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重见

作者:想吃芥末的珊瑚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白马初进京城,蹄下所踏就已是满地红锦。骑着白马的将军,被百姓投来的锦花挡住视线看不清路。头上身上还落了几缕微红的,看起来颇如姑娘出嫁时的模样。


    可那少年将军不怒反笑,将掷到头上的锦花拿下,反手向空中抛去。


    欢呼声不绝如缕,就连三岁的小儿也凑了个热闹。一个小小的脑袋从人群中探出来,在百姓自觉围成的红绳旁,大声高言其志,“我长大了,也要像常胜将军那样领功回京。”


    被称为“常胜将军”的笑意更盛,在新建将军府前与前来奏旨的众人碰了个正着。他翻身下马,在无数人的目光中笑着等公公念完,又笑着接过圣旨,说出那句,“谢主隆恩。”


    圣旨到后,约莫没多久口喻也到了,庆功大宴从几日前便开始准备,只等着他归来好酣畅淋漓的大办一场。


    “许将军,陛下吩咐我等,此物务必要亲自交于你手中。”


    许文锦接过那锦盒,朝特意从宫中赶来的公公道了谢。打开盒子,正中央是一块刻着“锦”字的玉佩。


    他将玉佩取出,别到腰上,目光停留了许久,半晌才一笑,“倒劳圣上心念。”


    手指虽在玉上细细摩擦着,不过许文锦觉得,自己还是更喜欢手上那串玉链。


    那玉链是皇帝七岁时送他的,一串珠子上,两颗对着的刻了字,一颗是他的“锦”字,一颗是皇帝的“凌”字。


    皇帝那时不懂事,他也不懂事,小皇帝叫他“文锦”,他就叫小皇帝“楚凌”,想当初还因这个被罚了三十戒尺,疼的他一个月没下得了床。


    也许是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过的太长,也许是因久居沙场,多年未经如此清闲时刻,许文锦的心脏中似堵了什么东西,他揉揉手腕,几不可查的叹了口气。


    “陛下可说要我何时前往宫中?”许文锦问向一旁的公公。


    刘公公抬起头来,话中隐含着笑意,“陛下只说,将军立了大功,要黄官员亲自来迎呢。”


    他话中的黄官员,位居太仆,平时主管的便是皇宫中众人的出行。


    许文锦微微颔首,“那便暂请几位到屋中坐坐吧。”


    “谢将军好意,只不过我等还有要事要忙,不多打扰,先行告退。”说罢,刘公公便领着身后众人朝许文锦行了一礼。


    “如此,我便也不多留,几位慢走。”


    在目送几人离开后,许文锦转身去了屋内。才刚刚坐下,便有人送了茶水过来。


    他还未端起,便听院子里传来了喊他的声音,“将军,不好了!”


    那是同他一起从边疆回来的江队长——江年的声音。


    他迅速站起身来。院子中,江年经过众人的提醒,已经收敛了声音,站在其他将士旁,小声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许文锦几步走过去,“怎么了?”


    江年话中隐带着哭腔,“赵队长他,死了!”


    许文锦愣了一下,又迅速反应过来,“去屋中说。”


    江年随着他进去,转身要关门。许文锦拉了他一把,示意到另一间屋子谈。


    “发生了什么?”关好门后,许文锦转身问他。


    江年眼角韵红,“是陛下,杀赵队长的那些人挂着锦衣卫的牌子。”


    许文锦忽而想到了什么,深呼了一口气,答江年道:“真是锦衣卫做的,又怎会光明正大的带着令牌。”


    江年还欲说些什么,却对上许文锦忧心忡忡的眸子。许将军缓缓道:“拿些金银去将赵队长安置好。旁人问起此事,只说是其旧疾犯了。”


    江年忽然抬起脸来,上下打量着许文锦,脑中浮起赵城之前的话,他眼角红的更甚,强压着心中怒火,“你!”


    “此事不可再言,江年。”


    “如何言不得,随你出生入死这几年,终究敌不过那升官发财梦。”他手握成拳,眼中也由悲意转为滔天的恨意,“赵队长说的果真没错……”


    许文锦眼中情绪复杂,“待到诸事过去,我自会给你个交代。”


    江年一声冷哼,“何时诸事过去,是到我也应下黄泉的时候?”


    “江年。”


    江年的手已经搭上门框,听见许文锦的声音,一把拉开了门,“我挡不住你的升官路!”


    许文锦深叹了口气,眼中眸色更加难辨。


    手指将手上珠链搓响,盯着上面的字看了又看。


    赵城的死亡并不出乎他的意料,只是他没想到皇宫中的人动作会如此之快,以至于他还未想好如何向众将士所解释。


    许文锦返回正厅。在院子里面面相觑的众将士立即都围了过来。


    却在看到许文锦严肃的表情后,全卡了壳。


    最后还是在后面的一位近50岁的老将挤到前面来,问许文锦道:“将军,到底发生了何事?”


    许文锦也不知怎么回他,只得强硬的挤出一抹笑,岔开话题道:“听闻城西来了唱曲儿的,杨翔你在边疆时不常念叨着想看想听吗,如今不去凑个热闹吗?”


    见他跟江年一样,没有说的打算,杨翔便也接过话题招呼着身旁人去听曲。


    都走后,许文锦回到屋内,在椅子上坐下,手腕抵住下颚,闭目养神到。


    听着外面因收拾东西而响起的嘈杂声,一种不可言说的苦闷,将他牢牢笼住。


    *


    天色已暗,宫中点起了长鸣灯,因办宴的原故,大殿前几乎每五步,便有一盏烛灯,每五盏灯间就有一位点烛人。


    一时间,诺大的宫庭竟婉若白昼一般,没有丝毫被黑夜侵浸的痕迹。


    “如何?”年轻的帝王问向一旁的侍卫。那人不敢轻答,正备着说些什么,却忽被一声打断,如释重负的呼出一口气。


    “甚好。”


    看清来人后,楚凌向他鞠礼,“老师。”


    来人是前丞相沈慰,也是一出生便钦定给楚凌的老师,楚凌向来尊他。可惜先皇去世后,沈慰便辞了官职,只在内室当一名门客,给圣上出主意。


    沈慰一来,楚凌便知绝对是事情已经办成了,便挥手让侍卫仆从退下。转而笑了笑朝沈慰道:“宫宴已办好,也已经叫黄太仆去迎许将军了。老师可要先到宴上坐坐?”


    沈慰只是摇头,“臣便不去那热闹宴了。”


    他例行公事的对楚凌道:“之前与敌国私通的赵城现已除掉,城东一事也已经解决,只是臣心中有一件郁事,不知当不当言。”


    “老师诞说无妨。”


    沈慰轻叹了一口气,“哎,怨臣多言。许将军军营五年,自与无数将士交好,若其真有意谋反……”


    “ 文锦与朕一长大,一同由先生所教,他品性如何,旁人不知,您也不知吗?”楚凌依旧是淡淡的语气,却掩不住眼中不耐之色。


    “人心总会变的,陛下。”沈慰颔首,仍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楚凌眉头微蹙,“朕自有分寸。”


    见他态度强硬,沈慰也不便多说,行礼告退。走前,转身对楚凌道:“估算着时间,许将军应也快到宫中了,陛下此时便可回书房。”


    楚凌应下,往后殿走去。


    他前脚刚到书房,后脚许文锦便到了。


    “陛下,许将军来了。”刘公公敲了敲门道。


    “进。”在听到楚凌的话后,刘公公替许文锦打开门,在其进去后,又关紧了房门退到一旁。


    许文锦走了两步朝圣上鞠礼,“参见圣上。”


    “平身。”皇帝坐在椅上,给他赐了坐。


    “朕与文锦许久未见。”他看着许文锦,依旧如少时那样温温的笑着。


    许文锦内心泛起一阵波澜。二人的确是许久未见,毕竟从七岁开始一直到十五岁,两人就在一起读文习武,直到十五岁那年匈奴来犯,他正年轻气盛,毫不犹豫的就说出了“愿为陛下平边疆”的豪言,从此五年便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文锦这次可是立了大功,可还有什么想要的?”楚凌眉眼微弯,摆弄着手中茶杯。


    许文锦抬眼看向面前人,闭了闭眼,不假思索的问道:“赵城,是陛下的手笔,还是沈先生的手笔?”


    对于他的冒犯之举,楚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道:“文锦觉得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吗?”


    许文锦难掩面上疲惫,“臣知私通敌国是死罪……”


    一块茶点被楚凌塞到许文锦口中。


    楚凌拍了拍手,朝许文锦耸耸肩,“赵城当年的透密可差点害死将军。他在边疆朕动不了他,可如今回到京城……”


    楚凌笑了两声,“朕可没将军大度。”


    “但也不应是现在动手。”


    楚凌杯中的茶撒落在地,“不会有问题的,将军。”


    “这些人,朕一刻也忍不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