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郡,新阳
三十万汉军在曹参樊哙的带领下齐聚于此。
大军肃穆排列成整齐的方阵,仿佛是在等待着什么。
远处一名骑兵突然骑着战马冲了过来,边冲边嘴里喊着:
“来了,来了,大将军来了。”
随着士兵话音落下,士兵们下意识开始挺直身体。
而曹参、樊哙等人也是不由得紧张了几分。
这三十万人无疑是在等待魏鸿的到来。
不多时,在地平线上,一抹黑色黑色出现,紧接着在无数旗帜飘荡间,一抹黑色浪潮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这黑色浪潮自然是魏鸿与他率领的武宁军。
而在黑色浪潮之后,则是一片杂色人海。
这些人有的穿着铜甲,有的穿着皮甲,有的则是身穿布衣。
在这花色人海之中,众人瘦弱的脸上却闪烁着几抹坚毅之色。
那是名为希望的力量。
黑色浪潮引领花色人海,向着三十万汉军的方向浩浩荡荡的涌来。
众汉军虽然知道这是大将军魏鸿所率领的友军,但仍是被这恐怖的气势所慑,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
特别是随着大军走近,十万身穿玄甲,护颈,鬼面,披着猩红披风的武宁军向着他们走来之时,那股来自死亡的恐惧,若实质一般的威压着每一个人。
这些成军时间不长,但是经历过三国战火洗礼,已经蜕变成精锐之师的武宁军,此时已经开始渐露锋芒。
颇有几分武宁老卒的样子。
只需要再有几场大战的洗礼,便可以直追当年的辉煌。
在这十万武宁新军的最前面。
一面黑红底色,绣着一个大大的魏字的大旗正随风飘荡。
大纛之下,身材魁梧、面容俊朗,披散着头发,浑身散发着惊人气势的魏鸿正策马而行。
在他的身后则是一百名亲卫紧紧跟随,这一百另一人虽然站在武宁军方阵之中。
但是远远看去,却好似两支军队一般。
不,准确的说,一眼望去,这一百零一人,便如另一支更强更恐怖的军队。
百人成军一词,一瞬间划过在场许多人的脑海。
随着魏鸿的临近,曹参等人立刻开口行礼,对着魏鸿恭敬开口:
“见过武宁王、大将军!”
三十万士兵也在同一时间或用兵刃拍打着盾牌,或用长戈拄地,一同出声:
“见过武宁王,大将军!”
十日后
经过萧何的拼命筹措,三十万新加入的三国青壮,尽数换装完成。
眼窝深陷,面容枯槁的萧何看着最后一批军装补给送出,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
同样来到了前线的刘邦看着萧何的样子,开口打趣道:
“怎么样萧何?如今这汉军规模,是否值得你全力以赴?
乃公的这位大将军给你的惊喜够不够大?
现在对我封他为武宁王,心中可还有怨言?”
萧何听到刘邦的话嘴角露出一抹苦笑。
自己这位汉王可真是爱记仇啊。
以前的他常与刘邦说笑,说现在的汉国军队规模远远发挥不出他最大的能力。
现如今可谓是因果循环,十日内筹措三十万人军需。
一度压的萧何喘不过气来,没日没夜地工作之下,才好不容易凑齐这海量军需。
不过虽然这筹集物资的过程是十分痛苦,但是萧何一想到最后的结局。
心里则是有着几分成就,以及畅快的。
成就感自不必说,当今世上,又有何人能够在十天之内筹措三十万大军军需物资呢?
至于猖狂,则是对于即将分享胜利果实的喜悦。
如今己方有着七十万大军,归当世第一战神所统帅。
可谓是兵精马壮,气吞万里如虎。
而对面在初聚之时,声势浩大,囊括了昔日大秦大半地盘的诸侯联军则是一副日薄西山的样子。
如今胜负局势已经颇为明了。
他们汉国最差也是牢牢占据天下半壁,而且极大的可能是效仿昔日大秦横扫六合一般直接一统天下。
萧何个人对于未来的猜测自然是更倾向于后者。
若刘邦夺取天下之后论功行赏,自己这沛县老臣必然可以名垂青史,最起码也会被封一个侯爵当当。
昔日自己等人推举刘邦上位,一来刘邦在那些地痞闲汉之中颇有着几分威望。
第二,则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带着他们造反,关键时刻顶雷之人。
可是没想到昔日之举,竟然即将造就一名统一天下的天子出来。
真可谓世事无常。
想到汉国即将一统天下,萧何的心中便不自觉的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
这个人正是魏鸿,可以说正是有了魏鸿的存在,他们汉国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膨胀。
魏鸿的威望不仅使得他们极短时间内坐稳关中。
更是在对方的征战与计谋之下,使得诸侯联军不断被削弱,甚至开始自相残杀起来。
如今汉国已经吞并三国,聚集七十万兵马伐楚。
而反观诸侯联军一方,只剩下不足六十万互相提防,离心离德的残军。
对于如何打败强大的楚军与项羽,以前萧何也曾在郑县惨败之后,细细的思考过。
当时萧何认为能够打败楚军之人非韩信不可。
只有派遣韩信统兵并团结天下诸侯,才有可能打败对方。
然而这一切的想法,随着魏鸿带领魏氏子弟的到来全部变了。
当听到汉王似是玩笑似是敲打的话语,萧何并没有急着回答。
而是细细的盘点了一番魏鸿出山辅佐汉王之后的所作所为。
三日募兵二十万,一战崩灭项羽率领的二十几万楚军,挽狂澜于既倒。
紧接着面对诸侯八十万联军会盟,随时准备一战彻底灭亡汉国之时。
他再度沉着出手,连灭三国,让局势彻底逆转。
萧何虽然也是自命不凡之辈,但是自问面对魏鸿却是差之远矣。
拖着疲惫的身子,萧何抬起头,看向面前的汉王,恭敬施了一礼,语气认真的开口说着:
“大王英明,魏氏之名,魏鸿之功理应封王,臣绝无异议。
臣为大王得此英才贺!”
在刘邦与张良进行君臣谈心,维持团队内部稳定之时。
魏鸿也没有闲着。
此时他正在校场之上,检阅七十万大军。
看着面前盔甲鲜明,气势震天的大军,魏鸿高声命令:
“令,三军开拔,依次递进。
目标:灭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