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 赶集

作者:叶塘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清晨的太阳懒懒赖在山腰,秦秧苗踏着晨雾来到孙家。


    刘凤梅正在灶台前洗碗,见人来了,忙在蓝布围裙上擦了擦手,热情地拉着她进屋:"你哥一早就出去了,家里没外人,别客气。"说着从柜子上取下一个柳条编的小笸箩,"尝尝我昨儿新炒的瓜子。"


    秦秧苗没吃瓜子,反倒捧着笸箩细细端详:"这笸箩编得真精巧,嫂子从哪儿买的?"


    刘凤梅噗嗤一笑:"哪用得着买,我自己瞎琢磨着编的。你要喜欢,回头再给你编一个。"


    "那可说定了。"秦秧苗仔细摩挲着笸箩,"嫂子手真巧,这样子多别致。"


    刘凤梅继续洗碗,秦秧苗在屋里独坐,目光被两个藤编箱子吸引:"这箱子也是嫂子编的?"见手法相似,她忍不住问道。


    可不,都是我的嫁妆。"刘凤梅打趣道,"你这丫头,莫不是人大心大,想嫁人了?"


    秦秧苗脸蹦了脸道:"没正经。"之后仍是忍不住赞叹,"嫂子可真是个利落人,屋子收拾的整洁,手也这样巧。"


    刘凤梅擦干手,似浑不在意的似的说道:"庄稼人讲究实用,谁会在意这些花哨。"见秦秧苗不动瓜子,她抓了一把塞过去,"别光看这没用的了,尝尝瓜子。"


    秦秧苗却站起身,“不吃了,嫂子若是收拾好了,咱们现在就走吧!”对于忽然到来的热情,秦秧苗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担忧,就当是她小人之心吧,并不愿意在孙家久留。


    刘凤梅便道:“那也行!你等我穿件厚衣服。”


    赶集路上,刘凤梅挽着秦秧苗的手臂说笑。秦秧苗身子微僵,很不习惯刘凤梅这亲昵的态度,却也不好推开。强忍了一路,到了集市刘凤梅被摊位上的东西吸引,松开手,她才暗自松了口气。


    “秧苗,你快过来瞧瞧。”刘凤梅不知看到了什么好东西,招呼着秦秧苗快点过去。


    秧苗答应一声,才要挪步就听旁边的摊子上有人喊她的名字:“秦秧苗?”


    顺着声音望过去,一个裹着蓝布棉袄的年轻人站在胡萝卜摊后,冻得通红的脸上绽开惊喜的笑容。


    "秦秧苗?真是你啊!"


    她怔了怔,记忆深处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身影——李秋华,那个总爱在教室后排画小人的男生。如今他眉宇间已褪去稚气,唯有那双笑起来时微微下垂的眼角,还带着几分少时模样。


    “你是......李秋华?”


    你还记得我!"李秋华的眼睛亮了起来,忙不迭从箩筐里挑出几根最水灵的胡萝卜,"自家地里种的,吃不完就带过来试试。你尝尝......"说着就要往秦秧苗拎着的篮子里塞:"今年霜打得晚,特别甜......"


    秦秧苗后退两步,赶紧躲开:“不用了,我家里也有呢!”她匆匆告辞,转身挤进人群。


    看这秦秧逃也似的离开,李秋华懊恼的挠挠头,自言自语道:“我可真笨,这才没说两句话,就把人给吓跑了。”


    刘凤梅远远瞧见秦秧苗与人攀谈,待她走近便笑吟吟问道:"遇见熟人了?"


    “嗯,之前在一间教室里念过书。”


    乡里办学不易,几个年级的娃娃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是常事。李秋华虽年长她几岁,却也曾在同一屋檐下读书认字。只不过她上二年级时,他已四年级,再后来李秋华去了别的地方上高小,秦秧苗则退了学。


    "很久之前的事了,方才险些没认出来。"秦秧苗说着,下意识回头望了一眼。


    李秋华依旧立在摊前,身影在晨雾中显得有些单薄。


    刘凤梅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然后拉着秦秧苗继续往前,说笑道:"这集市上新鲜玩意儿多,咱们再往那边逛逛。"


    正说着,忽听一声热切的呼唤:"姐!"一个二十来岁,穿着簇新蓝布褂子的年轻男人快步朝她们走来。


    他嘴上招呼刘凤梅,眼睛却不住地往秦秧苗身上瞟。


    "小海,你怎的在这儿?"刘凤梅故作惊讶,"咱娘身子可好?家里都安生?"


    "都好着呢!"刘小海嘴上应着姐姐,目光却黏在秦秧苗身上,"这是......"


    刘凤梅眼珠一转,亲热地拉过秦秧苗的手:"这是我在婆家这边认识的好妹子,叫秧苗。"又转向秦秧苗,"秧苗,这是我娘家兄弟小海。"


    "秧苗姐!"刘小海立刻喊了一声。


    刘凤梅瞪了自己这不长进的弟弟一眼:“叫啥姐,秧苗比你还小半岁呢,叫名字就成。”


    秦秧苗朝他微微颔首,又对刘凤梅道:"嫂子,你们先聊,我去前面看看。"她转身离去时衣角带起一阵微风。


    刘小海的目光追随着那道纤细的背影,直到被人群挡住还不舍得收回。刘凤梅揪着他耳朵把人拽回来:"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她恨铁不成钢道:“当面时管人叫姐,如今人都走了,又看什么?”


    “嘿嘿,姐,这姑娘可真好看!”刘小海有些激动的搓着手:“你真能把她说给我当媳妇。”


    原本刘凤梅是志在必得的,觉着凭借刘小海的长相,再加上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想让秦秧苗动心不是难事,十七八岁的姑娘哪个没点小心思呢。


    可随着相处日久,她心里渐渐没底。


    秦秧苗跟自己之前认识的那些小姐妹都不一样,她很有主见,也没有这个岁数女孩特有的羞涩和憧憬。寻常姑娘说到亲事哪个不是羞红了脸?偏她一派淡然。


    "这事儿..."刘凤梅望着秦秧苗离去的方向,眉头微蹙,"怕是不好办。"


    她刚刚分明注意到秦秧苗站在这里时,目光掠过刘小海崭新的外套,却在那双沾着泥星的旧棉鞋上多停了一瞬。就像挑选柳条时,总是先看根部的韧劲,而不是表皮的光鲜。


    "先试试看吧。"刘凤梅的声音很轻。精明人谁都想要,可精明人却又最难糊弄。想到秦秧苗那双精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862162|1760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亮的眼睛,她便有些心虚。


    刘凤梅忽然有些烦躁,没好气的开始撵人:“行了,你先回去吧,这事且容我再想想。”


    刘小海不肯走,他噘着嘴抱怨:“姐,我大老远来的,话都没说上半句,你这就要赶我走。”


    刘凤梅只得耐着性子安抚弟弟:“你们这才头回见,人家姑娘害羞很正常,再说哪个好人家的姑娘初次见面,就跟男人在大街上说笑的,这事啊,不能急,得慢慢来。”


    “那好吧!”刘小海有些不情愿。


    临走之前还不忘再敲他姐姐一笔:“姐,我听你的话一大早就往这赶,急的连早饭都没顾上吃,这会儿饿的头晕眼花,走不动了。”


    这话哄鬼都不信,刘凤梅不客气的指出:“咱妈那么心疼你,会不给你做早饭。没吃,没吃咱妈都不会让你出门。”


    话虽这么说,到底将包着钱的手绢一层层打开,之后从里头拿出五毛钱:“行了,知道你嘴馋,去买根果子喝碗豆腐脑吧!”


    “姐,我就知道最疼我!”刘小海接过钱,高高兴兴的走了。


    刘凤梅叹口气,这个弟弟啊,都二十出头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


    她拢了拢鬓角的碎发,朝秦秧苗离开的方向走去。路过李秋华的菜摊时,她故意放慢脚步。瞧见他正低头整理胡萝卜,粗粝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把沾了泥的菜缨子捋顺。


    刘凤梅突然想起弟弟那双白净的手,指甲缝里永远干干净净,连个茧子都没有。她心头莫名一颤,加快脚步离开了。


    绕过两排摊位,她看见秦秧苗正蹲在一个老婆婆摊前。老人面前摆着个柳条编的挎筐,里头盛着红艳艳的枣子。秦秧苗拿着手里的枣子对着阳光细看,枣皮在光照下泛着玛瑙般的光泽。


    "秧苗,买什么呢?"刘凤梅凑上前。


    "才刚买了点枣子,嫂子尝尝,可甜了。"秦秧苗递过自己手里枣子。


    刘凤梅没接,反而从筐里另拣了一颗:"要真好,我也买点。"她咬了一口,满意的眯起眼,"大娘,这枣树有年头了吧?"


    "可不,打我嫁过去就在了。"老婆婆笑得满脸褶子,"年年结的枣子都这么甜。"


    秦秧苗已经买好了枣子,老太太给她倒放进篮子里。刘凤梅也跟着称了些,心里却想着弟弟的事。


    回村的路上,刘凤梅的话头总往刘小海身上拐:"我那个弟弟啊......”


    忽然,秦秧苗脚下的步子一顿,问道:"嫂子,你今天是不是特意来见你兄弟的?"


    刘凤梅手一抖,脚底下差点绊个踉跄,:"没、没有啊,就是碰巧遇上了。”


    "哦。"秦秧苗轻轻应了一声,继续往前走。


    刘凤梅跟在后面,心里直打鼓。她自以为行事周密,却不知自己的眼神、语气,连同那些故意夸赞的话,都像柳条上的节疤一样明显。秦秧苗那声"哦",就像把钝刀子,轻轻巧巧就挑开了她精心编织的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