然蝼蚁之诚,岂敢代天工?虮虱之智,安能测玄化?故洁坛场于东郊,树华表于云路,陈牺象于瑶席,列簠簋于琼筵。
愿调玉烛于四时,使寒暑得其序;布金枢于八极,令风雨协其宜。山泽通气,则泉流不涸;雷风相薄,而蛰虫昭苏。冀东作西成,九谷蕃廪庾之实;春祈秋报,万姓乐畎亩之勤。更祈神武扬威,边尘永靖;文昌焕彩,俊乂在官。老者安于枌榆,幼者嬉于阡陌,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礼乐刑政各得其平。
仰惟圣神,功化之隆,永久无恙。予祗承天序,谨用祭告。惟神昭鉴,佑我邦家,无疆之祀,配侑可宗。事举以类,与享其从。嘉栗旨酒,登荐惟恭。
谨以玄酒明水,牺象粢盛,祗荐于青帝,
尚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