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1章 徐盛

作者:轩辕风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建安二年的江南梅雨,像老天被戳破的棉絮,淅淅沥沥地落个不停。


    秣陵城头,褪色的青布旌旗在雨雾中无力地耷拉着,仿佛连旗帜都被这连绵阴雨浇灭了斗志。


    徐盛攥着那杆已经被鲜血浸透的长枪,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目光穿透雨幕,死死盯着江面上影影绰绰的曹军战船。


    那些黑影如同蛰伏的巨兽,正缓缓朝着江东的土地逼近,耳畔还不断回响着兄长临终前最后的嘱托。


    "阿盛,守住江东..."徐琨的手指深深掐进他的手腕,温热的血顺着铠甲缝隙渗进皮肉,带着令人心悸的温度。


    此刻江风裹着腥气扑面而来,徐盛忽然想起少年时在琅邪老家的那个清晨。


    那时阳光温柔地透过竹林,在兄长教他舞枪的枪尖凝成一点寒芒,那时的徐琨眼神明亮,意气风发,信誓旦旦地说要带他去看真正的大海。


    可如今,大海的波涛声中却夹杂着战争的轰鸣,兄长的生命也永远定格在了那片血色的战场上。


    "将军!曹军战船逼近!"亲兵焦急的嘶吼声,像一把重锤,狠狠砸进徐盛的思绪,将他从回忆中硬生生拽回残酷的现实。


    徐盛猛地清醒过来,周身的寒甲因动作发出一阵清脆的碰撞声,他将长枪重重杵在城垛上,枪尖深深嵌入砖石之中,"传令下去,弓箭手准备,火箭齐发!"


    随着一声令下,早已蓄势待发的弓箭手们迅速张弓搭箭,火把点燃箭尾的棉絮,霎时间,无数道带着火焰的流光划破雨幕。


    箭雨落下的瞬间,徐盛恍惚看见兄长的身影在火光中若隐若现。


    那是建安元年,孙策率领千人渡江,徐琨作为校尉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当庐江太守刘勋的流矢破空而来时,是徐盛几乎下意识地扑了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兄长身前。


    箭矢擦着锁骨而过,在胸前留下一道狰狞可怖的疤痕,那一刻的剧痛让他终生难忘,却也让徐盛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战场的残酷与无情。


    "将军小心!"副将的呐喊声让徐盛本能地侧身,堪堪躲过飞来的弩箭。


    那支弩箭擦着耳畔飞过,带起一阵凌厉的风,在城墙上撞出火星。


    徐盛怒火中烧,反手掷出腰间短戟,那短戟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径直飞向敌船甲板上指挥的曹军将领。


    随着一声惨叫,敌阵出现了片刻的慌乱,徐盛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高声下令:"火油!倾下去!"


    滚烫的火油顺着城墙的凹槽倾泻而下,如同一条燃烧的火龙,瞬间将江面点燃,燃起冲天大火。


    熊熊火光照亮了整个战场,也映红了徐盛冷峻的脸庞。


    他望着对岸曹营高高竖起的旗号,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半月前在丹徒收到的密报——曹操欲趁孙策新亡,局势未稳之际,一举荡平江东。


    那时的议事厅里,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张昭等一众老臣皆主张求和,唯有徐盛猛地拍案而起,虎目圆睁:"我江东子弟,岂会屈膝于曹贼?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怎能不战而降!"


    夜色渐深,曹军的攻势终于稍稍缓和。徐盛倚着潮湿冰冷的城墙缓缓坐下,解开衣襟查看胸前的旧伤。


    那道疤痕早已结痂,却在这阴雨连绵的天气里隐隐作痛,仿佛在提醒着他每一场战斗的惨烈。


    他想起孙权继位那日的场景,那时的少年主公紧紧握着他的手,眼神坚定而信任:"徐将军乃江东砥柱,孤当倚重。"


    那一刻,孙权眼中的坚毅,与当年孙策带领江东子弟开疆拓土时的神采如出一辙,让徐盛心中涌起一股热血,暗暗发誓定要为孙氏守护好这江东大地。


    忽然,江面传来一阵急促而密集的鼓角声,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徐盛霍然起身,寒甲碰撞发出清脆声响,只见数十艘蒙冲斗舰破浪而来,船头高悬的"李"字大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


    是张辽的先锋李典!徐盛看着来势汹汹的敌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伸手从亲兵手中接过弓箭:"取我的狼牙箭来。"


    当箭矢离弦的刹那,徐盛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建安十三年那场决定天下大势的赤壁之战。


    那时的他不过是个裨将,在乌林火攻的混乱战场上,他率领着麾下的将士死死咬住曹军后军。


    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他与黄盖并肩作战,看着曹操号称的八十三万大军在火海中狼狈逃窜,化为灰烬。


    也是那一战,战后周瑜亲自握着他的手,眼中满是赞赏:"徐盛,此战后你当独当一面。"


    此刻,李典的战船已逼近城下,徐盛却面色沉稳,不慌不忙。


    当敌船距离城墙仅有三丈之时,他突然高声下令:"投石机,放!"


    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数十架投石机同时发动,巨石破空而出,在江面砸出巨大的水花,几艘战船瞬间被巨石击中,在剧烈的震动中倾覆,船上的曹军士兵纷纷落入水中,发出惊恐的呼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李典见状,慌忙指挥军队后撤,徐盛抓住战机,果断率军出城追击,杀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战后清点,此役斩敌千余,缴获战船二十艘。


    捷报传至建业,孙权闻讯大喜,亲自前往秣陵犒劳将士。


    庆功宴上,灯火辉煌,酒香四溢,主公将象征着兵权的虎符郑重地交到徐盛手中,声音洪亮而充满信任:"此城有徐将军镇守,孤可高枕无忧矣。"徐盛单膝跪地,双手接过虎符,心中满是感动与使命感,暗暗发誓定不负主公所托。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徐盛新得的铠甲上,泛着清冷的光泽。


    他轻轻抚摸着虎符上精致的纹路,那些复杂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责任与荣耀。


    这些年来,他守过无数座城池,流过数不清的鲜血,从琅邪那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江东赫赫有名的大将,战场早已将他淬炼成无坚不摧的钢铁。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一声又一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


    徐盛望向滔滔长江,那里曾埋葬着兄长的英魂,也承载着他守护江东的坚定誓言,这份誓言如同长江之水,永不停息。


    建安二十二年,濡须口的冬天格外寒冷,凛冽的北风如同刀子一般,刮得人脸生疼。


    徐盛裹紧身上厚重的披风,站在江边,目光如炬地看着江面上自己亲自训练的水军方阵。


    在孙权推行的"楼船战术"下,数百艘蒙冲战船在江面上进退自如,整齐划一,宛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彰显着江东水军的强大实力。


    "将军,魏军先锋到了。"部将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与紧张。


    徐盛抬眼望去,只见江对岸尘土飞扬,曹休的骑兵已迅速列好阵势,旌旗招展,杀气腾腾。


    这一次,他要让曹魏知道,江东不仅有长江这道天然的天险屏障,更有一群能征善战、视死如归的江东儿郎。


    "传令下去,偃月阵!"随着徐盛一声令下,号角声悠扬响起,江东水军如雁阵般缓缓展开。


    徐盛亲自站在旗舰船头,寒风卷起他的披风,猎猎作响。


    他手持长枪,眼神坚定地看着魏军战船渐渐逼近,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


    当两军方阵相距百步之时,徐盛突然拔剑出鞘,剑身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今日便让曹贼见识,何为江东铁壁!"


    战鼓如雷,震耳欲聋,箭矢如雨般在空中交织。


    徐盛在乱军之中纵横驰骋,长枪舞动间,寒光闪烁,所到之处,魏军无不胆寒。


    混战之中,他的手臂被敌军的箭矢擦伤,鲜血渗出,染红了衣袖,可他却浑然不觉,只顾奋勇杀敌。


    恍惚间,他又看见了兄长的笑容,那温暖的笑容与孙权信任的目光,与江东父老期盼的眼神重叠在一起,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在这残酷的战场上永不言败。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江面上,将江水染成一片血色。


    魏军败退的号角声远远传来,徐盛望着渐渐远去的敌军,长舒一口气。


    他收起武器,站在船头,感受着江风的吹拂。


    这一战,江东再次守住了尊严与荣耀,而他,也将继续肩负起守护这片土地的重任,如同那屹立不倒的城墙,永远是江东最坚固的屏障 。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名人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