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琴中山河

作者:离棠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通往汴京的官道上,一队商旅缓缓前行。宋明哲用头巾裹住短发,扮作岳飞的随从书生。越接近汴京,路上的流民就越多,空气中飘着焦糊的味道。


    "去年冬天,金人在这里屠了三个村子。"岳飞指着远处一片焦土,声音低沉。几只乌鸦在枯树上呱呱叫着,像是冤魂的控诉。


    宋明哲胃部一阵抽搐。史书上的"二帝北狩"四个字,此刻化作眼前真实的惨状——田垄间无人收拾的白骨,被焚毁的村落,以及那些眼神空洞的幸存者。


    "停下!"商队首领突然举手示意。前方树林里闪出几个手持朴刀的汉子,但看到商队的护卫阵容后,又悄悄缩了回去。


    "是溃散的官兵,还是..."宋明哲压低声音。


    "活不下去的百姓。"岳飞叹了口气,从怀中掏出干粮分给路边的饥民。一个瘦得皮包骨的小女孩接过饼,却转身塞给更小的弟弟。


    当晚在驿站,宋明哲辗转难眠。他悄悄取出青铜书签,发现背面的纹路变得更加清晰,隐约形成一幅地图的模样。当他用手指触碰时,一阵刺痛传来,书签上浮现出几行小字:


    "文心不灭,山河永存。寻得三钥,可改天命。"


    "岳将军!"宋明哲摇醒熟睡中的岳飞,"你看这个。"


    油灯下,两人研究着书签的变化。岳飞突然指着地图边缘的一个小点:"这里...好像是陈兄在汴京的住处!"


    果然,地图标注的位置与玉印丝绢上的记载吻合。宋明哲心跳加速:"书签说需要找到三把''钥匙''..."


    "明日午时就能到汴京。"岳飞收起书签,神色凝重,"但如今城里全是金兵,我们得小心行事。"


    次日正午,残破的汴京城墙映入眼帘。曾经繁华的城门楼只剩焦黑的骨架,护城河里漂浮着杂物。金兵在城门口盘查行人,一个女真千户正用生硬的汉话呵斥商旅。


    "腰牌。"岳飞悄声塞给宋明哲一块木牌,上面刻着"河北转运司"字样。


    守门的金兵检查腰牌时,宋明哲紧张得手心冒汗。那女真士兵突然揪住他的头巾:"头发这么短,是和尚还俗?"


    "小人...患过头疮..."宋明哲结结巴巴地回答。千钧一发之际,城里突然传来喧哗声,守门士兵被叫去维持秩序,他们才得以混进城。


    汴京的景象让宋明哲窒息。《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还在,但两岸的商铺全成了废墟;大相国寺的匾额斜挂在门上,里面传出金兵饮酒作乐的声音;御街上的石板缝里长出了野草,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在捡马粪当燃料。


    "这边。"岳飞拉着他拐进一条小巷。越往里走,宋明哲的心跳越快——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与他穿越初见的汴京重叠,只是如今满目疮痍。


    陈东的故居是座不起眼的小院,门楣上"文心草堂"的匾额已经歪斜。岳飞正要敲门,宋明哲突然拉住他:"里面有灯光!"


    两人悄悄绕到后院墙外。岳飞一个纵身翻上墙头,片刻后低声道:"只有一个女子。"


    从门缝望去,只见堂内点着一盏孤灯,一个素衣女子正在翻阅书架上的典籍。她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容清瘦却气质不凡,举手投足间自带书卷气。


    "这..."岳飞突然瞪大眼睛,"像是易安居士李清照!"


    宋明哲倒吸一口气。这位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怎么会出现在陈东家中?


    正犹豫间,女子突然开口:"墙外的朋友,若是文心社同道,不妨进来一叙。"声音清冷如霜。


    推门而入时,李清照已经手持一把短剑站在厅中。看清岳飞面容后,她明显松了口气:"岳统制?陈少阳信中提过你。"


    "易安居士认识陈兄?"岳飞惊讶道。


    "何止认识。"李清照从怀中取出一枚玉印,与宋明哲手中的一模一样,只是刻的是"诗魄"二字,"我乃文心社掌诗使。"


    原来文心社是北宋文人秘密结社,成员包括苏轼后人在内的诸多名士,分为"文""史""诗""词"四脉。陈东是"文史",李清照则是"诗词"一脉的传人。


    "金人破城前,我们约定各自保存一部分抗金方略。"李清照抚摸着案上一张古琴,"这把''松石间意''琴,是陈少阳最珍爱之物。"


    宋明哲心头一震。这正是陈东临终前提到的古琴!


    李清照示意他们帮忙抬开琴案,露出下面的一块青砖。撬开砖块,里面藏着一把铜钥匙。


    "琴有暗格,需以《广陵散》开之。"她坐定抚琴,"此曲嵇康临刑前所奏,陈少阳常说,文人风骨当如是。"


    当第一个音符响起时,宋明哲臂上的青铜书签突然发烫。李清照的演奏不似寻常女子般柔美,而是带着金戈铁马之势。随着曲调渐急,古琴尾部竟自动滑开,露出一个暗格!


    "《抗金方略》全本..."李清照取出厚厚一叠绢书,声音哽咽,"还有文心社成员名录。"


    突然,院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女真语的呼喝。岳飞一个箭步冲到窗边:"金兵!至少有二十人!"


    "有叛徒。"李清照迅速将绢书塞给宋明哲,"从后园密道走!"


    "一起走!"宋明哲急道。


    李清照却摇头:"我得拖住他们。名录上有太多志士,不能落入金人之手。"她从琴底抽出一把匕首,"放心,我赵明诚的未亡人,没那么容易死。"


    岳飞已经拔剑在手:"我带方略先冲出去引开追兵,宋先生护着居士从密道走!"


    宋明哲急中生智,抓起桌上的酒壶和灯油:"给我三十息时间!"他冲进厨房,找到硝石和硫磺——宋代民间常用这二者制作爆竹。凭着大学化学实验课的记忆,他快速配置了一份简易火药。


    当金兵踹开大门时,宋明哲将混合物撒向火盆。"闭眼!"他大喊一声,强光伴随着刺鼻烟雾瞬间充满前厅。


    混乱中,三人从后园假山下的密道逃离。地道潮湿狭窄,宋明哲爬行时,青铜书签不断震动,似乎在指引方向。不知过了多久,他们从一处荒废的井口钻出,已是城外树林。


    "分头走。"李清照喘着气说,"我去应天府找宗泽将军,你们..."


    "不行!"岳飞坚决道,"金人肯定在通缉居士,我护送您南下。"


    李清照却看向宋明哲:"这位先生身上有文心社总印,该由他决定。"


    宋明哲这才明白,陈东给他的玉印竟是文心社最高信物。书签在怀中发烫,他想起那"三钥"的提示:"先去取第二把钥匙。《抗金方略》中提到过,在..."


    "洛阳龙门石窟。"李清照接口,"陈少阳在那里藏了文心社''史钥''。"她意味深长地看着宋明哲,"先生似乎早已知晓?"


    岳飞也投来探究的目光。宋明哲知道瞒不下去了,索性坦白:"我确实知道一些...未来的事。"


    令他意外的是,两人都没有表现出震惊。李清照甚至微微一笑:"苏子瞻说过,''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时空又何尝不是逆旅?"


    "所以先生真是..."岳飞眼睛发亮,"来自后世?"


    宋明哲点点头,简要解释了穿越经历。岳飞沉思片刻,突然问:"在我...在岳某的未来,可曾驱逐金虏?"


    这个问题像刀子般扎进宋明哲心里。他知道历史上岳飞将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死风波亭。但现在...


    "未来可以改变。"宋明哲避重就轻,"就像今天,我们救出了《抗金方略》。"


    李清照敏锐地察觉到什么,岔开话题:"当务之急是离开汴京地界。我知道城南有个渔村,可以走水路。"


    夜幕降临,三人在一处破庙暂歇。岳飞在门外警戒,李清照借着月光翻阅《抗金方略》,不时发出惊叹。


    "这份江淮水战图..."她指着其中一页,"竟标注了所有暗礁和季风规律!"


    宋明哲凑近看,发现图上还有潮汐时刻的详细计算。他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历史上失传的宋代海军战术!


    "居士今后有何打算?"他轻声问。


    李清照望向窗外的残月:"继续编撰《金石录》,还有..."她摸了摸怀中的诗集,"用文字记住这个时代。你呢?真的相信能改变天命?"


    宋明哲掏出青铜书签,此刻它正泛着微弱的青光:"我不知道能改变多少。但陈东说得对,有些仗,必须打。"


    庙外传来岳飞的脚步声。他带着一身夜露进来,手里提着两条鱼:"烤着吃吧。"简单的话语里,是武将的实在。


    围着篝火,三人分食简陋的晚餐。宋明哲注意到岳飞不时偷看《抗金方略》,眼神热切得像饿汉见了美食。


    "岳将军若有疑问..."他主动开口。


    "这个''三段击''火铳战术..."岳飞指着其中一页,"若能配合骑兵使用..."


    宋明哲心头一震。这分明是近代排队枪毙战术的雏形!他忍不住加入讨论,将现代军事知识融入解释。李清照则不时从文学角度提出见解,三人讨论到东方泛白。


    启程前,岳飞突然郑重地对宋明哲行了一礼:"无论宋先生来自何时,岳某有幸相识,必当以知己相待。"


    李清照也递来一卷诗稿:"这是我近年所作,或许...后世会有人记得。"


    宋明哲接过诗稿,看到第一首就是《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他的手微微发抖——在现代,这是小学生都会背的名篇。


    "我们会再见面的。"李清照戴上斗笠,"文心社年会,在钱塘江观潮日。"


    分别后,岳飞和宋明哲策马向南。途中经过一片战场遗迹,白骨暴露在荒野中,乌鸦盘旋不去。


    "宋先生,"岳飞突然问,"在你那个时代,还有人记得靖康之耻吗?"


    "记得。"宋明哲看着远方,"但更多人记得的,是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飞笑了,那笑容在朝阳下格外明亮:"那就够了。"


    青铜书签在怀中温暖如初。宋明哲知道,下一段旅程即将开始——去洛阳寻找第二把钥匙,继续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心"传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