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送朱场长离开的时候。
林玉书特地起了个大早,同贺庆丰一起将人送到码头。
“朱场长,谢谢您这些日子以来的倾囊相授,等我们养鸡场建设起来,一定给您写信交流。”
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朱场长对于林玉书这种一心热爱农业的,有文化又有技术的年轻人很是欣赏。
“小林同志可就别谦虚了,你的经验也很宝贵,我来这一趟也是互相学习。”
他们农场也有自己的养猪场,年出栏量能达到好几百头的那种。
朝阳农场前些日子遇到的那种温和型猪瘟,在他们那边也出现过,每次都损失惨重,哪儿朝阳农场这么高的治愈率。
这些日子,林玉书跟他学孵化炉建设技术和养鸡场管理经验。
他向林玉书学习温和型猪瘟治疗方法,可谓是互惠互利,大家都觉得受益良多。
“而且,要真说谢的话,你不如谢谢陆铭修同志,要不是他,我可没机会来到这美丽富饶的东山岛。”
朱场长明显意有所指,林玉书听得一头误会。
疑惑的眼神看向贺庆丰,按道理,朱场长不应该是海城农垦局帮忙请过来的吗?
跟陆铭修又有什么关系?
贺庆丰也挺疑惑的。
上回他打电话找聂站长报告过开办养鸡场的事儿,顺便提到申请经费。
聂站长跟他打太极,说什么局里也困难,局里也没钱之类的话。
本以为此事会不了了之,结果转头就把陆铭修打包送来,美其名曰为,钱没有,送个人帮忙干活。
至于朱场长的事儿,聂站长在电话里可从没提到过。
“咳,朱场长的意思应该是,这次能来东山岛,也是海城农垦局帮忙申请的。”
陆铭修手握成拳放在唇边轻咳了一声。
边说边朝着贺庆丰使眼色。
贺庆丰这个平日里颇为粗狂的糙汉子,突然福至心灵,瞬间顿悟了。
连忙帮着找补,“对对对,等下次见到聂站长,我可得代表我们朝阳农场,好好表示下感谢。
要是没有朱场长,咱们农场可得走不少弯路,浪费不少经费。”
别的不说,就拿建设材料这一块。
朱场长直接帮他们省了不少钱,以前盖一个孵化炉批下来的钱,现在可以留着盖两个炉子。
几人商业互吹了会儿,不多时,去海城的渔船终于姗姗来迟。
送走朱场长后,林玉书注意到,陆铭修并没有跟着上船。
忍不住问道,“你还不回海城吗?”
陆铭修是跟着朱场长一起来的,朱场长都走了,他怎么还不走。
“谁告诉你,我要回海城的。”
陆铭修抬手在她脑袋上敲了下,他个子高,足有一米八五,做这个动作很是顺手。
“我可是代表海城农垦局,带着任务来的,要亲自盯着你们农村的孵化炉正式投入使用才离开。”
“那你就慢慢待着吧。”
林玉书捂着脑袋翻白眼。
接触久了才发现,陆铭修外表虽然是个大人,但内心挺孩子气的。
林玉书要去参加表彰大会的事儿早就跟贺庆丰申请过了,今晚她得赶回家属院去住。
临别前,贺庆丰叫住了她。
“关于孵化室再添一名员工的事儿,经农场领导班子统一开会讨论决定,过段时间农场会公开招聘,通过选拔考试后再上岗。
林技术员,你身边要是有合适的人员也可以推荐他们参加招工考试。”
朝阳农场的其他职工大部分都得留着负责下半年的秋收,这可是农场的重要工作。
贺庆丰手里也没什么合适的人选,还不如卖给林玉书一个顺水人情,至于能不能通过考试可就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明白了,多谢贺场长。”
林玉书瞬间想明白了贺庆丰的用意。
家属院也是个小社会。
王淑芬有一定的孵蛋经验,是她内部推荐进农场工作的。
等过些日子王淑芬开始上班后,必定会惹人眼红,旁人可不会管你有没有技术,只会觉得林玉书以公谋私。
既如此,还不如放开消息,让大伙儿都去竞争。
看时间还早,林玉书回到家属院后,特地去了趟王淑芬家。
刚进门,就被王淑芬热情的邀请进屋。
“妹子,你可算回来了,你要是今天还不回来,我都想去农场找你了。
我家老肖说,明天要让咱俩上台领奖,我这一想到要上台面对那么多人,还要讲话,我这就手抖得不行。”
“而且真论起来,我也没干什么,就是当了一回跑腿,妹子你当时可是跟踪特务了,你才应该论首功。”
王淑芬想到那样的场景,紧张的直搓手。
她就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连上学时老师抽人回答问题,她都是把头埋到最低,生怕自己被抽到。
上次经历这么多人注意的场面,还是她跟肖爱国结婚的时候。
那会儿周围不过就是几十个街坊邻居,如今面对的,可是几百上千人,这里面有肖爱国的领导、有下属,还有家属院的邻居,王淑芬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给肖爱国丢脸了。
林玉书安抚的拍了拍她肩膀,语气轻松。
“淑芬姐,你不用这么紧张,这场表彰大我们俩顶多上台一两分钟,咱俩又不是主角。”
那天霍世勋离开后,林玉书就一直在思考。
正如王淑芬所说,她俩在这次抓特务行动中起到的作用只能说是微乎其微,但为何部队这才要大张旗鼓的搞表彰大会?
联想到霍世勋发现的那个小盒子里的胶卷,一切似乎有了答案。
这场表彰大会,她们俩只是走个过场。
“你要是实在紧张,就当下面那些人黑乎乎的人头是咱们菜地里的大西瓜,面对一整片瓜而已,没什么好紧张的。”
王淑芬想象了下那样的场景。
一个人头一个瓜,那得有多少个瓜啊。
噗嗤一声笑出了声,“妹子,你还别说,你这法子还真有效果,我只有一想到台下那些人都是大西瓜,一点都不怕了。”
“是吧,我以前这样过来的。”
林玉书又跟王淑芬闲聊了几句,说起了正事。
“淑芬姐,我回来的时候去了趟咱们菜地,看地里的豆角、瓜类都长得挺好的。
要不咱们今天摘点,明天趁着表彰大会赠送给部队,也算咱们当军嫂的为部队献出的一份力。”
“这个好。”
“我也正愁最近地里菜多了,吃不完咋整呢。”
进入夏季后,豆角、黄瓜、丝瓜、辣椒等蔬菜齐发力,争先恐后的生长出来,最近饭桌上天天吃,大妮跟狗蛋两个小娃娃都快吃吐了。
两人一拍即合。
林玉书拎着篮子,王淑芬背着背篓,一道去了菜地大采摘。
殊不知,遥远的京都这会儿正有人惦记着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