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的时间很快便过去,锣声响起,代表着殿试的结束,不论是否答完,都必须放下手中之笔,否则取消成绩。
在场的学子们都知道已经走到殿试这一步,他们不会被罢黜,只是区别名次,没必要冒着被取消成绩的风险违规,无论是否写完都停下了手中之笔。
在都察院和锦衣卫的双重监视之下,礼曹的官员们开始依次收取众考生的策论,并且裱糊姓名。
学子们安静的坐在原位,等到确认了所有的试卷未出异常,并且糊名完成,殿试才算正式结束,学子们起身依次离去。
考官们开始阅卷。
能被刘岱选为第一次殿试阅卷的官员,无一不是关西高官,他们或是司隶校尉府的重臣,或是五郡之地的郡守。
他选的是张紘、裴茂和孙资。
张紘是治中从事,审配的副手。
裴茂为司隶校尉府主簿,位高权重。
孙资为京兆尹,一方封疆大吏。
每一份试卷都会在他们手中依次审阅,而且每当审阅一份试卷,他们都会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姓名、职位以及相应的评分。
根据最终的评分,他们会评选出一甲、二甲和三甲。
一甲为前三名,分别为状元、傍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为四到十名,赐『进士出身』。
三甲为其余参与殿试之人,赐『同进士出身』。
因此前十名是重中之重,必须获得所有阅卷官员的认可。
足足三日之后,几人才推选出前十的文章,张紘将其送到司隶校尉府刘岱的案头,“主公,这便是此次前十的策论,还请审阅。”
阅卷官只有权力筛选文章,排出相应名次,不过刘岱可随意更改。
刘岱见此微微一笑,找到凉茂的策论,从头开始阅读。
『臣对:
臣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昔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之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
今汉室倾颓,天下分崩,国主失仪,诸侯并起,豪强破家,生民废业,府库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
......
恭惟明主司隶校尉、卫将军......是用迎奉天子,以令不臣,气氛风云,以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脩耕植,畜军资,待天下有变,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谨对!』
不愧是能在史书上留下姓名的能臣,凉茂的才能当真是惊才绝艳。
虽然他主张奉天子以令不臣,但他不仅仅着眼于朝廷与天子,更着重于加强自身。
他多次强调,当今关西之重在于蓄垦殖、课农桑,训练军队,着重吏治,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也要畜士马以讨不庭。
双管齐下,自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而且他还隐晦的指出,相比于其他诸侯,刘岱最大的优势便是姓刘,父亲刘舆为灵帝承认的汉室宗亲,理论上是有皇位继承权的。
若是他奉天子以令不臣,获得的支持会更多,得到更大的利益,行汉文帝与汉宣帝之事未尝不可。
虽然和刘岱心中的倾向背道而驰,但他还是忍不住点头,心中赞叹。
这才是他想要看到的策论。
殿试之中他之所以出这个题目,就是想听听这些关中俊杰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引经据典,详论优劣,陈述自己的观点,让自己可以兼听则明。
只不过让刘岱惊讶的是,这篇文章已然是惊艳,但仍只是榜眼,而众人一致推荐的状元,并非凉茂,也并非法正,而且一个刘岱从没听过的名字。
于则!!
刘岱确信,不论三国志、三国演义、三国的各类游戏中,都未曾出现过这个名字。
刘岱问道:“这于则是何许人也?”
一旁的程昱答道:“根据锦衣卫与都察院联合检查,于则,字子凡,长安人氏,家中三代均以行商为业,为豪富之家,其春试、秋试皆为榜首。”
刘岱闻言,不由轻笑:“这就是所谓的三元及第了吗?孤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有何等的才学?”
殿试和前两场考试可是完全不同。
不论春考还是秋考,都是只考明经、明算、明法、三史四科。
明经,主要考核经学,分为大中小经。《礼记》、《春秋左传》称大经,《毛诗》、《周礼》、《仪礼》称中经, 《周易》 、 《尚书》 、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小经。考试之法,先贴文,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明算,主要考核算学,试《九章算经》三帖,《五经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等各一帖,《缀数》六帖,《缉古算经》四帖,并兼问大义。
明法,主要考核法令,考察众学子对关西法条的熟悉程度。
三史,为《史记》、《汉书》、《东观汉记》。
司隶校尉府出的试题他都看过,都相当的不简单,于则能两次独占鳌头,其才学定然非同凡响。
刘岱拿起他的策论看了起来。
『臣对:
臣闻立极膺乾之君,当宁御坤之主,欲臻至道,临驭宇内,将隆景化,莫不旁求俊彦,广命英奇,凝庶绩以安人,绥万邦而抚俗。
......
子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言犹在耳,惟君察之。
是故轩丘膺箓,委四监以垂衣;丹陵握图,举八元而光宅。于是齐桓拟之于飞翼,殷武兴之以羹梅,克赞人谋,实宣神化。
......
化洽乾枢,景纬呈其灵贶;泽周坤络,卉木效其祯祥。是以若雾非烟,必应文明之后;九茎三秀,允符光宅之君。
......
伏惟圣主主司隶校尉、卫将军......是用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创制设谋,立陈纲纪,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
.......
谨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