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章 小产一事

作者:一口十二个饺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周端宜小产了。


    女大夫本来就少,又慢了些功夫,等来的时候,腹中胎儿没有保住。


    江子义神色不定,一脚踹翻了眼前的椅子,声音冷然:


    “怎么好端端的,夫人突然小产?”


    下人们如鹌鹑一般跪在地上,大夫也弓着身子,斟酌道:


    “妇人前三月小产,也不算太稀奇。


    给夫人把脉时,依着脉象来看,恐怕夫人近日多思。”


    江子义闭了闭眼,挥手打发大夫去开养身方子,大夫稍松口气,快步离开这屋子。


    他又问刘嬷嬷:


    “夫人近日多思?此事嬷嬷可知晓?”


    刘嬷嬷这阵忙着管家,哪有心思关注周端宜的心情。


    她心中一慌,但低着头,也瞧不出慌乱的神情。


    她想了想道:


    “妇人坐胎时,情绪变化莫测,实属正常。


    说来,也是照顾夫人的下人们不尽心,老奴晚些时,就狠狠敲打这些下人们。”


    只字不提自己的责任。


    江子义心底虽愤怒,又有些伤心,但不知为何,心底也稍微轻松些。


    这个孩子来得不是时候,此时没了,说不准也是天意。


    落了胎,偏生此事还不好张扬。


    他轻叹道:“就说夫人病了,芙蕖院下人照顾不周,罚一月月俸。”


    说完这话,江子义进内室看了眼未醒来的周端宜,坐在榻边上,怜惜地摸了摸她的脸。


    妙言犹豫道:“伯爷,夫人醒来后,此事要和夫人说吗?”


    江子义神情微怔,目光落在床边小几上的小虎帽上,喉咙似梗了口气,不上不下。


    良久,他才道:“先瞒着吧。”


    “那屏姨娘那边……?”妙言谨慎问。


    江子义闭了闭眼,轻声说:“我晚些时候和她说。”


    妙言长舒一口气,转头去找大夫了。


    妙言心细,给来看诊的大夫包了厚厚的红封,让她切莫宣扬此事。


    大夫硬着头皮接下,又开了养身的方子,暂且住在了伯府。


    这一出一闹的动静,自然也惊动了妙香和屏儿。


    妙香去廊下的药炉子守着煎药,同时训诫伺候的下人们仔细着皮。


    忍秋想去打听这事,没有打听出来,正房到底出了啥事。


    屏儿若有所思,看了这动静,待江子义来时,她心底更有数了。


    晚上,她伺候江子义歇息时,江子义也提了。


    屏儿面露怜惜,环着江子义的腰,颤声说:“爷,奴害怕。”


    江子义安抚了几句,把手放在屏儿腹部,温声说:


    “别怕,爷在,咱们的孩子一定能平平安安。”


    两人相拥而眠。


    翌日清晨,江子义如常去国子监进学,即便周端宜才小产。


    妙香见了此事,心惊不已。


    周端宜醒来,第一反应便是摸上了腹部,后觉身体乏力。


    妙香和妙言熬红了眼,妙香端来一杯温水,周端宜润了嗓子才问发生了何事。


    妙香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道:


    “昨夜,夫人大抵受了凉,半夜发了热,可吓坏咱们了。


    好在大夫来的及时,夫人又退了热。


    夫人放心,小世子还在。”


    妙香说完这话,找了个借口,说去端药来。


    周端宜半信半疑,妙言哄着她,她才放了心。


    刘嬷嬷不在这,刘嬷嬷还要管家。


    但周端宜总莫名的心慌,她刻意忽略,问起了江子义的去处。


    妙言立即道:“伯爷去国子监了。”


    周端宜微微颔首,又听了妙言的劝诫,躺在榻上。


    另一厢,今日下起了绵绵细雨。


    南引枝也得了芙蕖院的消息,淡笑不语。  小宁脸色难看,掀开帘子走了进来,手中拿了几本账册。


    她道:“姑娘,您看看,这几处有些不对。按说去年产盐量可观,但收入却薄了三成。”


    南引枝接过这几本账簿翻了翻,笑了笑:


    “去唤那丁熙来问问。”


    ——


    “崔兄,愚弟仔细一想,我的能力实在有限,此事你还是另找他人吧。”顾彦徽拱手道。


    崔叙伦手中竹扇一顿,笑道:


    “顾兄可在说笑?可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顾彦徽叹了几口气,崔叙伦又追问几句,顾彦徽才吐露实情:


    “崔兄,不是我不信任你,实在是我怕得罪人。


    尤其我们顾家,传到我这一脉,只余顾某一人。


    顾某的确赌不起了啊。


    顾某知崔兄才华横溢,博陵崔氏又有千年名望。


    此事,并非顾某不可,还请崔兄谅解。”


    顾彦徽郑重作揖,崔叙伦没料到顾彦徽忽然反水,脸色也隐有郁色。


    顾彦徽没管这些,真正两袖清风走了。


    他本意也想倚靠此事出头,但昨天新丰楼找他要席面钱,他便知那南娘子可不是好惹之人。


    他的梅花佩还扣留在那,哪还有什么心思写状纸。


    归根结底,山东士族和关陇势力的矛盾,关他何事?


    他本身也出自江南士族,何必掺和进这事?


    说不准,这事再拖一阵,指不定又变了个风向。


    顾彦徽不想叶娘不喜,那梅花佩还押在新丰楼。


    为今之计,他要尽快赎回。


    想了想,顾彦徽决定替人捉刀写诗。


    留在原处的崔叙伦,扇着竹骨扇,心底火气直冒。


    采苓不耻顾彦徽反悔的行为,痛贬他:


    “为人反复,不能深交!”


    清露想得深一些,问道:“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崔叙伦目光沉沉,沉吟道:


    “此事莫再拖延,由其余人撕开口子吧。”


    清露应是。


    山雨欲来风满楼。


    南引枝听丁熙说:


    “去年年初时,新颁布了盐税条令,增加了好几项苛捐杂税,光是上缴给官府的税银,就比去年多了两成。”


    丁熙愁眉苦脸,“官老爷们,变着法儿地从咱们盐商身上捞钱,这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理由无法说服小宁,她冷笑一声。


    丁熙敛眉道:


    “私盐泛滥成灾,这些私盐贩子,不惧王法,靠着偷运私盐,以低价抢占市场。


    他们的盐,不用交税,价格能比咱们的官盐低上不少。


    不少贪图便宜的百姓,都跑去买私盐了,咱们的官盐销量自然就少了。”


    他耷拉着眉毛,继续说:


    “而去年夏季又突发了几场灾害,损坏了不少盐田设施,修复起来耗费了大量钱财。


    产量虽然提高,但成本也高了,销量也少了,利润自然也下降了。”


    小宁清楚无法再从丁熙嘴里撬出实话了。


    她用眼神请示南引枝。


    南引枝给了小宁一个眼神。


    小宁转头安抚丁熙,让他先去歇息,再有问题又唤他来。


    待丁熙走后,南引枝说:“这事交给林叔办吧。”


    小宁应下,她道:“要去信给丁老管事吗?”


    南引枝沉思片刻,摇了摇头,


    “此事暂且不告知他。待调查完,拿到实证再说。”


    以免打草惊蛇。


    小宁应下去办。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