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祭天台
群臣在听到刘邦掷地有声的言语之时,无不惊讶的抬起了头。
到此刻,他们才明白自己这位君王,所作所为根本不是为了敲打他们。
而是从根源之上杜绝了未来他们称王的可能。
看着一瞬间神情各异的群臣。
刘邦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昔日混迹于市井的坏笑。
他继续开口:
“你们也别说我不给你机会,魏氏是以大功绩封王。
若是你们日后能够达成武宁王的成就,也可突破此誓,封为王爵。
诸爱卿共勉之。”
听了刘邦的话,众人面上没有说话,心里则是骂开了花。
他们这位陛下,还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魏鸿功绩?
那是他们能够做到的高度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有一天,真的能够若魏鸿一般,三日聚兵二十万。
一百骑闯十万大军帅帐,迫其自降王爵。
七日不到连灭三国。
八十万敌军覆没于翻手之间。
天下大半地盘,皆由其打下。
他们若是有这么强了,还跟他刘邦干?
早就自己当皇帝了。
实际上许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魏鸿不自己当皇帝,而是要去辅佐刘邦。
最后想不通的众人,也只能将其归为魏氏的政治信誉了。
众人无话可说,刘邦也不客气。
立刻斩杀白马,与众人歃血为盟。
盟誓完毕,刘邦神色变冷:
“今日既已盟誓,他日若有人违背誓言,则由武宁王亲自执御剑,号令天下共讨之!
万望诸君谨记今日之盟誓,勿谓言之不预也!”
刘邦冰冷的声音传递向诸侯的同时。
他走到魏鸿面前,用充满信任与期望的眼神将象征着天子皇权的御剑交到了魏鸿的手中。
与其说这是一柄剑,不如说是刘邦将大汉的天下交给了魏鸿。
大汉唯一异姓王,手中握着可以号令天下诸侯的天子御剑。
可以说此时的魏鸿无论是从身份还是实力,都是仅次于刘邦的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二人。
如此礼遇不是没有出现过,但大多数都是一个国家被权臣把把持,即将灭亡之时。
而开国之君将自己国家的命脉交于他人之手却还是独一份。
但刘邦相信,魏氏值得如此对待。
权利让人着迷,但刘邦更是清楚,只有舍得放权,那这份权力才会越来越稳固。
所以他在国家疲敝之时,选择分封诸侯。
他为了大汉的长治久安,愿意将掌控这整个国家的权利与魏鸿一起分享。
在将这柄天子御剑交于魏鸿之后,刘邦看着对方郑重宣布今日第四件事。
那便是,从今天起玉皇被正式确定为皇家祭祀。
苍天,先祖、玉皇共享皇室香火,此为祖制。
此话一出,正在低头琢磨刘邦诸多大动作所蕴含的深意的众臣再度惊愕抬头。
实在是刘邦这第四件事太过惊人。
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皇帝为天子,自然必须祭祀上天。
子孙祭祀祖宗也无可厚非。
现在刘邦将祭祀玉皇放到了与这两件事同等的位置。
并且写进祖制之中,这便代表着从此以后,玉皇与刘氏先祖平起平坐。
也同时意味着,魏氏与刘氏在法理上,互为兄弟。
甚至若只论法理,魏氏继承大汉江山也不是不可以。
这让众臣看向魏氏的目光都变得异样起来。
他们的天子不仅以最高规格礼节去对待魏鸿,更是以大汉国运为绳,将魏氏与刘氏彻底绑死。
这实在是让他们羡慕不已,恨不得以身代之。
对于众位大臣的震惊,刘邦并不在意。
他做出如此惊人之举,自然有着自己的考虑。
昔日嬴政之所以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横扫六国,甚至在大秦一统天下的前半段时间内。
整个天下也是一片太平,堪称国泰民安。
不就是因为他年少之时拜玉皇为师,与魏平结为兄弟吗。
那自己干脆就让刘氏子孙与魏氏子孙代代结为兄弟。
有了同为兄弟的魏氏后人世代辅佐,真是不敢想象大汉后世皇帝该有多么幸福。
这样只要后世不出现太过大逆不道,违背祖训的不孝子孙,这天下便不会乱。
他的大汉朝,也必定会在刘、魏两家的共同努力下,远超先秦,成为史上最为强大的王朝。
与刘邦相对而立的魏鸿看着面前刘邦那仿佛在说,昔日秘境誓言我已全部做到的眼神。
也不由有着几分感动。
不论对方心中作何想法,但刘邦的真诚魏鸿是感受到了的。
权力有着多么巨大的诱惑,经历过始皇帝时代的魏氏自然十分清楚。
为了能够独揽大权,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师父与兄弟也照样可以伤害。
今日刘邦却是能够抵挡住权力的诱惑,真正将魏氏当作休戚与共的盟友而非臣子。
来共同分享这大汉江山。
别人投之以桃,自己自当报之以李。
手中握着御剑的魏鸿,用同样真挚的眼神看向等待他回答的刘邦,言语掷地有声的回应:
“昔日陛下曾经说过,只要魏氏不背叛刘氏,那刘氏后人必代代视魏氏为肱股之臣。
如今我魏鸿也同样许诺,只要刘氏后人谨记今日之言。
那魏氏必代代扶保刘氏,为这大汉江山鞠躬尽瘁,让大汉朝与魏氏一同长存!”
魏鸿之言可谓十分狂妄。
言外之意,是魏氏带着刘氏与大汉一同存在。
但是听在诸臣与刘邦的耳中却是理所当然。
截止现在,这天下一共出现了两个一统天下的王朝,一个是大秦,另一个便是大汉。
两个王朝的成功建立,都与魏氏有着直接关系,魏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对于魏氏来说,天下可以没有刘氏,没有大汉,只要他们愿意完全可以再辅佐他人建立一个王朝。
而大汉却不能没有魏氏!
刘邦自然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看着魏鸿终于许诺,他的脸上露出一抹激动之色。
手掌伸出与魏鸿右手相击,语气铿锵而有力:
“一言为定!”
【定陶县志:汉高祖元年,定陶祭台,击掌为誓,刘与魏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