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年,刘岱过得还不错,但其他诸侯可就不一定了。
洛阳。
自函谷关被刘岱击退后,董卓便感觉自己对朝堂的掌控力下降了一大截,许多汉室老臣都在偷偷集会,不知在私下里谋划着什么。
董卓诛杀过几批人,想要杀鸡儆猴,但没有任何的作用。
除夕夜,相国府里。
在陪老母和孙女吃过一场团圆饭后,董卓召来了李优,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他也是曾经天下大势的执牛耳者,眼光自然不俗,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形势非常危险。
被困于洛阳尺寸之地,虽有雄关坚城为依托,但四面皆敌,想要脱困太过困难。
董卓对李儒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李儒只是轻笑,说道:“太师不必如此,现在的太师仍旧是天下第一诸侯,执天下之牛耳,虽受困于洛阳,但想要困龙升天,并非难事。”
董卓惊喜,说道:“我仍为最强诸侯?文优且说来。”
李儒道:“第一,太师虽遇函谷关之败,但兵马损失并不多,麾下仍有二十五万大军,西凉军、并州军、中央禁军之战力仍旧冠绝天下,没有任何一个诸侯硬碰硬是我们的对手。”
“第二,天子仍在我们手中,大汉朝廷的正统仍在我们手中,我们仍旧可以用天子的名义给诸侯下诏令。”
“第三,自从讨董败后,天下诸侯们再也不可能拧成一股绳了,公孙瓒和袁绍打得热闹,孙坚死于刘表之手,太师完全可以各个击破。”
闻言,董卓不由大笑:“哈哈哈,文优一番话,让我立刻茅塞顿开,不知我要先击破哪路诸侯?”
李儒毫不犹豫并斩钉截铁的说道:“关西刘岱!!”
“这是为何?”董卓心中惊讶,说道:“当初我等率二十万大军强攻函谷关两月而未得寸土,如今再攻,怕是也徒劳无功。”
李儒轻笑:
“我等此次不打函谷关便是,我等尽起倾国之兵二十五万,只要派五万大军把函谷关团团围住,另外二十万大军绕后此关,直奔长安!!”
“为确保万无一失,太师还可派使者出使凉州,以利害说之,以高官诱之,让他们聚集大军十万攻打萧关。”
“同时太师以天子诏令的名义,派出天使传旨,让益州牧刘焉率十万大军攻打散关,让荆州牧刘表率十万大军攻打武关。”
“太师还可派使者出使匈奴,以重金贿赂匈奴单于于扶罗,请其派十万大军经并州入侵河东郡。”
“有此五路共六十万大军,即便那刘岱是高祖再世,世祖重生,也难以招架,兵败身死只是时间问题。”
李优之才,董卓很早之前便已知晓,要不然他也不会让李优成为自己的谋主,并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此人来尽心拉拢。
而现在,他听到李儒一番谋划,心中更是忍不住惊讶至极,彷如翻江倒海。
这便是顶尖谋士吗?
只是三言两语之间,便足以翻云覆雨。
万幸这位顶尖谋士是自己的心腹之臣,还是自己的女婿。
董卓大喜道:“好!就按文优所说的办,我立刻进攻,让天子发布圣旨,讨伐刘岱!!”
..............
冀州。
经过几个月的休养生息,袁绍的军力已然完全恢复。
不仅如此,因为其宽仁为本,治理有方,再加上四世三公的巨大名望,冀州青壮争先恐后参军,冀州世家争先恐后的支持,袁绍麾下实力比之前强了一倍不止。
袁绍的战略目标就是河北四州,自然可以看得出来统一河北的劲敌乃是公孙瓒。
公孙瓒此人,虽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但其勇猛过人,极善用兵,手下将士又都骁勇善战,绝对是他争夺河北的劲敌。
趁着界桥之战的胜利,他打算一鼓作气,直接把公孙瓒打崩。
一切准备就绪,就准备出征幽州。
可他刚刚准备出发的时候,有探马来报,公孙瓒率五万大军入侵冀州,已至龙凑。
袁绍勃然大怒,当即聚集十万大军,开赴龙凑,双方于此展开大战。
袁绍麾下部队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即便是硬碰硬,也大破公孙瓒的幽州军,公孙瓒率军退回幽州。
袁绍派麾下大将崔巨业率三万大军追击直至幽州,围公孙瓒于故安,可猛攻三十日,久攻不下,无奈撤退,可在这时,公孙瓒率五千铁骑和两万精兵追击,在巨马水大破袁绍军,斩首七八千人,血流成河。
其后公孙瓒乘胜追击至平原,以田楷为守将,再度与袁绍打得难解难分。
..............
兖州。
曹操与黄巾军的第二次大战开始了。
战斗中,曹操明令尝罚,激励将士,与之前大为不同。
针对黄巾军无后勤辎重,唯赖抄掠供应的弱点,曹操采用奇袭战术,他率领麾下大军昼夜袭击,躲避黄巾军的主力拒不决战,反而专门盯着他们劫掠的部队来打,使其无所抄掠。
就这样持续了两个月,终于反败为胜,每次大战,每战必胜,黄巾军被迫北撤,曹操率大军继续跟踪追击,最后曹操在济北与黄巾军决战。
黄巾军虽然两月后勤供给不足,但战力仍然惊人,人困马乏之下与曹操麾下大军大战,仍不落下风。
曹操见此,率麾下亲卫营身先士卒,因此士气大振,无不以一当十,他的恩人济北相鲍信战死,亲卫营几乎全军覆没,终于大破黄巾。
黄巾军穷途末路,派使者去曹操大营表示愿降。
曹操思考良久,接受了黄巾军的投降。
次日一早,他亲自出动接收降兵,得受降卒达三十余万,人口更是有百余万 。
于是他把其中健壮精锐者编组为军,号为青州兵,然后又将老弱妇孺安置屯田。
自此之后,兖州全部平定,曹操稳定了自己的根基之地兖州,与此同时,曹操实力大增,足以与天下任何一位诸侯争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