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6章 答题

作者:鱼又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两名衙役将那名女子一架,就带回衙门。


    此刻程岩和沈成济才走出来。


    “则诚兄,坏人已伏法,你总算安心了。”姜淮拍拍他的肩道。


    “是啊!今天的考试我都心有不安,还好最后坚持着写完了卷子。”


    “则诚兄,你还不知道吧?”沈成济嘴角噙着笑看向程岩。


    “什么?”


    “那次你被那歹人胁迫着签的那字,是用了景行兄蘸了葱汁的特殊药水写的,干了,根本不会显现。”


    “什么意思?”


    之后姜淮再次给他详细解释了一下。


    程岩当即明白了。


    “也就是我相当于没签?”


    “也就是这债务根本不存在!”


    “是!”


    “!!!那你们怎么不早告诉我!”程岩一脸无言。


    “我们也是想让你好好深刻吸取吸取这次教训啊!”


    “啊呸!”


    …………


    之后几人回到小院,姜淮跟秦氏姜阳他们介绍了沈成济和程岩。


    之后众人一起吃饭。


    杨同甫做了好些菜,他厨艺不错,菜式多样,菜色丰富。


    姜阳提来的菜,他做了个大棒烧萝卜,猪肉烧干菜。


    又做了个红烧杂鱼,鱼是河里抓的,用豆酱清烧,搭配青蒜,鲜香爽口。


    又做了菘菜羹,菘菜类似现代的白菜。


    还做了糠饼和菽饭。


    糠饼是用米糠混合野菜蒸的,一般荒年拿来充饥。


    姜淮吃了好些,吃的肚子发胀。


    席间,姜淮想起个事,问起姜阳,“二哥二嫂,你们来府城是办什么事?”


    刚刚是听说他们来府城办事的,


    “额,我们..........”两人一听姜淮的话,神色均有些难言。


    “怎么了?”姜淮看向他们,脸色微诧。


    之后姜阳仰头干下一大杯酒,像下定什么决心似的,随后将杯子往桌上重重一磕,“嗐,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这次来府城是来看病的.....”


    “看病?是阳弟还是弟妹怎么了?”杨同甫听完,也看向姜阳和许丹秋,一脸好奇。


    “还不是我和丹秋,我们俩成亲两年多了,还没个孩子,这不,想着之前一直在县里看没用,就来府城看看,看看这里的郎中医术是不是更好。


    刚好淮弟在这儿府试,就寻思着过来看看。”


    姜阳话音刚落,一旁许丹秋的眼泪就大颗大颗落下来。


    姜阳见了,立马伸手搂住许丹秋的右肩,左手轻拍了拍她肩膀。


    他知道,自己娘子这两年受苦了,不仅饱受自己内心折磨,还有村里人的闲话。


    村里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他们。


    杨同甫听完,当即心有所感,也猛的饮下一杯酒道,“哎,弟妹,本来这事儿不适合跟你在席上讨论,今个儿我也豁出去了。


    其实不瞒你们说,就那永儿也是我和你嫂子成亲五年才有的,那会儿她也是急坏了,四处求医。


    后面还找江湖郎中做法,又去普陀山上香祈求,甚至打算跑去南疆找蛊士下蛊,请求赐子,都没成。


    之后我们就想着没有就没有吧,大不了去慈幼局领养一个,心态放松了,人也不那么紧张了,一切顺其自然。


    在我们打算去南疆的前一个月,就有了永儿,我估计是心态起了作用,有些事越急越急不来。”


    秦氏也在一旁帮腔道,“是呢,我也是成亲三年才有的玉山,你俩放轻松,别急,这事儿急不来,我和你爹也没催你俩,实在不行,老大家的要是再有,就过继给你们,总归也算一家人。”


    “那他俩同意不?”许丹秋道。


    “我之前暗地问过他俩,他俩同意。”


    “是嘛?”姜阳和许丹秋听了,心里松快很多。


    如果他们真的命里无子,大哥大嫂真的愿意这样做?


    …………


    吃过饭,大家都散了。


    姜阳在院子里消食儿,他动动胳膊,动动腿,背着手走了几圈。


    杨同甫见了,把姜阳叫过去。


    “阳弟?”


    “咋了?杨哥。”


    “你有没有想过,你俩无子,有时也不一定是弟妹的原因。”


    “啥?”


    之后杨同甫将姜阳拉到一边的角落里,随后拍着他的肩小声道,“阳弟有没有在那事上,有时有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有一泻千里之态?”


    姜阳听了,当即面色羞红,就要抬手。


    杨同甫一把猛的抓住他臂膀,神色严肃道,“阳弟,我把你当兄弟才跟你说这些话。”


    姜阳一愣,随即看向杨同甫,低声道,“莫非杨哥还会看病?”


    杨同甫点点头,“早年养永儿,四处讨生活,做过一段时间江湖郎中,到处给人治病开药,会那么一点。”


    “那该怎么治?有时确实会有你说的这样的现象。”


    “过来……我给你说。”


    之后杨同甫在姜阳耳边小声说了什么,之后又写了个方子给姜阳。


    “阳弟,按照我说的,不出三个月,弟妹必有好事。”


    见他说的这样情真意切,姜阳收起方子,拱手一喜,“多谢同甫大哥。”


    次日,姜阳就按照杨同甫说的抓了几副药回乡。


    这个时代,无子都会默认是女方的原因,加上很多男子讳疾忌医,打死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因此延误病情。


    姜阳还算有人点拨,加上愿意配合治疗,思想还是开明的。


    之后几人散了,回去了。


    ............


    时间很快。


    次日,就是府试第二扬。


    姜淮照旧早起赶到考扬,然后搜身检查,找到座位开始考试。


    第二扬考的是杂文。


    就是考诗赋对联,要求学生作诗,写对联,这是为了考察考生的文学功底。


    姜淮拿到考卷以后,快速浏览了一遍,随后看了看这些对联题。


    第一题,是一个励志自勉联。


    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请对下联?


    姜淮看了看这道题,前面三句很好理解,有志气的人,事情最终能做成,像楚霸王一样,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则是说古代秦地险要,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终属楚,是说秦所属的险峻领地最终还是被项羽占领了。


    理解了意思,就好答了,姜淮思索片刻。


    研了研磨,随后写下: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苦心人”指用心良苦、勤奋努力的人,“天不负,”老天不会负他。


    越国虽已亡国,但凭勾践等君臣忍辱负重、最终越国还是靠三千越甲一雪前耻,得以保全。


    这里的三千越甲,并不是指只有三千越兵,三千只是虚数,代表勾践的精锐部队,体现他十年精聚的复国决心。


    答完这一题,姜淮就看下一题。


    第二题,是一个拆字联。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请对下联?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