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书还陷在刚才的情欲浓潮里,双眼迷离。
身上突然一空。
霍世勋转头将电灯拉开,刺目的灯光悬在头顶,林玉书赶紧闭上眼睛缓缓。
重新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霍世勋正在快速穿衣服。
饶是再好的脾气,这一刻林玉书也忍不住了。
瞬间破防了,“霍世勋,你还是不是个男人,有你这样的吗?”
谁家好人亲热的时候,说停就停的,裤子都脱了,就给她看这个?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一会儿的工夫,霍世勋已经穿戴完毕了。
虽然面上还带着几分潮红,但脑袋已经彻底清醒下来,面对林玉书的质问,他也只能无奈回应。
“玉书,我知道这很对不起你,但我真的是有重大发现,等我回来再跟你详细解释。”
说完,他捡起地上的小盒子掉头就走,连夜跑出了家门。
“谁要听你解释,去了你就别回来。”
林玉书气恼地将枕头冲着霍世勋远去的方向砸过去,回应她的,是满室寂静。
她低头看着身上穿着的火红色内衣,突然间觉得自己好似一个笑话。
她总以为自己是不一样的,总想再努力一点,再主动一点,甜甜的恋爱就向着她招手了。
可惜,现实狠狠地给了她一巴掌。
原来不是所有努力,都会有结果的。
尽管冷静下来后,林玉书也清楚霍世勋的突然离去,或许跟椰树林出现的那个小盒子有关。
看他脸上的紧张表情,就知道这事儿不简单。
但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胡乱发散的思绪,霍世勋走后她就失眠了,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
最后干脆爬起来,连夜看书写报告。
搞男人算什么,她要搞事业!
不得不说,人在一定情绪下,灵感真的会如同喷泉般大爆发。
林玉书脑海中本来就有一定的现代高科技孵化机器模样,现在要做的,是结合当下时代的工艺水平,研发一套更适合东山岛的孵化技术。
加上这次去海城收获的两本书,以及王淑芬这些日子的笔记,林玉书信心满满。
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就将报告写好。
第二天一大早,交到了贺庆丰办公桌上。
贺庆丰手里捧着报纸,慢悠悠的将搪瓷杯表面的茶沫子吹开。
东山岛纬度高,一年只用收一季庄稼。
进入夏季后,地里没有那么多活,养猪场也进入稳步发展中,贺庆丰也算是彻底的闲了下来。
“林技术员,虽然我知道你急,但也不用这么着急,瞧瞧你这黑眼圈,只怕是一晚上没睡觉吧?”
“也不完全是,总之,您先看看这本报告吧。”
林玉书嘿嘿一笑。
要说自己是为情所伤,多少有点不好意思,重新将报告推到了贺庆丰面前。
看她这么认真的样子,贺庆丰这才放下报纸,认真读起报告。
其实,昨天回岛的船上,林玉书将自己初步的想法跟贺庆丰交流了一遍。
他对她的想法很认可,农场也早就有开展养鸡场的规划,奈何各方面技术都有些欠缺,一直迟迟没有开展下去。
贺庆丰昨天看到林玉书在找孵化技术的书,还以为只局限于孵化鸡苗这一步。
等他看完报告后才发现,林玉书竟然将规模化养鸡场的全部要点全都写在了报告上,看得他很是激动。
“好,好,这份报告写得好啊,有了这份报告,我就可以向农垦局申请建设咱们农场的养鸡场了。”
这次去农垦局开会,他还有个任务,就是去申请上次聂站长说的,职工宿舍大楼经费。
可惜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意外,并没能见到聂站长。
不过随即,他又失落下去。
“可惜,按照我们农场的规模,养鸡场就算建设下来,规模也不会大到哪里去,顶多养个一两百只,毕竟咱们也没有那么多粮食。”
贺庆丰也想豪气一把,养他个几千只。
可惜现在粮食紧张,农场产出的粮食除了留出自身必需的那部分以外,全都要交上去。
养上几十头猪已经是极限,更别说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全面开花了。
林玉书也考虑到了这一问题。
农作物增产需要长时间的改良育种,短时间内是达不到的。
但养鸡这事儿可以。
她重新掏出了一本新的报告,“您说的问题,我都考虑到了,您看看这本报告,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贺庆丰半信半疑的结果报告书。
封面上的几个大字,‘分散合作养殖模式’瞬间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回,报告才看到大半,贺庆丰就忍不住发问。
“林技术员,你报告上写的这个模式,真的能行吗?”
林玉书肯定道,“别的地方或许不行,咱们东山岛可以。”
东山岛地势偏远,交通不便。
但优势在于,岛上各种设施配备齐全,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届时,农场培育鸡苗再分散到渔民家中养殖,长大后由收购站统一回收,可以实现完美闭环。
林玉书将自己的想法和安排一一解释给贺庆丰听,后者听得很是认真,每个字都不放过,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有这两份报告在,相信年底所有农场开会,他们朝阳农场肯定不再是垫底了。
当下就拍胸脯保证,“林技术员,你先全力投入到批量孵化技术这事儿上。
向上级部门申请和各单位协商、安排等其他问题,我来解决,你就专心负责搞技术就行,有任何需要,随时开口。”
“是,保证完成任务。”
林玉书明媚一笑,内心也悄悄松了一口气。
知道自己这是找对人了,有贺庆丰的保证在,她也可以甩开膀子放心干。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林玉书吃住都在农场。
每天大半的时间都在研究孵化设备,以现在的工艺水平,专门制作一个现代化孵化炉有一定难度。
但土炉子同样也能达到效果,陆铭修上次送她的那本书,就很有参考价值。
林玉书已经将孵化炉的图纸画出来了,贺庆丰也给了她最大便利,这些年正在农场加班加点的忙活着盖炉子。
至于她申请的孵化室操作人员任命书,也审批下来了。
带着这份任命书到王淑芬家的时候,王淑芬都有几分难以置信。
“妹子,你说的是真的吗?我、我……我这真的能进农场工作了?”
“能。”
林玉书再一次肯定道。
一开始她只想着自己研究孵化技术,也是这次去了海城开会给她的启发。
一个人力量始终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不可估量。
“淑芬姐,上次你在家用火炕孵蛋就已经证明,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加上有了孵化炉在,相信我们一定能把孵化鸡苗这事儿给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